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哥长的好人才,妹妹看了心花开,观音见了追出庙,嫦娥见了下凡来……”一阵嘹亮的山歌声从茂密的森林深处传来,那种直白、那种音调,一听就知道这是大山深处土生土长的野调子爱情山歌,虽然音调不准,但歌唱者感情真挚、音质天然淳朴,没有丝毫雕饰,这是真正的林区女人自由奔放、无拘无束的歌声。好大的森林啊,无边无际,幽深而寂静:听得见歌声、却看不到唱歌人。
这是秦岭南部的一片原始森林,大海一样无边无际,目之所及,碧波荡漾,瞬间,你就会被那铺天盖地的绿浪淹没。而那层层叠叠的大山更叫人惊叹:一座比一座大、一座比一座高、一座紧挨着一座,一直延绵到那遥远的、淡蓝色的天际线上,最高处海拔三千多米。刚才那嘹亮的山歌声正是从这片森林里的一座大山上传来的。
时值正午,白花花的太阳高高地悬挂在湛蓝如海的天空中央,拼命地向大地释放着灼热的光芒,似乎要将整片大地烤焦似的,那明亮的阳光刺穿森林那遮天蔽日的树冠,在阴暗的林间撒下星星点点、大小不一的亮点,看似漂亮,实则无趣,虽然植被茂密的森林吸收了太阳光的大部分热量,但是森林里依旧闷热、潮湿。
站在高高的山顶,放眼望去,沟沟梁梁、山山卯卯全是水桶粗的松树、漆树、青冈树、白杨树等乔木,棵棵高大挺拔、枝繁叶茂,它们高高在上,利用自己庞大的身躯,野蛮而霸道地优先享受着大量的阳光、雨露和大地的养分,使自己越来越强大,强大到几乎不给其它植物生存空间。即便如此,森林里还生长着另一种强悍的植物,虽然并不高大、强壮,却数量巨大、繁殖迅猛、生命力极其坚韧,长的铺天盖地,几乎占据了森林的半壁江山,它们就是满山遍野的竹子,那些成片成片、密不透风的野生竹子。
“物尽天择,优胜劣汰、适者生存,强者生存。”这是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核心”,也是“丛林法则”,任何生物都按照这个法则在生存,这个法则在大自然、在森林和荒野里表现的尤其明显:野蛮性、侵略性、适应性、顽强性,每个生物的一生都是在拼命地战斗:争取每一缕阳光、每一滴雨露、每一片土地,使自己顽强地活下来、强大起来,繁衍生息。
这是农历七月的一个普普通通的日子,天气晴朗,正是中伏天气,天气炎热如同火炉,即使海拔较高、比较凉爽的森林里也如同蒸笼一样闷热,“热啊、热啊!”无数的知了趴在树木上有气无力地叫唤着。
是的,这样的日子,即使是那茂密幽深的森林也难以抵制那火球般太阳放射出的高温,毕竟是一年中最热的伏天啊!
古语说的好:“七竹八木”。“靠水知鱼性、近山知鸟音”干啥的就要务啥,世世代代生活在林区的乡亲们最懂农历节令的重要性,那是我们的老祖宗流传下来的智慧结晶和生存经验,千百年来他(她)们一直都是按照节令的变化劳动、生活:农历七月割的竹子最好、八月份砍伐的木头最好,不腐朽、不虫蛀,结实、耐用、牢靠。这样的季节,是割竹子,砍伐木头的绝佳时期。
国家“天然林保护工程”启动后,实施了天然林全面禁伐,不能再砍伐木头挣钱了,那些身强体壮的男人们不得不放下了使用多年的斧头、锯子,彻底结束了“伐木人”的生活,为了生计,除了小部分变为“护林人”外,大部分走出熟悉的林区、走向陌生城市,开始了“打工人”的生活。是的,时代在变化,这是人们不得不面临的挑战,可是无论如何变化,那生活还得继续走下去啊!对普通人而言,生活向来就不容易:吃喝拉撒、修房造屋、婚丧嫁娶、人情往来、赡养老人、抚养小孩、供孩子上学读书等等,样样不轻松,压力重如山,尤其是大山深处、偏远林区的乡亲们,生活更是艰辛。
俗话说的好:“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这是大自然的生存法则,任何生灵都是依照此法则在生存、生活。
为了生活,林区里的男人们走了,但是女人们却留下来了,除了持家务操,还要耕种庄稼,更多的时间就是拿起锋利的山刀,走进森林深处去割竹子、卖钱补贴家用。妇女能顶半边天,确实如此,尤其是这些勤劳、坚韧的林区女人。
男女有别、有差异,尤其是在体力方面更明显。在林区,谋生主要靠体力,不管是伐木、耕种庄稼、“跑山”(就是在山里挖药材、采集野果、野菜等行为)、割竹子等等,基本上是靠力气吃饭。尤其像伐木砍树、扛木头、装车等重体力活只能由身强体壮的男人们承担,但像割竹子这样的活计,相比伐木砍树而言,其强度是小了很多,女人们完全可以胜任。因此,在林区,从十五六岁的小姑娘到五六十岁的妇女都能上山割竹子,用自己勤劳的双手挣钱、补贴家用就是自力更生。林区女人们也是很有个性的,她们独立而倔强,绝不会像命运低头:虽然干不了伐木砍树那样的重体力活,但是完全可以靠割竹子挣钱养家啊!
这森林啊,那是生长的缓慢,但是砍伐起来却很快。一棵长了几十年、甚至几百年的大树,一个壮汉抡起斧头不到一个小时就能砍倒;一大片枝繁叶茂的森林,也许仅仅是短短几个月时光,就会砍伐的干干净净、变成了光秃秃的山包,你说:可怕不可怕?树木,那是砍伐一棵就会少一棵、砍伐一片整个森林就会少一片,树木的生长速度那么慢,人类砍伐树木的速度却相当快,这样下去肯定是不行的,生态就会失衡,大自然也会报复的,那不断发生的山体垮塌、泥石流以及洪水就是例子。这些严峻的现象已引起了人类的警惕:停止森林开发采伐,保护生态环境,势在必行。这不,国家很快就出台了政策:全面停止天然林采伐,保护长江、黄河中上游等区域的生态环境。
竹子与木头不同:木头不能砍伐了,但是竹子却可以继续割,因为竹子的繁殖、生长速度非常快:春天出土的竹笋,秋季就长成了结实的老竹子,当年出生、当年就可以采割,一年一茬,年年割、年年长,而且竹子根系发达,盘根错节,牢固地锁定着土壤,不存在竹林面积减少、水土流失的情况,不会破坏森林植被。还有这些有竹子即使不割,过几年也就老死了,还影响新竹子的生长。只要不伤害竹笋,竹子那是越割长的越旺,这样林区的女人们也就有事情可干了,那满山遍野的竹林就是女人们的生活战场,只要人勤快,肯吃苦,有的是竹子让你割:那么大的森林、那么多的竹林,让你怎么割都割不完。因此,只要你愿意割,除过短短一个月的出笋期,一年四季,任何时候都可以上山采割竹子。
每年都有专门贩卖竹子的生意人到林区收购竹子,价格基本合理,这样就解决了割竹子女人们的后顾之忧,有时间了尽管上山去割,割一捆是一捆、割一堆是一堆,慢慢积攒呗,积少成多,积攒一段日子就可以卖钱了。
“哗啦啦、哗啦啦”,一阵流水般的声音从森林深处不断传来,声音由远而近、由小到大,最后在一片低洼处停了下来,不在流动。咋回事?走近仔细瞧瞧,哪是什么流水,而是一捆捆整整齐齐、青翠光滑的竹子,这就是那些吃苦耐劳的林区女人们刚刚从森林深处采采割的竹子啊!
我们林区的野生竹子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木竹子,一种是实竹子、也叫箭竹子(林区乡亲们起的土名字)。木竹子具体有大木竹子和小木竹子两种,大木竹子可以长到五六米高、根径四至五厘米。这是一种非常好的竹子:作用大、用途光、价格高,但是数量比较小。小木竹子高度一般只有三米左右,根径一至二厘米,但数量大。实竹子高度也是三米左右,根径仅一厘米,质地结实紧凑,其枝桠也茂密而结实,实竹子是捆扎扫把的最好原材料。大木竹子一般都是按根卖,一根多少钱;小木竹子通常情况下要打成竹链子来卖,实竹子除了扎扫把卖钱外,打成竹链子卖也不错,由于实竹子质地结实,打成的竹链子质量非常好,很受市场的欢迎,根本不愁卖。因而,割竹子成为林区女人们的一项主业和生活门道。
“贤妹门前一条梁,芹菜韭菜栽两行。郎吃芹菜勤想姐,姐吃韭菜久想郎……”随着歌声的逼近,一个头戴迷彩帽、身穿红上衣、脚蹬解放鞋、手拿一把锋利砍刀、背着一个蛇皮索包的女人慢慢地走出密林,她嘴里哼唱着山歌,径直走向洼地的那堆竹子,然后一屁股坐在那捆好的、水桶粗竹子上,放下索包和砍刀,摘下迷彩帽,露出来一头乌黑油亮的长发。这个女人名叫杨桃,三十多岁,黑湾人,面容姣好,身体挺拔而结实,犹如大山深处肥沃土地里一株成熟的高粱,充满了大自然的野性之美。在大山里长大的杨桃,不仅人长的美,人还很勤快,做起事情手脚麻利,胆子也大,经常一个人去山上割竹子,她不但割竹子厉害,干起农活也是一把一把好手,山歌也唱的好,是我们林区里出了名的女能人,也是林区了众多割竹子女人中的普通一员。
“哎呦,妹子唱的可真好听,听的人心里只痒痒。”一个中年女人的声音也从那黑黝黝、密不透风的林子里传来:“我早就说过我家妹子是个人才,不但活干的好,这嗓子也不得了,唱起歌来咋这么好听,百林鸟一样,能迷死人。”
“咳,嫂子说的啥话。”杨桃羞红了脸,半开玩笑地朝半山腰里的竹林大声喊到:“这么热的天,还不下来喝点水,歇一阵,凉快凉快,您不嫌累,花花不累?还不叫孩子歇歇,哪有您这么当娘的,后娘一样。”
“哎呀,我的老天爷呀!你说你这张嘴咋这么刁毒,文文静静个妹子,咋伸出舌头就能杀人?我不就夸赞了一下你吗?不识好人心,还挑拨我们娘俩关系。”
“嘻嘻,活该!有你这么夸赞人的?阴阳怪气的,我还不知道您的心思,快和花花下来,这鬼天气,咋这么闷热。”
“来啦,来啦!我看我再不下来,就会被你这张刀子般的嘴巴给杀了,平时都没有注意我家妹子的嘴巴竟然这么厉害。”
“哈哈哈!别废话,赶紧下来喝水、歇气,花花还是个孩子,不像您,皮糙肉厚的。”
“我皮糙肉厚的,嫂子对你这么好,还这么作践我,看我下来不撕烂你的嘴。”
“……”
听得声音、不见人影,两个女人隔着密林开着玩笑、打起了“嘴仗”。挺有意思的,苦中也能做乐,让人心情愉悦起来,这就是独具特色的林区女人:坚强、勤劳、乐观、善良。
不大一会儿,两个穿旧绿色迷彩服的女人一前一后走出密林,走在前面的年龄较大,五十岁上下,那就是刚才和杨桃“打嘴仗”的女人,堂哥的妻子、杨桃的嫂子。后面的则是个年轻女子,十五六岁的样子,那是堂哥的女儿、她的小侄女。母女俩径直走向杨桃歇气的地方。
同大多数林区家庭一样,杨桃的男人和堂哥原来都是伐木工人,天然林禁伐了,男人们不能再靠伐木来挣钱养家了,只得外出打工,没有办法呀,都要生活、都要养家糊口啊,比方说杨桃家:五个人,除了他们两口子,还有两个女儿和老母亲要养活,两个女儿的学杂费、生活费,老母亲的医药费,家里老的老,小的小,一家人的吃喝拉撒、红白喜事、人情来往等等,家庭开支快如流水,作为当家人,杨桃是怎么精打细算都控不住,恨不得一分钱掰成两半来用。
堂哥家住在杨桃家右手的山梁上,一眼就可看见房子和院坝,直线距离不到一百米,拐一个弯就到了,那家有啥事情,站在自家院坝里吆喝一声,对方听的清清楚楚。
男人们出去挣钱了,除过过年回家带上几天,一年四季几乎不落家,沉重的家庭重担就完全落在女人们瘦弱的肩膀上,比如杨桃:一个女人家,既要照顾年幼上学的女儿、年老多病的老母亲,还要耕种家里的几亩薄地,更多的日子是上山割竹子卖钱补贴家用,那种苦、那种累,没有亲身经历根本无法体会。可是杨桃却从来没有叫过苦、喊过累,反而时时牵挂在陌生城市打工的男人。
林区女人的爱情并不浪漫,更没有什么风花雪月的故事,有的只是围着柴米油盐踏踏实实过日子:两口子互帮互助、相互理解、宽容和鼓励,心往一处想,力往一处使,拧成一股绳,共同扛起家庭的重任。
杨桃心疼自家男人:外面打工不稳定,陌生的环境,风餐露宿的,钱肯定不好挣。男人和杨桃一样,没有文化,挣钱全靠下苦力气,原先在林区干伐木、装车等重体力活,现在在城市里干工地,一天到晚和水泥、沙子、钢筋、砖块打交道。杨桃每次打电话问他工地咋样:苦不苦、累不累、伙食好不好,身体抗的住吗?叮咛男人不要太俭省,饭要吃饱,多吃点好的、有营养的,身体要紧,累了就休息一阵子,不要太拼了,钱是挣不完的!男人每次回答都说自己啥都好着哩,叫她不要担心,在家里不要太操劳,不要成天上山割竹子,要多休息,挣钱的事有他呢,他一个精壮壮的大老爷们养家还是没问题的。
她不相信男人的话:哪有那么多的好事,天上没有掉馅饼的事情,从丈夫那被太阳晒蜕皮的黑脸,她就知道男人在外面也不容易,一个家庭要和和睦睦、健健康康地发展,需要大家共同努力才行, 光靠男人咋行啊!老话说得好:“众人拾柴火焰高”嘛!还得自己多操心、多出力,好减轻一下男人的压力。
杨桃是一个勤劳、善良的女人,外表看似消瘦柔弱,实则内心坚毅刚强。虽然受种种原因限制,只念了三四年小学,文化不高,但是智商却并不低,多年的劳动锻炼和林区生活的磨练,使她深知“夫妻同心,其利断金”的道理。
艰苦的林区生存环境磨练的杨桃更加坚韧,她的吃苦难耐、善良坚毅,成为女人们的榜样、成为乡亲们茶余饭后教育子女的“活教材”:“看看人家杨桃,一个女人家,干起活来比男人还厉害,不但把家务打理的井井有条,庄稼活不落人后,一年下来还割那么多的竹子卖钱,你们好好跟人家学学……”
堂哥家也不容易,两个老人。三个子女,加上堂哥两口子,一家七个人,家里支出开销也不马虎。两个儿子都不爱学习,上了个技校,毕业后都去了江浙一带的电子厂打工,待遇还差不多,但是年轻人早早在外闯荡,一个人在外自由惯了,生活习惯不好,没有节约存钱的习惯,花起钱来大手大脚,年年挣钱,月月精光,成了名副其实的“月光族”,儿大不由爹娘,堂哥两口子对儿子磨破了嘴巴:要挣钱,还要攒钱,要存钱,以后还要修房、娶媳妇、养家等等。儿子们不听,依旧我行我素,还说堂哥两口子是“老封建”,这让堂哥两口子伤透了心,那段时间情绪特别低迷,整天愁容满面的。没有办法啊,可生活还得过下去,还得干啊!好在女儿听话,学习也不错,努力一把,考上大学应该没问题。于是堂哥两口子又有了信心:堂哥一心在外务工挣钱,堂嫂安心操持家务,一有空闲时间就去深山割竹子卖钱补贴家用。
林区女人最实在,外表朴实无华,内心坚毅刚强,把挣钱养家、家庭兴旺看的比啥都重要。杨桃是这样人,堂嫂也是这样的人。这不,刚刚放暑假,堂嫂就把小女儿花花带到山上,和她一起割竹子,说年轻人就得锻炼锻炼,吃点苦头,这样才知道生活的不易、父母的难处,以后出社会才能好好生活。教训摆在那里,就是因为他们两口子对儿子的溺爱和娇惯,生怕儿子吃苦,结果变成了那样,让他们后悔死了,因此得把女儿培养好,再也不敢马虎大意。
身上的衣裤早已被汗水湿透,紧紧地贴在身上,汗津津、湿漉漉的,很不舒服,可是现在杨桃根本顾不了这些,一上午的忙碌,水都没顾的喝一口,喉咙干渴的几乎要冒烟,她急忙从索包里拿出一瓶“哇哈哈”塑料瓶和一块“鸳鸯戏水”的手绢,然后拧开塑料瓶盖子,扬起脑袋,“咕噜、咕噜”地喝了起来,这是她早晨上山时带的凉开水。一瓶水下肚,身体舒坦了许多。这时候,嫂子和侄女也过来了,三个人坐在一起在树荫下休息。她用手绢擦去脸上的汗水,两个女人从各自的索包里取出水瓶和吃食,杨桃带的是葱花油饼,嫂子带的是腊肉豆角包子,闻起来挺香的。俗话说得好:“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的慌。”食物香味刺激的劳作大半天的她们肚子不由自主“咕噜噜、咕噜噜”地叫唤起来,还等啥?吃呗!饥肠辘辘的三人围在一起,大口大口地吃了起来,一边吃,一边喝水,这就是她的中午饭:几个饼子、包子和几瓶水,简单的不能再简单,但这就是林区割竹子女人们最常见的午餐。因为她们通常都是早晨上山,天黑前才下山,一整天都在大山里忙着割竹子,中午饭只能在森林里将就一下。
简简单单又一餐,吃饱喝足,说说笑笑休息了一阵子,浑身就有了力气,她们就站起身子,背起索包、戴好帽子、扎紧鞋带、拿起山刀,再次走进了那遮天蔽日、黑幽幽的密林继续割竹子。
在光线昏暗、闷热的竹林深里,杨桃站稳身子,微微弯腰,左手捏住几根竹子,右手握刀,“嚓、嚓、嚓”的几声,就割断了一把竹子。再“嚓、嚓、嚓”几声,竹子的枝叶纷纷淋淋地散落在地上,一根根光溜溜、青油油的竹子就出现在眼前。将这些竹子整齐地放在脚边,再伸手抓住一把竹子,又是几刀,相同的动作不断地重复着,脚下的竹子就逐渐多了起来。将身子周边一圈的竹子割完后,她便用柔韧的藤蔓将剔除掉枝叶的竹子捆绑的结结实实,便于下午往山下拖运。
一块地方的竹子割完,再换个竹子稠密的地方继续割,“割倒、剔除枝叶、捆绑成捆、拖运到山下”,相同的动作千百次地重复着,然后在靠近林区公路的地方堆积成堆,便于后期加工、装车和售卖。
割竹子既是个手脚活,也是个力气活,虽然没有男人们以前从事伐木的劳动强度大,但是依旧不易:尽管割竹子不需要花费太大的力气,但是要把这些割好的一捆捆竹子运送的林区公里边,却并非易事:一大捆竹子也有八九十斤重,下坡时,还好些,可以将竹头一段搭在肩膀上拖着走,不太费力,但是遇到平地和上坡就难了,尤其是上坡路,那全靠肩膀硬扛着走,女人毕竟身子骨不如男人那样结实,力气也弱,一趟又一趟肩扛上百斤的竹子爬坡,对一个女人而言,其艰辛程度可想而知。
这大伏天干活可老火了,那可是一年中天气最炎热的日子,森林里潮湿而闷热,穿着长衣长裤跑上跑下的干活,一天下来,浑身的汗水就像淋了大雨似的,扯起线线流淌,衣裤像从水里泡过似的,湿漉漉、腻歪歪的,可是有啥办法呢?这段时间竹子的价格好、销售也快,割好的竹子装上车老板就立即给现钱,机会难得(其它时间都是竹子卖了几个月了老板才慢慢结账)。一贯勤俭持家、一心想把生活过好的杨桃当然不想错过这个挣钱的好机会,完全不顾酷暑的炎热,只要不下大雨,几乎每天都是起早贪晚地上山割竹子,一天都舍不得休息,整天一个人孤零零地泡在森林深处不停地割呀割。
说句实话,山里女人确实不容易啊,割竹子挣得是“分分钱”,和庄稼人在地里“刨食吃”一个道理,全靠勤劳和苦干:一分一分地挣,一厘一厘攒,那每一分每一厘钱都是日复一日的艰辛劳作和不停流淌的汗水换来的。
夏季白天长、夜晚短,按理说是个干活的好时节,可这得有个先决条件:关键是你要能够经得起那毒辣太阳的暴晒、扛的住那犹如火焰山似的高温的煎熬。不过这些困难对杨桃而言根本不算什么。
凌晨四点,暮色灰暗,黑暗还轮罩着死一般寂静的森林,那些平时活泼好动的野鸡、斑鸠、野兔、松鼠、刺猪等鸟儿小动物们,这时候还在沉睡中做着美梦,那些零零星星隐藏在大山深处的泥墙灰瓦农家小屋此时此刻没了踪迹,只有那偶然的狗叫声、公鸡打鸣声,男人的呼噜声、小孩子无意识的哭叫声提醒我们,这里还有人家在居住。
杨桃轻手轻脚地起床,生怕惊醒了熟睡中的女儿和老母亲。生火烧锅烧水,简单洗刷,然后给自己下了一大碗面条,那是她昨天晚上做好的擀面条,三下五除二,一大碗油泼面就下了肚,快速刷完锅碗,给猪倒了满满一大桶苞谷面、青草混合的猪食,给鸡圈里的鸡添加了一洋瓷碗苞谷颗粒和一碗清水,然后拿起锋利的山刀,背上昨天晚上就准备好的索包,轻轻地关上门,踩着满是露水的青草,走向烟雾朦胧的森林深处。
前几天割的几十捆竹子在山洼里堆成了一座“小山”,现在需要将这些竹子全部扛到一公里外的林区公路旁,打成竹链子才能装车卖钱。打竹帘子倒是个手脚活,不太累人,可是要将这“小山”一样的一堆竹子一个人扛运到公路旁,而且走的几乎是“巴掌宽”的林间羊肠小道、还是上坡路,这对一个身体消瘦、体力单薄的女人而言,肯定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没有在林区劳动锻炼过的女人,不要说去干,仅仅看一下,就会发怵。
对杨桃而言,干这些活根本没有难度,不就是出力气、出汗吗?咱林区女人没有其它本事,但是吃苦耐劳是不会落在人后的。割竹子时,杨桃就确定了每捆竹子的重量,不轻不重,恰到自己身体扛运的承受点:重了,很快就会让身体疲乏、甚至受伤,根本无法持久,耽误活路;轻了,就会浪费时间,增加干活的天数,影响效率。杨桃捆扎的竹子每捆重量一百斤左右,这就是她的标准,这个标准看似不高,实际上难度还是很大的:那不是让你扛一百斤重物走一趟,而是连续行走几十趟啊:崎岖不平的羊肠小道,还是上坡路,还是一年中最热的三伏天,火炉一样的天气,需要扛着一百斤重的竹捆不停地爬坡、再爬坡,其劳动强度多大你慢慢想吧。
文化不高的杨桃心里没有那么多的“弯弯绕”,脑海里只有一个字:“干”!干活,早出晚归地干活,抓紧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干活,她知道:好生活都是靠勤劳的双手干出来的。走到堆放竹子的那片洼地时,天空刚刚发亮,鱼肚白的天空泛着淡淡的鱼鳞白光。杨桃放好索包和山刀,稍微歇息了,整理好衣裤,扎紧鞋带,手持一根一米长、直径五公分的结实木棍走向竹堆,蹲在地上,弯腰用右肩膀扛起一大捆竹子,右手弯曲向上稳住竹捆,左手柱着棍子,借助棍子的支撑,慢慢地站起身子,然后左手握紧棍子从左肩膀斜插进去,撬着竹捆,这样既稳定了身体的平衡,也将竹捆的重量均衡分布在全身。深吸一口气,稳了稳情绪,然后杨桃迈起坚定的步伐,沿着“S”型的羊肠小道一步一步地走向林区公路……
扛一捆竹子到林区公路边,正常情况下一个来回大概需要一个小时:扛着沉重的竹捆上去,需要五十分钟,而空手下去,仅需要十分钟。上半天还好,天气凉爽,人也精神饱满,有一身的力气,即使是上坡路,扛起来那百十斤的竹子也不吃力,可是五六趟下来,气力就耗去了大半,尤其是中午以后,太阳直射,强光灼热,将大地烤的似乎要冒烟,而整个森林就成了一个巨大无比的人间蒸笼:闷热、潮湿。
刚开始,身体只是微微出汗,可几个来回下来,衣裤就湿透了:里面是汗水、外面是露水。汗珠子就不断地额头上滚落,流进眼睛里酸酸的、流进嘴巴里咸咸的,很不舒服,可是双腿、双手都在劳动,根本腾不去手来擦汗,杨桃只能歪着脑袋、半闭着眼睛和嘴巴,防止那不断流淌的汗水流进眼睛和嘴巴,这样的姿势扛着重物走路很难受,但是没有办法,杨桃只能坚持、忍受。慢慢地,肩膀和腰开始疼痛,双腿也僵硬、酸痛起来。草绿色的解放鞋早被清晨草叶上的露水打湿了,双脚在鞋子里隐隐打滑,走起路来“叽咕、叽咕”的,不仅声音难听,还把双脚摩擦的火辣辣地疼。
当太阳直直地端坐在天空时,杨桃已经跑了八趟,将八捆水桶粗、上百斤的竹子扛运到林区公路边的一块小平地上。多半天的来回忙碌,汗水流个不停,嗓子干的冒烟,肚子也饿了,杨桃顶着烈日回到堆竹子的低洼处,在一棵枝繁叶茂的松树上取下挂在树上的索包,在树下一截干木头上坐了下来,取出一瓶凉开水和两个拳头大的包子吃了起来,肚子不饿了,疲惫感却如潮水般涌来,全是软绵绵的,没有一丝力气。完了,上半天干活有点过猛,才导致体力透支、疲乏早早上身,唉,可不敢再这样了,是得悠着点干,还有那一大堆竹子要扛哩,得好好歇一阵,把劲缓过来再干,现在的杨桃和早晨扛着沉重竹捆快步行走的杨桃简直是天壤之别。
树荫下到底凉快些,吃饱喝足的杨桃靠在松树上半闭着眼睛休息了三个钟头,困乏逐渐散去,浑身又有了力气,腿脚也好多了,太阳已不如中午那样厉害了,好啊,还可以再跑上几趟,天黑前赶回家就行。
杨桃站起身子,喝了半瓶凉开水,收拾好索包,理了理头发和衣裤,扎紧鞋带,弯腰扛起一大捆竹子,步履坚定地再次走向林区公路……
日子日复一日,杨桃每天依旧早出晚归地忙碌着:割竹子、扛运竹子、打竹链子,反正就是干活、睡觉,睡觉、再干活,日子过的简单而充实。
在我们林区那么多的割竹子女人中,杨桃不是割竹子速度最快的,也不是身体最好、力气最大的,却是割竹子最多的,是众多割竹子挣钱女人中最厉害的一个,为何这样,因为相比其他人,杨桃对过好生活的野心更大、更能吃苦耐劳。
乡亲们都说杨桃比好多男人都厉害,这话不假,情况确实如此:庄稼活样样精通,种、收、管,样样活路都走在人前。杨桃最叫人惊奇的是架着犁辕吆喝着老黄牛耕田犁地,动作娴熟老练,耕的地深浅一致、平平展展的,看起来很舒服,许多男人都自愧不如。当然了,对杨桃而言,割竹子挣钱是自己的主业,她心里很清楚:自己多干些,丈夫的担子就会轻些、女儿和老母亲的生活就会好些。她是女人,也是爱美的,希望自己过的轻松而幸福,但是却出生在这个偏远林区的农家,命运就注定了她比山外镇村及城市里的女人生活更艰辛,但杨桃却没有那么多的幻想和矫情,父母亲的勤劳、朴实,是她从小就就养成了踏实、苦干的生活习惯,尤其成家后,把发家致富始终放在第一位,她文化不高,但看事情却很通透、豁达,多年的劳动锻炼使她相信:勤俭节约可以过好生活的。这人啊,各有各的生活、各有各的活法,千万不要去攀比,只要自己过的踏实、舒心就好,她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干的。
爱美是女人的天性,不管是城市女人还是山村女人都是如此。杨桃也是个爱美的女人,尽管她生活在偏远的林区,生活条件是那么的艰苦,为了家庭、为了生活,一天到晚忙个不停,但是她从来都不会灰头土脸、也不会抱怨生活,总是平平淡淡地忙生活,可是不管再忙碌,都会不溃余力地把自己拾掇的干干净净、清清爽爽,把家里打理的井井有条、整整齐齐。
其实,杨桃也是个美丽的女人,但不是城市里那种“高挑、纤细、娇嫩、白皙、柔弱”的类型。杨桃的美属于体力劳动者的美,是长期劳动锻炼出来的一种自然美:五官清秀,身体匀称、体格结实饱满,尽管长期的风吹雨淋日晒,使她的皮肤看起来有些粗糙、黝黑,但是那端庄的脸庞却始终红润而秀丽,一身的力量、旺盛的精力、干净利落的行事风格,使她健康而美丽,浑身上下散发着无穷的野性魅力。
其实,最让人惊叹和心疼的是杨桃的那双手,那是一双怎样的手啊:双手伸出,犹如一副铁耙,手掌厚实,手指骨节粗大,手指、手掌上全是厚厚的老茧,手背上青筋凸起。这哪是女人的手,完全是一双长期从事体力劳动的男人的手啊:粗糙却强健有力,可现实这就是杨桃的手。在我们的印象中,女人的手通常是纤细的、柔和的、细嫩的啊!
事实胜于雄辩,看到这双手,无需再作解释,我们就知道了杨桃的辛苦和坚强,知道了林区女人生活的艰辛和不易,知道了一个平凡女人的担当和伟大。是的,生活就是这样,哪有什么不劳而获的幸福生活,美好生活都是靠智慧的头脑和勤劳的双手创造的。这人生啊,对普通人而言,即使是再小的一份收获,都是无数的汗水结晶。人生根本就没有什么随随便便的成功,看看杨桃的双手我们就知道。还有什么可抱怨的?强者从来不会抱怨环境,只会迎难而上。再艰难的环境,我们都应该像杨桃一样,始终热爱生我养我的这片土地,热爱家庭,热爱我们的亲人,勇于直面生活的挑战,乐观、坚毅,敢拼敢干,即使是在艰难的日子,也要鼓起勇气,想方设法将日子过的热气腾腾、有滋有味……
打好的竹链子十捆一层,整整齐齐地码放在林区公路边上,一摞一摞地重叠起来,像一座座“小山”,看起来很有成就感,这就是杨桃这段时间起早贪黑的劳动成果。很快,这些竹链子就装车运走了,换来了一踏子钱,手握那硬扎扎、红杠杠的钞票,黑瘦了一圈的杨桃欣慰地笑了,她笑的很甜、很美,那是林区割竹子女人独具特色的笑容,那么坦然、那么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