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炎炎,院中几株苦瓜藤攀缘而上,绿叶婆娑,黄花点点,果实垂挂,形态各异。我每次立于架下,观其形貌,思其性味,不觉神游物外,竟至忘怀身为行政干部的身份,全然沉浸于这苦味的世界了。
苦瓜,又名凉瓜、锦荔枝、癞葡萄,属葫芦科植物。其藤蔓纤细却坚韧,触须卷曲如小儿攥拳,紧紧抓住支架,风雨不摇。叶掌状深裂,边缘具锯齿,青翠欲滴,日光穿透时,脉络分明如人体血管,生命之力在其中汩汩流动。花单生叶腋,花瓣五片,色淡黄,晨开午敛,含蓄而不张扬。果实长椭圆形,表面凸起疣状,似披鳞甲,未熟时青碧如玉,成熟后橙黄欲裂,露出鲜红籽瓤,甜味竟从中来,颇令人诧异。
至于性味归经,苦瓜性寒,味苦,入心、脾、肺经。《本草纲目》有载:“苦瓜,除邪热,解劳乏,清心明目。”这话不假。我初尝此物,蹙眉难咽,而后竟品出苦后回甘之妙,犹如人生先苦后甜之理。现代研究发现苦瓜含苦瓜苷、苦瓜素、蛋白质及多种氨基酸等,具有降血糖、降血脂、抗肿瘤、抗病毒等功效,实在是药食同源的佳品。
苦瓜功能主治甚广。清热祛暑,解毒,明目,用于暑热烦渴、消渴、赤眼疼痛、痢疾、疮痈肿毒等症。配伍应用更是变化无穷。配黄连,清热燥湿之力倍增;配菊花,平肝明目之效尤著;配山药,则健脾益气,苦而不伤正。这般配伍之道,不正如行政工作中协调各方,取长补短之理么?
记得童年时,家中灶台上总放着一本破旧的《本草纲目》,我常翻看其中插图,对苦瓜一页印象尤深。书中绘其形态,述其功效,我虽不能全懂,却记住了“苦瓜”这个奇特的名字。母亲每至夏日必做苦瓜菜肴,说是可防暑气。她处理苦瓜颇有心得,总是先将苦瓜纵剖两半,用小勺仔细刮去内瓤,再施以薄盐,稍腌片刻,以清水冲净。如此处理,苦味大减,而清香犹存。母亲常说:“苦瓜如人,须懂其性,方能得其益。”
后来读书,见汪曾祺先生《苦瓜是瓜吗》一文中说:“苦瓜的苦,是一种清苦,不像黄连那样苦得让人受不了。”这话深得我心。苦瓜之苦,苦得正直,苦得有骨气,不像某些药草,苦中带涩,含混不清。那年我高热不退,口干舌燥,母亲取新鲜苦瓜榨汁,兑少许蜂蜜让我服下。初入口极苦,继而清凉沁入肺腑,不消半日,热退神清。自此,我对苦瓜刮目相看。
去年夏日,机关组织下乡,我去了一处偏远山村。村中老人多患目疾,因就医不便,常年忍受痛苦。我忽然想起苦瓜明目之效,便请教一位老中医,得一方:苦瓜干、菊花、枸杞子各适量,代茶饮。回城后,我自费购买这些药材寄去。三月后,村支书来电,说老人们视力大多改善,邀我再去做客。
至村那日,恰逢苦瓜丰收。村民端出一桌苦瓜宴,苦瓜炒蛋苦中带香,苦瓜排骨汤清醇鲜美,凉拌苦瓜脆爽开胃,苦瓜酿肉别有风味。最后竟有一道苦瓜饼,微苦中带甜,食后回甘。八十岁的王大爷拉着我的手说:“这苦瓜真好,眼睛清亮了,连多年的糖尿病也好了不少。”他领我到自家菜园,指着那片绿意盎然的苦瓜架,脸上漾开欣慰的笑容。
村中李婆婆更是拉着我絮叨许久。她说自己患消渴症多年,常年口干舌燥,夜尿频多,服用苦瓜茶后症状大为缓解。她甚至学会了将苦瓜切片晒干,以备冬用。“这都是托您的福啊,”李婆婆颤巍巍地说,“没想到这平常东西,竟有这般妙用。”我连忙摆手:“这不是我的功劳,是祖先的智慧,是大自然的恩赐。”
晚间,村民们聚在村头老槐树下乘凉。我趁机给大家讲了些苦瓜的药用价值和食用方法。众人听得入神,不时发问。我一一解答,仿佛成了临时的健康顾问。月光洒在每个人脸上,那些布满皱纹的面容因求知而焕发光彩。这一刻,我深切体会到作为干部的价值,不只是执行政策,更是传播知识,服务群众。
归城后,我特意查阅了大量资料,将苦瓜的药用功效、食用方法、注意事项等整理成册,复印多份寄往各村。没想到这一小小举动,竟引起不小反响。多个村庄开始规模种植苦瓜,有的还开发了苦瓜茶、苦瓜粉等产品,增加了村民收入。苦瓜这平凡之物,竟成了连接城乡、促进健康的纽带。
如今每逢夏日,我住处窗外总爬满苦瓜藤蔓。那是我特意栽种的,既遮阳降温,又随时可摘取新鲜苦瓜。邻居起初不解,笑我“不务正业”。后来尝到我用苦瓜泡的茶,做的菜,渐渐改变了看法。甚至有人也开始在自家阳台种植苦瓜,向我请教栽培技巧和药用知识。小小的苦瓜,竟成了邻里间交流的新话题。
苦瓜的生命力极强。记得有一次出差半月,回来时见苦瓜藤叶枯黄,以为必死无疑。浇透水后,不过两日,竟又焕发生机,新芽萌发,不久便开花结果。这种顽强不屈的精神,何尝不值得我们学习?在工作中遇到困难时,我常想起那株枯而复荣的苦瓜,便又有了坚持下去的勇气。
《诗经》云:“谁谓荼苦,其甘如荠。”苦瓜之妙,正在这苦中带甘,甘中有苦的滋味中。人生亦然,苦乐相参方为真味。我们这些做行政工作的,何尝不是时常品尝各种“苦”。调解矛盾之苦,撰写材料之苦,加班加点之苦。然则这些苦处,细细品来,亦有人间真味在其中。
清代叶申芗《咏苦瓜》诗云:“岂效荔枝俗,羞争苋菜清。一片寒冰心,能教热恼平。”苦瓜不慕荔枝之甜,不争苋菜之清,自有寒冰之心,平息世间热恼。这不正是我们干部应有的品格吗?不慕虚荣,不争名利,以清廉平和之心,为民解忧除烦。
苦瓜虽貌不惊人,却全身是宝。藤可清热消炎,叶可治疮解毒,根可止痢疗痔,籽可益气壮阳。这让我想到基层工作中那些平凡而伟大的人们,他们或许不起眼,却在各自岗位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共同支撑起社会的运转。
去年秋天,我收到那个山村寄来的包裹,里面是村民自制的苦瓜干和一封联名感谢信。信中写道:“感谢你让我们重新认识了身边的宝贝。现在全村几乎家家种苦瓜,既当菜吃,又当药用,还有人专门来我们村收购呢……”读信之时,窗外苦瓜正熟,橙黄色的果实裂开,露出鲜红的籽瓤,甜蜜如饴。
苦瓜由苦而甜的过程,何尝不是基层工作的写照?初时或许艰难,但只要真心为民,终能收获甜蜜。这种先苦后甜的经历,这种苦尽甘来的喜悦,正是我们工作的价值所在。
暮色四合,我又站在苦瓜架下。微风过处,枝叶轻摇,仿佛在诉说着什么。我忽然想起一首不知出处的小诗:“苦瓜藤上结苦瓜,苦瓜根苦藤也苦。谁知苦瓜心里甜,红籽包在苦里头。”
苦瓜犹如此,人间事岂非亦然?世间万物,皆有其性;苦乐悲欢,皆是人生。唯有懂得苦中之味,方能品出生活真谛;唯有历经苦楚之事,方能体会甘甜之珍贵。这或许就是苦瓜教给我的最大哲理吧。
如今,我在行政工作中遇到难题时,总会泡一杯苦瓜茶,看那干片在水中缓缓舒展,释放出清苦之味,继而回甘满口。于是心境渐平,复又投入工作之中。苦瓜之味,已然融入我的生活,我的工作,我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