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野径,草木葳蕤,鸭跖草便隐于其间,不甚惹眼。此草别名甚多,或称鸭食草,或呼鸭脚掌,亦有竹叶水草之称。其名虽俗,其用却雅。我最初识得此草,是在故乡的溪畔,那时尚不知其名,只觉那三片花瓣的碧蓝色小花,犹如坠落的天空碎片,散在湿润的泥土上。
鸭跖草的茎匍匐或斜升,节处常生根,摸上去略带肉质之感。叶互生,卵状披针形,无毛,基部突然收缩成短柄,有如鸭蹼,故得“鸭脚掌”之名。最妙是其花,顶生或腋生,簇生于一顶生的压扁状折叠佛焰苞内;花瓣三片,上面两片较大,深蓝色,下面一片较小,色较淡,洁白如雪。
花中有六枚雄蕊,三枚能育,三枚退化;雌蕊一枚,子房上位。花开时,那两片湛蓝的花瓣,宛若碧空凝就;下面那片洁白的花瓣,则似流云驻足。花心处几点金黄的花药,犹如星子点缀其间。这般精致构造,若非俯身细观,实在难以领略。
后来从医书得知,鸭跖草性甘、淡,寒。归肺、胃、小肠经。功能清热泻火,解毒利水。主治温病发热、热淋涩痛、水肿尿少、咽喉肿痛、痈肿疔毒诸症。乡间郎中常言:“热病不求医,溪边觅鸭跖。”说的便是这草的妙用。
关于配伍,《本草汇言》有载。鸭跖草配薄荷、牛蒡子,解表清热;配石膏、知母,清热泻火;配黄芩、芦根,清肺止咳;配车前子、瞿麦,利尿通淋;配茵陈、栀子,清利湿热;配银花、公英,解毒消肿。小小一株草,竟能与诸药相合,疗愈百般不适。
记得那年盛夏,天气酷热难当。我回乡看望父老乡亲,见邻家小儿高热不退,面红目赤,烦躁不安。村里的老中医已来看过,开了方子,却缺一味主药,正是鸭跖草。小儿父母焦急万分,城里的药铺早已关门,野外又不知何处可寻此草。
“我知道哪儿有。”我忽然说道。
众人皆惊。我解释道:“少时常在溪边玩耍,记得那片鸭跖草生处长势颇好。”
小儿父亲面露难色:“此时天色已晚,山路难行……”
“无妨,我认得路。”说罢,我便取了手电筒和竹篮,踏着暮色出了门。
乡间的夜,黑得彻底。手电筒的光在蜿蜒小径上跳动,如同我忐忑的心。多年未走这条路,记忆已有些模糊。草丛中虫声唧唧,远处偶尔传来几声犬吠。我拨开及膝的野草,循着水声向前。
终于到了溪边。手电光扫过,只见那些鸭跖草静静生长在湿润的泥土中,蓝色的花朵在月光与灯光的交映下,泛着幽幽的光泽。我蹲下身来,小心采摘那带着露水的茎叶,放入篮中。夜露沾衣,凉意透肤,我却感到一种奇妙的宁静。
回程路上,手电光突然暗了下来,电池将尽。我加快脚步,却在岔路口犹豫不决。两条小路在朦胧月色下几乎难以分辨。我选了左边那条,走着走着却发现越来越陌生。
正当彷徨之际,前方忽现一点灯火。走近一看,是一位老者提着灯笼缓缓而行。我上前问路,老者转身,灯光照在他布满皱纹的脸上,竟是村里那位老中医。
“采药归来?”他看了看我篮中的鸭跖草,了然一笑。
我点头,说明原委。老中医颔首:“随我来,我知道近路。”
路上,老中医与我聊起这鸭跖草的药性。“此草最妙处在于清热而不伤阴,利水而不耗气。你看它生长在水边湿润处,却能解热毒之症,这正是自然之道。物极必反,湿处生干药。”
他又道:“现代人只知退热用西药,见效虽快,却伤根本。这鸭跖草退热虽缓,却能调理全身气机,从根本上解除热毒。”
老人的话在夜风中飘散,伴着灯笼摇曳的光影,竟有种穿越时空的恍惚感。我忽然想起《本草纲目》中对鸭跖草的记载:“淡渗利湿,寒能清热。”八字真言,道尽千年智慧。
回到病童家中,老中医亲自煎药。他将鸭跖草洗净,与其它几味药配伍,文火慢煎。药香弥漫在夏夜的空气中,混合着草木与泥土的气息,莫名让人心安。
服下药后不久,孩子的呼吸逐渐平稳,高热开始消退。至午夜时分,已能安睡。众人皆松了口气。
老中医临行前对我说:“今日你采的这鸭跖草,比平常药铺所售更为有效。可知为何?”
我摇头。
“药草采于其生长之地,顺应天时地利,药性最足。且你夜半采撷,正值阴气初生,阳气内敛之时,正合清热之需。”老人笑道,“中医药理,关乎天地人事,非仅草木本身也。”
那夜之后,我对鸭跖草乃至整个中医药学有了新的认识。这些生长在田野溪边的草木,看似平常,却蕴含着人与自然相处的古老智慧。每一味草药都不只是化学物质的组合,更是天地精气所钟,应时而生,应需而采,应症而用。
后来我查阅资料,得知鸭跖草在现代研究中也被证实有抗病毒、抗菌、抗炎、抗氧化等诸多药理作用。科学为传统智慧提供了注脚,却难以完全解释那些凭借千年经验积累的用药之道。
去年再回乡间,特意去溪边看望那些鸭跖草。它们依然在夏日的阳光下绽放着碧蓝色的花朵,不张扬,不喧哗,只是静静地等待需要它的人。
世间万物,各有所用,各得其所。鸭跖草如此,人亦如此。最珍贵的,往往不在庙堂之上,而在草野之间;不是那些耀眼夺目者,而是那些默默守护者。一如这鸭跖草,虽生於泥泞水畔,却能解热毒,疗疾苦,护佑一方健康。
人生亦当如是。不必追求显赫,但求有用;不必艳丽夺目,但求静默守护。在这浮躁世间,能如鸭跖草般,守住本心,各司其职,便是最好的存在方式了。
夕阳西下,溪水泛着金光,鸭跖草的蓝色花朵在微风中轻轻摇曳。我忽然明白,中医药学的精髓,或许就藏在这天地万物的和谐共处之中。人采草木之精,疗身心之疾;草木借人之手,续生命之缘。相生相克,相得益彰。
而这株看似普通的鸭跖草,不过是这宏大宇宙智慧中的一个微小注脚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