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王素娥的头像

王素娥

网站用户

随笔杂谈
202508/30
分享

短暂的幸福

刚刚读完石楠著的历史小说《陈圆圆红颜恨》,心潮翻滚,哀婉凄怆,久久不能平静。难受了好几天,感觉之前真是太不了解这段故事了。

读时就想起了《长恨歌》,从爱恨悲欢来说,何其相似。

吴梅村写过一首《圆圆曲》,其中影响最大的一句便是: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两位当事人陈圆圆和吴三桂生前都读过这首诗。两人因此事名扬天下,也可说是臭名昭著,出门不敢见人,生怕别人识破。他们不自觉不情愿地被卷入了历史洪流的最高峰,不仅改变了个人的命运、家族的命运,也改变了民族的命运和国家的命运。

今日的中华民族发展成什么样子,他们看不到,也想不到,如若地下有知,圆圆可能会略感欣慰些,心里的痛苦会减轻些。但错就是错,对就是对。无论社会如何发展,对的错不了,错的对不了。吴三桂和陈圆圆永远被压在耻辱的磨盘下,再也翻不了身。昊三桂更惨,家族两次因他而灭门,多少年来,人们可能会同情圆圆,但决不会同情他。圆圆一生积德行善,感天动地,总能逢凶化吉。吴三桂对陈圆圆宠爱敬重,善待于她。老天开恩,听说吴三桂并没有绝后,托圆圆的福,如今已繁衍成村。从这点来看,摄政王多尔衮背信弃义,乘人之危,欺骗吴三桂,让他背负骂名,永世不得翻身。表面上,多尔衮赢了,但他的结局还不如吴三桂,年纪轻轻,39岁因坠马而死,身后没有一个继承人。

历史的洪流来不及如果,多少人在巨大的变革中被裹挟着,来不及细想,辨不清方向,一失足造成千古恨。只有那些意志坚定的人,始终保持善良的本性、清醒的头脑且处事果断,最终结出善果。

陈圆圆,作为一个出身低微的女子,一直在与命运抗争。她从社会最底层走到最高层,一步步走向历史的风口浪尖。但她不忘初心,始终与勤劳善良的劳苦大众站在一起。明未歌妓陈圆圆是不幸的,也是幸运的。她有幸博览群书,琴棋书画,德才双馨,色艺双绝,倾国倾城,名列“秦淮八艳”。显赫的声名又让她多灾多难,好在每次都能遇到好人,化险为夷。她虽初恋过冒公子,被献于崇祯帝,最后嫁给吴三桂。几遭掳掠,几陷困境,多少王公贵胄打她的主意,但她始终洁身自好,自尊自爱,用情专一。比较圆圆和三桂、刘香和李祥的命运结局,富贵有富贵的难处,平民有平民的快乐。正如书中所说,夫妻本是同根树,一荣俱荣,一枯俱枯。

田夫人的命运可能让圆圆刻骨铭心,她俩出身相似,又都遇到一个深爱自己的夫君。可她们都不改变不了夫君的恶行。田夫人为人心善,可田弘遇劣迹斑斑。义军攻进北京,田夫人危急中投井身亡,生不见人,活不见尸,不得善终。悲惨的下场,不能不使圆圆提前考虑自己的归宿。田弘遇被吓死,吴三桂暴病而亡,对他们来说已经是最好的结局了。何况多尔衮都没善终,落得个年纪轻轻骑马摔死的结局。从历史上来看,吴三桂即使不反,皇帝也不会让他善终,也许吴三桂心知肚明,可能连圆圆说的退隐林中也不能实现。在当时,功高盖主就这么可怕。而吴三桂在王府所采取的避嫌措施适得其反,低调一点兴许更好。

陈圆圆和吴三桂的爱情注定逃不过悲剧收场。正如书中所说,单就女人来说,爱人和被人爱,都应该是幸运的。一个从来没有真正爱过,或从来没被别人真正爱过的人,才是最不幸的。看来爱情的幸与不幸并不完全是纯粹的男人和女人的爱。个人的命运是无法超脱国家、民族、时代的命运的,女人的命运亦如是。她不仅无力挣脱当时的国家民族的命运,也无法挣脱她所从属的男人的命运。她的痛苦就在于她还是个懂得民族大义的女人,她还有她的民族气节和国家匹夫之责。现在看来,他们是生不逢时吧,否则,他们将是一对多么幸福的情侣。前提是吴三桂要足够优秀,始终是英雄形象,令人敬仰。

在我看来,陈圆圆爱吴三桂的英名胜过爱他本人,这也是她婚姻不幸的一个原因。暂且不说民族气节和国家命运,就现在而言,假若吴三桂伤了残了,她还会那么爱他吗?在恋爱中,女人大多是自卑的,总想找个靠山,把对象想象成伟丈夫。其实不然,一般情况下,夫妻二人年龄相近,能力相近,男人不一定比女人优秀。吴三桂从英雄到卖国贼,一落千丈,陈圆圆对他的爱也一落千丈。吴三桂一如既往爱着陈圆圆,陈圆圆却冷若冰霜,折磨自己也折磨他。吴三桂勇力过人但谋略欠缺,陈圆圆深明大义,见多识广,是个贤内助。两人若形成互补,夫唱妇随,也许三桂不会一错再错,无法回头。用吴三桂的话说,陈圆圆是他见过的最有见识的女人,没有她他就活不下去。他有事总爱找她商量,把她放在第一位,如同他的主心骨。他出征在外,就把家交给她打理。有了她,他不近别的女色。当初吴三桂要带陈圆圆去守关,若不是吴父阻拦,说不定历史得改写了。如果她能像当初一样爱他,理解他,安慰他,给他温暖并帮他洗刷耻辱,他可能不会越陷越深。

不禁想起赵四小姐和张学良的爱情故事。两人共谋大事,张学良将军的明智之举加上赵四小姐忠贞不渝的爱情,将他们的故事演绎得如此美丽动人。

陈圆圆是个有德有才有貌的绝世佳人。吴三桂也是个美男子,白白净净,相貌堂堂,根本不像长期在外领兵打仗的人。两人都早闻其名,一见钟情,郎才女貌,天生的一对。可他们没有把两情相悦的真挚爱情经营好,没有进行到底。他们的爱有始无终,痛不欲生,没有好好爱一场就一步步走向彻底的毁灭,留下无尽的叹息与遗憾。

陈圆圆嫉恶如仇,有胆有识,她希望夫君是她头上的光环。当吴三桂让她难堪受辱时,她便以冷漠来抗争。吴三桂以为只要天天守着她,护着她,给她荣华富贵,就是对她最大的关怀,就能换取她的爱和谅解。所以,当他不择手段得到这一切的时候,换来的是她越来越深的冷漠。她不领情,不接受,怎么都高兴不起来。

真正了解一个人很难很长,不共事,不共同生活,是难以看透的。吴三桂最初应该是被陈圆圆的美和艺所吸引,他并不了解她。他可能以为她也是一个没有思想、不问世事、美丽温柔、安享富贵的一般伶人,只是才貌更出众、更能取悦于人罢了。哪里会知晓她的血性和气节。不是所有的商女都不知亡国恨,她与同时期的柳如是相似。同样,陈圆圆也不了解昊三桂,她只是被他的英名和孝名所征服,哪知他的弱点和缺点。

去云南前,陈圆圆想留下出家为尼,说明她已心灰意冷。常言道,哀莫大于心死。她出家一为解脱,让自己的心不去想那些伤心事,养养心。二是听从看相人之言,希望局势不再往坏处发展。但结果恰恰相反,命运根本不按她的意志出牌,吴三桂的行为越来越离谱。她管不了别人,只好管住自己,坚守一方静土,出淤泥而不染,不与他们同流合污。

好说歹说,陈圆圆才跟吴三桂到云南。吴三桂成全她依着她,给她单独建了所僻静的观海楼。她愈发听信相面人的话,决定向命运屈服,两耳不闻窗外事,不再过问吴三桂的事,让他随便折腾。她闭门不出,吃素诵经,四大皆空,六根清净,从不让吴三桂留宿。解铃还须系铃人,除非还她声名。冷战,持久的冷战,多少爱还不冷却。他们的爱情就这样被糟糕被葬送了。吴三桂有了新宠,干脆也不去看她了,让她彻底清静,啥事也不跟她说了。

吴三桂和陈圆圆出身于两个不同的阶级,从一次家宴上,他俩对待阿云阿仁的态度上可以看出。陈圆圆让阿云阿仁跟他们一块吃,阿云阿仁不肯,吴三桂顺水推船,说他们不习惯,就让他们下去吃吧。吴三桂显然没有诚意,他能接受圆圆,却不一定能接受她那个阶级。他不能广泛发动群众,看不到民众的力量,注定不易成功。

吴三桂一生所做的两件大事:投清和反清,表面是为圆圆好,实则害苦了她。投清是为了救她,反清是为了实现对她的诺言,让她看到他不是清朝的顺民,是迫不得已而降清,看到他的行动。两个人三观不合,思想不同频,爱情便失去了根基,在磨合中慢慢演变成相互的伤害。尤真在反清这个问题上,圆圆让他反时他说时机不成熟,等他决定反时,圆圆觉得为时已晚,坚决反对。他俩始终是相向而行的两个人,幸福只在相逢那一刻。会合后,不是同行,而是渐行渐远。

最终,他们的爱情变为亲情,化为一缕轻烟。圆圆无儿无女,了无牵挂,淡淡地不知所终,给后人留下无尽的遐想。她传奇的一生,向善的人格,痛苦的挣扎,终究逃不过命运的捉弄,背负着一身骂名。

圆圆屈,圆圆恨,多少人能真正了解她,同情她。读这本书之前,我以为她只是一个美女而已,现在方知,她不是一般的美女。纵观历史上的美女,西施、貂蝉、王昭君、杨贵妃,哪一个不是身负历史使命,哪一个不与国家民族的命运休戚相关。如果吴三桂足够正能量,说不定圆圆也能登上古代第五大美女的宝座。

痛哉!憾哉!可叹幸福之短。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