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巴男的头像

巴男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08/03
分享

青铜之峡

5月26日上午,青铜峡黄河大峡谷。

青铜峡黄河大峡谷位于宁夏青铜峡市,地处贺兰山下,黄河岸边,是宁夏黄河金岸旅游带的核心区。

我们站在青铜峡黄河大峡谷的入口处,望见那浑浊的河水自远处奔涌而来,便觉得有些踌躇了。河水浑浊,夹着泥沙,翻滚着向前,竟像是无数匹脱缰的野马,不知疲倦地奔腾着。我想,这便是黄河了,中国的母亲河,孕育了五千年文明的摇篮,如今却显出几分凶相来。

峡谷两壁陡峭,岩石裸露,呈现出一种奇异的青铜色,想必是因此而得名。这颜色颇不寻常,既非青,亦非铜,倒像是岁月与河水共同调制出的一种古怪颜料,涂抹在峡谷的肌肤上。岩石表面凹凸不平,布满了水蚀的痕迹,仿佛千万年来河水用它的舌头舔舐着这些石头,留下了无数道深浅不一的印记。

我们沿着栈道下行,木板在脚下发出了吱呀的声响。栈道修得颇为险峻,一侧贴壁,一侧临渊,胆小者怕是要两股打战。几个游人紧贴着山壁行走,面色发白,不敢向下张望。我们倒是无所畏惧,时常驻足,俯视那奔流的黄河。河水在峡谷中显得尤为湍急,打着旋,泛着白沫,偶尔撞击在突出的岩石上,便溅起数尺高的浪花,发出雷鸣般的轰响。

“这水势比往年更急了。”一个当地的老者在身后说道。他皮肤黝黑,皱纹里夹着泥沙,想必是常年在此讨生活的。我问他缘故,他摇摇头,只说上游建了水库,放水时便如此,旱季却又干涸见底。“黄河老了,脾气也古怪起来。”他喃喃道,随后拄着竹杖,蹒跚着向山下走去。

我们继续前行,栈道转折处有一平台,立着一块石碑,上书“天下黄河第一峡”几个大字,漆早已斑驳。碑旁蹲着一个卖水的小贩,面容枯瘦,眼神却亮。他向我们兜售矿泉水,说山上的水要十元一瓶。我问他可曾见过黄河清澈时的模样,他咧嘴一笑,露出几颗黄牙:“我活了四十多年,只见它一年比一年黄,一年比一年瘦。小时候还能在河边捉鱼,现在连鱼影子都见不着了。”

过了平台,栈道愈发陡峭。我们扶着铁链栏杆,小心翼翼地向下挪步。忽然一阵风从谷底卷上来,带着水汽和泥沙的气息,扑在脸上,竟有一些刺痛。风过处,峡谷中传来呜呜的声响,像是无数冤魂在哭泣。我不由想起史书上记载的,黄河改道时吞没的村庄,决堤时卷走的生命,那些沉入河底的,想必尸骨早已与泥沙融为一体了。

下到谷底,有一处名为青铜峡的景点。这里河道突然收窄,两岸峭壁几乎要贴在一起,河水被挤压得更加暴躁,轰鸣声震耳欲聋。据说夏秋之际,水位上涨,景象更为壮观。此刻虽非汛期,但那水势已足以令人胆寒。我站在观景台上,水汽不断扑来,不一会儿衣服便湿了一大半。

观景台旁有一个小亭子,里面坐着一个管理员,正在打瞌睡。我进去避水汽,他惊醒过来,揉了揉眼睛。这是一个五十多岁的男人,左腿有一些瘸。他见我看他的腿,便主动说道:“十年前,修这栈道时摔的。”他说那时为了开发旅游,硬是在这悬崖峭壁上凿出了路,死了三个人,残了五六个。“不过现在好了,游客多了,钱也来了。”他笑了笑,那笑容里却看不出多少喜悦。

亭子里的宣传册上说,青铜峡黄河大峡谷形成于数百万年前,是地壳运动和河水侵蚀共同作用的结果。我想象着那漫长的时光里,一滴水,一粒沙,如何一点一点地切开坚硬的岩石,雕琢出这般壮观的景象。人类的文明史与之相比,不过是河水中一个转瞬即逝的泡沫罢了。

离开青铜峡,我们沿着河边小路向上游走去。路上遇到几个摄影爱好者,架着长枪短炮,等待最佳光线。他们讨论着光圈和快门,却无人谈论眼前的黄河本身。其中一个年轻人为了取个好角度,竟翻越护栏,站在一块突出的岩石上,下面就是湍急的河水。同伴们不但不劝阻,反而叫好助威。我快步走开,不愿目睹可能的悲剧发生。

小路尽头,是一处名为“九龙湾”的河曲。黄河在这里拐了一个大弯,水面稍显平静,倒映着两岸的山色。有几个当地人在河边垂钓,收获寥寥。我蹲下身,掬起一捧河水,泥沙立刻从指缝间溜走,剩下的水在手心里呈现出一种病态的黄色。我想起小时候,课本上说的“黄河水清有日”,如今看来,那不过是美好的幻想罢了。

回程时已是下午,阳光斜照在峡谷西侧的岩壁上,那青铜色竟泛出些许金光来。我忽然明白了“青铜峡”这个名字的妙处。它既是形容岩石的颜色,又暗喻着这条河流如同青铜器一般,承载着中华文明的厚重历史。只是如今的黄河,早已不堪重负,它的浑浊里,沉淀着太多的索取与伤害。

栈道上行比下行更加费力,我们走走停停,不时回望那渐远的河水。一对年轻情侣超过了我,女孩穿着高跟鞋,步履维艰,男孩在一旁搀扶,两人有说有笑。忽然女孩的鞋跟卡在了木板缝隙中,她一个踉跄,险些跌倒,幸而被男友拉住。我听见她娇嗔道:“这什么破地方,再也不来了!”男孩附和着,两人加快脚步向上爬去,很快消失在我们的视线中。

快到山顶时,我们遇到一群放学回家的小学生,他们蹦蹦跳跳地在栈道上奔跑,丝毫不惧脚下的深渊。老师在后头喊着“慢点”,却无人理会。孩子们欢笑着,吵闹着,与黄河的轰鸣混在一起。他们的书包上印着各种卡通图案,与这古老的峡谷形成了奇异的对比。我想,这些孩子长大后,眼中的黄河又会是什么模样呢?

登上最高处的观景台,整个青铜峡黄河大峡谷尽收眼底。河水如一条黄色的巨龙,在峡谷中蜿蜒前行。夕阳为它镀上了一层金边,竟显出几分悲壮的美来。此刻的黄河,不再是那凶猛的野兽,倒像是一位疲惫的母亲,拖着沉重的身躯,继续着她永恒的旅程。

我们坐在观景台的长椅上休息,发现木板上刻满了“到此一游”的字样和各种爱心符号。人类的痕迹无处不在,连这僻远的峡谷也不能幸免。不远处,一个清洁工正费力地清除着口香糖和垃圾,他的背驼得厉害,动作迟缓,仿佛随时会被山风吹走。

天色渐暗,游客们陆续离去。我们最后望了一眼峡谷中的黄河,它依然奔流不息,对岸边的来去毫不在意。千万年来,它见证了王朝更迭,文明兴衰,而人类的生命在它面前,不过是须臾之间。我们来了又走,带着惊叹或失望,而黄河依旧流淌,带着泥沙,带着记忆,带着我们无法理解的秘密。

离开时,我们在景区门口的纪念品商店看到卖黄河水的,一小瓶浑浊的水,装在精致的玻璃瓶里,标价三十八元。店主是一个精明的中年人,他向我们保证这是“正宗的黄河水”,还附赠证书。我摇摇头走了,心想黄河水何时也变得需要证明了。

回望暮色中的青铜峡,那青铜色的岩壁渐渐隐入黑暗,只有黄河的轰鸣依旧,仿佛大地的脉搏,永不停歇。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