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巴男的头像

巴男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09/21
分享

金银花

金银花攀缘在我家老屋的后墙,每逢春夏之交,便开得泼泼洒洒。我的祖父虽为乡间郎中,我却没有顺理成章传承祖父的衣钵,而是机缘巧合当了一名行政干部,但对药草金银花颇有几分情愫。或许是因它名中带金佩银,显得富贵金贵,实则平易近人,田边地头,山野林间,处处可见它的身影。

此花初开时洁白如银,两三日后转为金黄,故有“金银”之称。又因常常双花并蒂,同开同谢,故而又得“二宝花”“双花”之名。其藤蔓蜿蜒,能攀能援,凌冬不凋,是以又名“忍冬”。细观其形,花冠唇形,上唇四裂,下唇反卷,花蕊纤长,伸出花冠之外,颇有几分洒脱之态。叶子卵形对生,经冬不凋,深绿色中透着韧劲。

至于性味,金银花甘寒,归肺、心、胃经。功能清热解毒,疏散风热。大抵热毒壅盛之症,皆可用之。医书上说主治温病发热,热毒血痢,痈疡,肿毒,瘰疬,痔漏。寻常人家也晓得用金银花泡水喝,清热解暑,是夏日必备必饮佳品。

金银花之用,妙在配伍。与连翘同用,可增强清热解毒之效;与当归配伍,能治热毒血痢;若与甘草相合,可解痈疡肿毒。这般配伍之道,犹如人世相处,相得益彰者,方能成事。

我对金银花的了解,多来自童年记忆中的林老先生。他是我老家村里的中医,个子不高,背微驼,常年穿一件洗得发白的中山装,袖口处常有药材碎屑。他的诊所兼药房就在村东头,三间瓦房,中间诊病,左侧药柜,右侧是起居之所。

那年我约莫十岁,盛夏时节,贪凉多食瓜果,又常在河中嬉戏,不久便发热头痛,咽喉肿痛。母亲带我去林老先生处求诊。

“外感风热,”林老先生把过脉后缓缓道:“不碍事,服些金银花露便好。”

说着,他引我到药柜前。那是我第一次仔细观看这排顶天立地的木柜。上百个小抽屉整齐排列,每个抽屉外面贴着药名。林老先生轻车熟路地拉开其中一个,取出一把干枯的花朵。

“这便是金银花,”他递给我几朵,“闻闻看。”

我凑近一嗅,有股清雅的香气,略带甜味,不似其他草药那般苦涩。

“金银花最好在清晨露水未干时采摘,此时花香最浓,药性最佳。”林老先生一边配药,一边说道:“这花看似柔弱,实则刚强。寒冬不凋,故名忍冬。治病如做人,有时需如金银花般,外柔内刚。”

我服了三天金银花露,果然痊愈。自此,我对这小小的花朵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常去林老先生处,看他捣药配方,听他讲中药之理。

林老先生的药柜在我眼中宛如一个神秘的宇宙,每个抽屉里都藏着救死扶伤的奥秘。而他最常开启的,便是标着“金银花”的那个抽屉。

“金银花不只是清热解暑,”有一次,他对我说道:“1943年村里闹瘟疫,发热的人躺倒一片,无药可医。我的父亲也是中医,他带我上山采金银花,日夜不停地煎药分送,救回了不少人性命。从那以后,我家药柜里的金银花从不短缺。”

林老先生说话时,眼睛望着远处,仿佛穿越时光回到了那个年代。我看见他眼角细密的皱纹里,藏着无数这样的故事。

十六岁那年,我离家在巴东县城读高中,后来走上了行政岗位,离中药渐行渐远。偶尔回家乡,也会去看看林老先生,他总是坐在药柜前的小凳上,要么捣药,要么看医书。药柜越来越旧,他的背也越来越驼。

十年前回乡,惊闻林老先生病重。我急忙赶去他的诊所,见他躺在病榻上,瘦得只剩一把骨头。房间里弥漫着中药味,仔细辨来,其中有金银花的清香。

“老先生,”我握住他枯瘦的手,“您这是怎么了?”

他微微笑道:“老了,脏腑衰竭,如秋叶之离枝,自然之理也。”

他让他的学生取来一碗汤药,啜了一口:“这里面就有金银花,配合其他几味药,减轻我的热毒症状。行医一辈子,最后还得靠这些老朋友。”

临走时,他让我打开那个标着“金银花”的抽屉。里面除药材外,竟有一本泛黄的小册子。

“这是我行医多年关于金银花应用的心得,送你吧。”他喘了一口气,继续说:“中药之道,不在死记硬背,而在理解其性味归经,知其所以然。金银花性寒味甘,能清热解毒,但它不是一味蛮攻之药,而有宣散之性,既能清解热毒,又能透散表邪。这好比做人处事,既要有原则,又不可过于刻板,需懂得变通之道。”

那是我最后一次见林老先生。一周后,他安然离世。村里人感念他一生行医济世,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葬礼。出殡那天,几乎全村人都来了,许多人讲述着被他救治的故事。我忽然明白,林老先生就像他珍爱的金银花,看似平凡,却在岁月中默默救治了无数人。

去年老家修路,林老先生的诊所也在拆迁之列。我特地回去整理遗物。药柜早已空空如也,唯有那个标着“金银花”的抽屉里,还残留着几朵干花。我小心收起它们,连同那本小册子,带回了城中家中。

如今我在房顶上养了一盆金银花,春日开花时,满室清香。每次看到那金银相间的花朵,就想起林老先生和他的教诲。

金银花不仅是一味草药,更是一种人生哲学的隐喻。它金玉其名,却生长在寻常巷陌;它性寒能清热,味甘不苦口;它解毒却不伤正,清热兼可透散。这多么像一种理想的人格,虽有才德却不张扬,身处逆境而不屈服,扶危济困而不居功。

昨夜梦中,我又见到了林老先生。他站在那片金银花丛中,微笑着对我说:“你看,这金银花,朝白暮黄,演绎着时光的奥秘。人生在世,亦当如此,既能如银般纯净,又能似金般坚韧。”

醒来时,月光洒在床前,恍惚间仿佛有金银花的清香弥漫空中。我忽然明白,有些东西永远不会消失,就像金银花年复一年地开放,就像林老先生留下的那些药方和教诲,依然在这个世界的某个角落,发挥着温暖而持久的力量。

而今我虽为行政干部,非行医之人,然金银花之精神,林老先生之教诲,早已融入我之血脉。处事时,常思金银花之宣散清解,既坚持原则,又懂得变通;待人时,常想其甘寒之性,既清解热毒,又不伤正气。

小小金银花,看似平常,却蕴含如此深意。我想,这大抵就是中医之妙处,也是中华文化之精髓。在寻常事物中见不寻常之理,在平凡生命中悟不平凡之道。金银花开得依旧,金玉相间,清香四溢,仿佛在诉说着那些亘古不变的真理。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