搜索
沙柳的头像

沙柳

鲁迅文学院学员

小说
202509/30
分享

《黑金漩涡》


上卷

省报编辑部里的空调嗡嗡作响,却驱散不了程岩心头的燥热。他盯着电脑屏幕上那封加密邮件,手指在桌面上无意识地敲击着。邮件里只有寥寥数语:"黄原市煤炭系统有问题,矿难频发却鲜见报道,背后疑有保护伞。"

"程岩,主编找你。"同事的喊声打断了他的思绪。

主编办公室里,烟雾缭绕。王主编从一堆文件中抬起头,镜片后的眼睛闪着精明的光。"省里点名要你去黄原市,报道他们煤矿资源整合的先进经验。"

程岩挑了挑眉:"先进经验?我收到的消息可不是这样。"

"表面文章要做,"王主编压低声音,"但你的真实任务是查清楚那边到底怎么回事。上个月三起矿难,一起都没见报。省纪委收到举报,怀疑有系统性腐败。"

走出主编办公室,程岩的手机震动起来。屏幕上显示"林萱"——他的女友,在省文化厅工作。

"听说你要去黄原?"林萱的声音透着担忧,"我叔叔在那边工作,要不要让他照应你?"

"你叔叔?"程岩有些意外,"从来没听你提起过。"

"远房亲戚,"林萱语气略显急促,"杜志国副市长,分管工业和安全生产。"

程岩的手指紧了紧。分管安全的副市长——这巧合未免太过刻意。

三天后,黄原市以灰蒙蒙的天空迎接了程岩。这座城市像是被一层煤灰笼罩着,连呼吸都带着颗粒感。出租车驶过"欢迎来到煤都黄原"的广告牌,上面笑容可掬的矿工形象与现实形成鲜明对比。

"师傅,去煤炭大厦。"程岩对司机说。

"记者?"司机从后视镜打量他,"来报道我们黄原的光辉成就?"

程岩笑了笑:"听说你们这里煤矿整合做得不错。"

司机嗤笑一声,突然压低声音:"整合?那是吃人不吐骨头的买卖。小矿主们被逼得走投无路,大矿上死人连个数都没有。"说完又警觉地闭上嘴,仿佛后悔多言。

煤炭大厦前,程岩见到了宣传部的接待人员——一位妆容精致的年轻女子。

"程记者您好,我是小李,宣传部派来协助您工作的。"她热情地伸出手,"您的采访行程我们已经安排好了,明天先去参观我们的明星企业德胜煤矿。"

程岩注意到她手腕上的卡地亚手表,与她那套明显超出公务员薪资水平的套装。"德胜煤矿?是国企还是私企?"

"是私企,"小李的笑容僵了一瞬,"但规模很大,是我们资源整合的典范。"

当晚,程岩独自溜达到矿区附近的小餐馆。油腻的桌面,呛人的烟味,这才是真实的信息源。他要了瓶啤酒,竖起耳朵听邻桌几个矿工的谈话。

"老周家那小子,说没就没了,连个说法都没有。"一个满脸煤灰的中年人闷声道。

"马矿长给了五万,让闭嘴。"另一人灌了口酒,"总比老刘家强,连尸体都没找着。"

程岩悄悄挪近:"打扰了,我刚到黄原,听说这边矿上待遇不错?"

几个人警惕地打量他。满脸煤灰的中年人——老周——冷笑:"记者?"

程岩不置可否。

"劝你别打听,"老周压低声音,"上个月西沟矿透水,至少二十人埋下面了。第二天矿上就封了口,记者来了三拨,最后不都写了'安全生产零事故'?"

"西沟矿属于哪家公司?"程岩追问。

"名义上是国有黄原煤业的分矿,实际是马德彪的。"老周啐了一口,"那王八蛋手眼通天,出了事都能摆平。"

程岩悄悄记下这个名字。回到酒店,他打开电脑搜索"黄原 马德彪",跳出几条光鲜的新闻:民营企业家、市政协委员、慈善家。但在一个本地论坛的角落里,他找到一条已被删除大半的帖子:"马德彪黑社会起家,现在洗白成了'优秀企业家',手下养着几十号打手..."

第二天,按照官方安排,程岩参观了德胜煤矿。崭新的办公楼,先进的采矿设备展示,工人们整齐划一的安全演练,一切都完美得不真实。

"我们德胜煤矿连续五年零事故,"马德彪亲自作陪,这位四十出头的矿主一身名牌,手腕上的金表在阳光下闪闪发光,"资源整合后,我们淘汰了落后产能,效率提高了三倍。"

程岩注意到马德彪身后站着一位穿制服的中年男子,面色阴沉。

"这位是?"程岩问。

"哦,赵局长,我们安监局的领导,"马德彪笑容满面,"专门来指导我们安全生产的。"

赵局长勉强点头,眼神却闪烁不定。参观结束后,程岩借口去洗手间,悄悄溜到了办公楼后面的工棚区。与前面的光鲜形成鲜明对比,这里的工棚低矮破旧,几个满脸疲惫的矿工正在洗漱。

"你们是德胜煤矿的工人?"程岩问。

一个年轻矿工警惕地看着他:"你是谁?"

"记者,想了解真实情况。"

年轻矿工刚要开口,一个年长者拉住他:"别惹事!上个月小张多说了两句,第二天就被开除了,工资都没结。"

程岩塞给年长矿工一张名片:"有任何事可以联系我。"

回酒店的路上,程岩接到一个陌生电话。

"程记者,我是老周,"电话那头声音急促,"我儿子的事有证据,但这里说话不方便。"

他们约在城郊的一个废弃工厂见面。夜色中,程岩见到了白天餐馆里的老周,他手里紧紧攥着一个塑料袋。

"这是我儿子出事前拍的,"老周颤抖着打开塑料袋,里面是一部老式手机,"矿上安全设备全是摆设,通风系统几个月没检修了。他跟几个工友向矿上反映,没人管。"

程岩翻看手机里的照片和视频:锈迹斑斑的支架,漏水的通风管,还有一段模糊的视频记录了一次小型塌方,日期正是矿难前一天。

"为什么不去举报?"程岩问。

老周苦笑:"往哪举报?安监局赵立春是马德彪的把兄弟,市里杜市长是他们保护伞。我儿子他们就是太天真..."

话音未落,远处传来汽车引擎声。老周脸色大变:"有人跟踪你!快走!"

程岩刚把手机和笔记塞进内衣口袋,两辆黑色SUV就冲进了厂区。五个彪形大汉跳下车,为首的正是白天见过的赵局长。

"程记者,这么晚了在荒郊野外做什么?"赵立春皮笑肉不笑地问,目光落在老周身上,"老周啊,你儿子的事不是已经解决了吗?怎么还到处造谣?"

老周浑身发抖,却说不出话来。

程岩挡在他前面:"赵局长好雅兴,大晚上带人兜风?"

"少装蒜,"赵立春突然变脸,"把东西交出来,乖乖写你的正面报道,大家相安无事。否则..."他使了个眼色,几个打手围了上来。

程岩知道硬拼不行,假装妥协:"好吧,但我需要先回酒店拿电脑。"

"别耍花样,"赵立春冷笑,"我的人跟你一起去。"

回到酒店房间,程岩趁打手不注意,迅速将手机和笔记本藏在了床垫下,只交出几页无关紧要的采访笔记。赵立春翻看后显然不满意,但也没找到借口发作。

"程记者,黄原市不欢迎惹是生非的人,"临走前他威胁道,"聪明人知道什么该写,什么不该写。"

关上门,程岩靠在墙上长舒一口气。他知道自己已经触动了某个危险的神经,而这仅仅是开始。窗外,黄原市的夜空被矿区的灯火映成暗红色,像一块永不愈合的伤疤。

床头的酒店电话突然响起,程岩警惕地接起来。

"程岩先生吗?"一个女声说,"杜市长明晚想请您吃饭,不知您是否有空?"

程岩握紧了话筒。杜志国——林萱的"远房叔叔",黄原市的副市长,现在主动找上门来。这一切是巧合,还是他早已踏入一张精心编织的网?

"荣幸之至。"他听见自己说。

挂掉电话,程岩从床垫下取出老周儿子的手机。视频最后几秒拍摄到了一张贴在墙上的值班表,上面清楚地显示当天安全巡检的签字人:赵立春。

而更让程岩心惊的是,值班表上方挂着的日历上,印着"黄原煤业集团"的logo——一家国有企业。私企德胜煤矿怎么会出现国有企业的内部文件?

程岩意识到,他可能无意间触碰到了黄原市煤炭系统最黑暗的秘密:私营矿主与国企高管、政府官员之间的利益链条。而这背后,或许还有更多不为人知的交易。

窗外,一辆黑色轿车静静停在酒店对面,车里的人正监视着程岩房间的窗户。

下卷

程岩通过跟踪发现,林萱频繁出入市郊一栋隐秘别墅。当他潜入调查时,竟在书房找到一份泛黄的合影:年轻时的杜市长与林萱母亲并肩而立,背后写着“滇南项目,1989”。原来,林萱母亲曾是杜世成早年情人,滇南矿产开发中意外身亡,而杜以“远亲”名义将林萱安置在体制内,实为赎罪。  

林萱最终向程岩坦白:“他给我升迁机会,但要求我替他监视黄原集团的资金流向——那些文件是我故意留在德胜煤矿的。”她交出一本加密账册,记录着杜通过“影子公司”向境外转移资产的路径。

账册揭露了黄原煤业与德胜煤矿的“合作”真相:国企高管以亲属名义成立空壳公司,将优质煤矿资源低价转包给德胜,再通过虚增成本、伪造事故骗取国家补贴,洗白后注入海外账户。程岩潜入黄原总部时,意外撞见财务总监销毁证据,搏斗中截获一份“大同矿权转让协议”,签署人竟是杜市长和某省级领导。  

与此同时,调查组突袭德胜煤矿,从井下密室起获数十箱黄金与外币——这正是国企高管们用“影子股东”模式囤积的赃款。

杜市长的晚宴如期举行。席间,他意味深长地推过一份调令:“程队长年轻有为,省厅刑侦处正需要人才。”程岩冷笑反问:“是用林萱母亲的命换来的位置,还是用大同的矿权买的?”杜脸色骤变,示意保镖行动,却被埋伏的纪检人员包围——原来程岩早已将证据通过林萱递交给省纪委。  

杜成被捕时嘶吼:“你们动我,知道后果吗?”而幕后“老爷子”(省委副书记)在机场贵宾厅被拦截,手机屏幕最后一条消息显示:“弃车保帅,赵三在澳门等你”。

三个月后,央视新闻播报:“黄原腐败窝案告破,涉及12名厅级官员、37家影子公司,追回赃款20亿元。”林萱因立功免于起诉,选择赴滇南支教;程岩调任省反贪局,办公室墙上挂着德胜煤矿查封照片。  

风暴平息那夜,他收到一条匿名短信:“矿不止黄原有,路不止一条。——文哥”镜头拉远,澳门赌场VIP室内,断腿的赵三正与一名酷似杜市长的男人碰杯。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