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越来越黑,杉杉在森林公园里大声呼喊着老婆的名字:“小雨……”他走来走去,忐忑不安,怎么也找不到老婆。孩子一个人在车上等,又惊又怕,不知所措。
偶有路过的游人,忍不住驻足倾听观望。
那天是七月七日,天气闷热。中午刮了一阵南风,像要下雨,一会儿却晴了。
杉杉歇班,老婆早早做好晚饭。他一时兴起,骑三轮带上老婆孩子到滨河公园兜风去。
护城河边,风景宜人。林木茂密旺盛,青翠欲滴。杨柳依依,荷叶田田。一河清水,光洁如镜。
蛙声、虫声、鸟声,此起彼伏,汇成天籁。休闲的人们或步行,或骑车,沿着堤上大道穿梭,尽情享受大自然的清凉和清新,那是任何空调都吹不出来的舒爽。
因为远离人囗密集的住宅区,这里地广人稀,十分僻静。记得以前是一片国营大林场。高中时,老师曾带领学生集体来秋游,观察大自然。附近的饭店也取名大自然。现在开发成公园了,平时来往的人还是不多,且行色匆匆。骑车的多,走路的少,没有一个女人或孩子会在这儿独自逗留玩耍,悠闲漫步。晚上人就更少了,静得能听到微弱的虫鸣。
为了方便夏日野外寻凉,也为了安全,公园内装上了路灯。也许今天是试电吧,天不黑路灯就亮了,远望像星星在林中眨眼,时隐时现。
杉杉把车停在河堤上,一家三口走下台阶,到河边看水。他和孩子站在河沿没有护栏的高台上对着河水拍照。细心的小雨见状,忙提醒他们注意安全。她沿着河边小路来回踱,柳枝轻拂她的肩。面对河水,她开始亮嗓。仰头,张口,露齿,疏通气道,打开腔体,启动共鸣,朝着对岸大喊,甚是陶醉。
她不敢走远,生怕走散。只在百米之内来回走。
忽然,她隐约听见老公的声音:走不走啊?回头一看已没了人影。她赶紧上岸,发现人和车都不见了。手机被儿子带走了。
她顺着大路朝前走了一段,不见人影。倒是感觉有点儿累,喊几声,没反应。
怎么办?朝前走,离家越来越远,不如原路返回。这时,她心里开始起火:为什么走了也不说一声,没手机咋联系。
她越想越气,再美的风景都被这坏心情糟蹋了,似乎这花草树丛中都暗藏杀机。加上蚊虫叮咬,坐也不是,站也不是。与其坐以待咬,不如往家走。心想:考验我呀,我也来个不辞而别,看你们咋办。
她紧走慢走,不见他俩追上。天黑了,她心里更怯,多想一步跨进家门。
在儿时的记忆中,岗深林密、远离人烟的地方往往是最危险的地方,是各种刑事案件的高发区。这里也不例外,解放前后都发生过骇人听闻的事件。
她越想越怕。一时糊涂,还是以为天下太平?安全意识跑哪了?
腿像灌了铅,越来越沉;关节像生了锈,越走越涩。腿快迈不动了,脚底隐隐作痛。一口气走七八里,她还缺乏锻炼。
别无选择,受本能驱使,只能咬紧牙关朝前走,到家赶紧打电话。在她看来,此时此刻,孤身一人,身处困境,不能轻易暴露现状,以免招致更大的危险。必须镇定,装作若无其事的散步者,同时保持高度警惕,随机应变。不能随便向陌生人求助,毕竟防诈意识都强了,何况都是一闪而过的车流,借个手机都难。
天黑了,一路上都没碰见步行的人。她走到入城主干道上,车辆如梭,路灯、车灯不断。可还是没有安全感。
杉杉和儿子跑够了,玩够了,他们以为小雨会追过来。临走时说过的,难道她没听见?左等右等不见小雨过来,返回分手的地方,也不见她。怎么回事?他们不敢回家,在河边小路上东找找西找找,走几步喊一声。他压根儿没想到小雨会上河堤大路,更没想到她会回家。就这样一直找到天黑透,询问河边钓鱼的人,均无果。却不知道问问河堤大路上的行人。女人天生戒备心强,独自行走时肯定选大路。
两人着急后怕,把人丢了怎么交差?杉杉甚至想到给亲戚朋友打电话帮忙找人,就差报警了。
终于接到家里打来的电话,他埋怨几句,泪水夺眶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