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巴男的头像

巴男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08/06
分享

石上生灵

5月27日下午,贺兰山森林公园。

贺兰山森林公园的石头,向来是不爱言语的。它们或卧或立,或倚或伏,散落在山坡上,如同被谁随手抛掷的棋子。我们初见它们时,正值初夏,阳光正好,石头们却显出几分冷意来。

山门处游人如织,皆穿着鲜亮的衣裳,举着各色的小旗,排着队等待入园。我们混迹其中,颇觉不自在。人们谈笑风生,议论着山中的景致,却无人注意到脚下那些沉默的石头。石头们大约也习惯了这般冷落,只管在日光下曝晒自己灰白的肌肤。

入园后,人群便四散开来。我们选择了一条僻静的小径,独自向上攀爬。石阶是新修的,整齐划一,踩上去很是稳妥。两旁的石头却不甚规矩,有的斜刺里突出一角,有的干脆横卧在路中央,须得小心绕行。我想,这些石头在此处不知已盘踞了几千几万年,如今却要为人造的阶梯让路,倒也是一件奇事。

行至半山腰,见一巨石突兀而立,形似一尊静坐的佛像。石上生着几株矮松,枝干扭曲,显出一种倔强之态。松针稀疏,却绿得发亮,在阳光下微微颤动。我们驻足观看,忽见石缝中钻出一只蜥蜴,通体灰褐,与石色几无二致。它静伏不动,仅眼珠偶尔转动,若不是我恰好看见它爬出,断然不会发现这石上还藏着活物。

蜥蜴大约察觉了我的目光,倏地钻入另一道石缝中去了。我蹲下身来,细看那石缝,只见里面黑黝黝的,不知通向何处。石头表面布满了细密的纹路,像是被无数细小河流冲刷过的土地。我伸手抚摸,触感粗糙而凉爽,竟有一些湿润。想来是夜间的露水渗入了石中,至今未干。

继续上行,山势渐陡。石阶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原始的土路,上面散落着大小不一的石块。我走得吃力,便寻了一块平坦的石头坐下歇息。石头被太阳晒得温热,坐上去很是舒服。环顾四周,但见满山石头形态各异,有的如刀劈斧削,棱角分明;有的圆润光滑,似经流水长期打磨;更有奇者,层层叠叠,宛若千层糕一般。

远处传来游人的笑语声,由远及近,又由近及远,最终消散在山风中。我忽然觉得,这些石头才是山的主人,而我们这些来来往往的游人,不过是匆匆过客罢了。石头见证了无数个春夏秋冬,看惯了花开花落,而我们的一生,在它们眼中恐怕不过是一瞬。

起身前行,不久便至一平台。平台边缘围着栏杆,栏杆外是陡峭的悬崖。崖壁上裸露着大片岩石,在阳光下泛着铁锈般的红色。细看之下,岩石表面有许多细小的孔洞,像是被什么虫子蛀过一般。我正自疑惑,忽见一只小鸟飞入其中一个孔洞,原来那是鸟儿的巢穴。

平台上有几个游客在拍照,他们轮流站在栏杆边,摆出各种姿势,然后匆匆离去。无人注意到崖壁上的鸟巢,更无人关心那些布满孔洞的岩石。人们似乎只对“景点”感兴趣,而对于构成景点的自然之物,反倒视而不见。我想,若是将这些石头搬到城市中去,大约会被人当作废物丢弃;而在此处,它们却成了人们争相拍照的背景。

山顶的风光自是壮丽。极目远眺,但见群山起伏,如波涛般向远方延伸。山体呈现出深浅不一的绿色,其间点缀着裸露的岩石,宛如绿色海洋中的岛屿。我寻了一块突出的岩石坐下,静观这壮阔景象。岩石表面不平,坐久了颇觉不适,但我却不愿挪动。这不适感反而让我觉得真实,仿佛与这山有了某种联系。

下山时,我们选了另一条路。这条路游人更少,石头的姿态也更为自然。有的地方,石块堆积成奇特的形状,像是远古巨人玩耍后留下的积木。在一处转弯,我遇见了一位老者,正蹲在一块石头前仔细端详。他须发皆白,脸上皱纹纵横,却有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

“这石头有意思。”他头也不抬地说,似乎早就知道我会停下。

我凑近看去,只见那块石头表面布满蜂窝状的小孔,孔中竟生长着几株微型植物,开着米粒大小的白花。

“石头开花,少见吧?”老者终于抬起头来,眼中闪着狡黠的光。

我点点头,惊讶于这石上生灵的顽强。那些小植物扎根于几乎不可能生长的环境中,却依然开出了花朵。

“我在这山上转了五十年,这样的石头见过不少。”老者站起身,拍了拍裤子上的尘土,“石头看似死物,实则生机暗藏。你看那些缝隙,那些孔洞,都是生命的居所。”

他告诉我,贺兰山的石头与众不同,多孔而富含矿物质,故而能在极端环境中孕育生命。苔藓、地衣、小型植物,甚至一些昆虫,都以这些石头为家。

“人们总说‘铁石心肠’,却不知石头也有温柔的一面。”老者笑着说,然后拄着拐杖缓缓离去,留下我们与那开花的石头相对。

夕阳西下,山中的光线渐渐柔和。石头们的影子被拉得很长,相互交错,在地上绘出奇异的图案。我们继续下山,脚步比来时慢了许多。每遇到一块特别的石头,便停下来观察片刻。有的石头上爬满了藤蔓,只露出一角;有的被苔藓完全覆盖,成了绿色的小丘;更有甚者,被树根紧紧缠绕,仿佛与树木融为一体。

回到山脚时,天已近黄昏。公园门口的游客早已散去,只剩下几个工作人员在收拾东西。我回头望向暮色中的贺兰山,只见它沉默地矗立在那里,山体渐渐隐入黑暗,唯有山顶还残留着一抹夕阳的余晖。

山中的石头们想必也进入了夜的怀抱。它们不需要灯光,不需要人类的关注,只是静静地存在着,在黑暗中继续它们千万年来的守望。蜥蜴回到了石缝中,鸟儿归巢于岩洞,那些石上开花的小植物也合上了花瓣。一切生命都在石头的庇护下安然休息。

我想起那位老者的话,忽然明白了什么。在这贺兰山森林公园里,真正的灵魂不是那些喧闹的游人,不是整齐的步道,甚至不是葱郁的树木,而是那些沉默的石头。它们见证了岁月的流逝,承载了无数生命的繁衍,却从不张扬。人们来了又走,只有石头永远在那里,以最朴实的姿态诉说着生命最本质的真理,存在即意义。

离园时,我拾了一块小石子放入口袋。它不大,表面粗糙,呈灰褐色,毫不起眼。但我知道,它来自贺兰山,曾与那些伟大的石头为伴,也曾庇护过无数微小的生命。现在,它将随我回到城市,成为我与这座山、与那些石上生灵之间的信物。

夜深了,我取出那块石子放在桌上。台灯下,它显得更加平凡。但我仿佛看见,在那粗糙的表面下,有无数的孔洞和缝隙,正等待着适合的时机,孕育新的生命。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