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间的党参,细长的藤蔓攀附在枯枝败叶上,悄悄地向阳而生。其叶呈心形,边缘有细锯齿,青翠中带着几分羞涩,仿佛怕人瞧见了它的好处。花则更不起眼,淡黄绿色,成串垂下,像是藏了什么不欲人知的秘密。至于根部,圆柱形,表皮淡黄棕色,有纵横皱纹,质地稍硬,却易折断,这便是它的精髓所在了。
党参性平,味甘,归脾、肺二经。医书上说它补中益气,健脾益肺,用于脾肺虚弱,气短心悸,食少便溏,虚喘咳嗽,内热消渴。这般功效,在乡亲们看来,竟是比那参更实惠一些。老中医每提及党参,必要抚须微笑:“此物不燥不腻,力虽不及人参,然平和谦冲,恰如君子。”
配伍应用更是精妙。若与白术、茯苓同用,可健脾益气;若与五味子、黄芪相配,能补肺定喘;若同当归、熟地共煎,则气血双补。这般灵活应变,倒像是通晓人情的智者,不争不抢,却处处得当。
我初识党参,是在一个秋日的午后。那时我刚从城里回到乡下老宅,身心俱疲,像是被什么无形的东西抽干了精气神。老宅久无人居,院子里杂草丛生,唯有墙角那几株党参藤,依然青翠如故,顽强地攀着斑驳的土墙向上生长。
邻居陈老伯见我院中冷清,便拄着竹杖踱了过来。他是村里最后一位识得草药的老者,年近八旬,腰板却挺得笔直,眼神清亮如少年。
“年轻人,面色不佳啊。”陈老伯眯着眼打量我,“城里日子虽好,却最是耗人气血。”
我苦笑不语。的确,在城市的喧嚣中奔波数年,换来的不过是满身倦怠和一颗空洞的心。
陈老伯不再多言,只从腰间解下一个小锄头,蹲在我院墙根下,小心翼翼地刨起土来。不多时,他捧出几段党参根,表皮黄棕,有明显的环纹和纵皱,还带着湿润的泥土气息。
“此物最是补气。”他笑道,“今日让你尝尝真正的党参鸡汤。”
我随陈老伯至其家中,见他先将党参洗净,置于陶罐中,与老母鸡、姜片同煮。火苗舔着锅底,水渐渐沸腾,散发出一种特有的甘香气息,不浓烈,却持久,渐渐弥漫了整个小屋。
“党参之妙,不在猛烈,而在持久。”陈老伯一边看火,一边说道,“如春雨润物,细而无声。人之一生,何尝不该如此?”
汤成,他为我盛了一碗。汤色清亮,入口甘甜,一股暖流自喉间缓缓下沉,通达四肢百骸。不过片刻,竟觉得久违的精力又慢慢回来了。
自那日后,我常随陈老伯上山采药。他教我辨认党参:茎细长,多分枝,叶互生,叶背灰白,夏日开钟状小花,淡黄绿色。最重要的是它的根,一定要采那些生长了三五年以上的,这样的党参才有效力。
“采药如交友,不可贪多,不可急功。”陈老伯常这样说,“须知留些根须在土里,来年还会再发。若是连根拔尽,便是断绝了后路。”
有一次,我们在山中遇雨,躲进一个岩洞。陈老伯指着石缝中一株顽强生长的党参,道:“你看它,不择地而生,肥土瘦土皆可,山野林下,崖壁石缝,但得一丝土气,便能生根发芽。人若能有这般韧性,何处不能安身立命?”
雨声淅沥,老者的话语混着洞外雨声,一字字敲在我心上。
后来我才知道,陈老伯原是镇上中学的教师,退休后回到村里,守着几亩薄田和满山草药过日子。他的儿子在城里做了大公司的主管,几次三番要接他去享福,都被他拒绝了。
“城里不缺一个老人,村里却少不得一个识得草药的人。”陈老伯如是说,“这些草木知识,是祖先传下来的宝贝,若是无人记得,便真要绝迹了。”
深秋时节,党参采挖后,需要仔细加工。陈老伯教我将鲜参洗净,按粗细大小分开,用细绳穿起,悬挂在通风处阴干。切忌暴晒,否则药性大减。
“凡事过犹不及。”他抚摸着那些悬挂的党参,如同对待孩童,“就如这晾晒,急不得,缓不得,须得恰到好处。人生诸事,莫不如此。”
冬日里,陈老伯感冒咳嗽,我依他平日所教,取党参三钱,与紫苑、杏仁同煎,服之果愈。他笑道:“医者不能自医,幸有你在。”我却知他是故意给我实践的机会。
最难忘的是那年除夕,大雪封山,我陪陈老伯守岁。小屋炉火正旺,他取出去年晾晒的党参,切片泡茶。参香混着茶气,在屋内袅袅升起。
“党参又名潞党参、台党参、野台党,因产地而异。”陈老伯徐徐道来,“山西长治者佳,长治古称潞安府,故称潞党参。其实何处党参不是党参?只是人总爱分个高低贵贱罢了。”
夜渐深,雪落无声。老人忽然说起往事,三年困难时期,山村饥荒,许多人体虚气短,面色萎黄。正是靠了山间的党参,与杂粮同煮,才帮不少人渡过了难关。
“那时节的党参,真是救命的参啊。”陈老伯目光深远,仿佛穿透时光,回到了那个艰难而温暖的年代。“可知万物有用无用,不在其本身,而在人能否知其所用,用其所知。”
我蓦然醒悟,党参之德,不在大补,而在平和;不在急功,而在缓效。如春雨润物,细而无声;如君子之交,淡而长久。
今年春天,陈老伯的儿子终于说服了他,要接他去城里小住。临行前,老人将一本手抄的草药图谱赠与我,扉页上工整写着:“知参之用,在知其性;知人之用,在知其心。”
我站在院中,看他瘦削的背影渐行渐远,忽然注意到墙角那几株党参已经发芽,嫩绿的藤蔓在春风中微微颤动。它们不知人间别离,只管生生不息。
俯身轻抚那心形叶片,我想起陈老伯的话:“党参年年生发,人却代代老去。”然知识如参根,埋在地下,待时而生,永不断绝。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或许生命的真谛,就藏在这寻常草木之中,待有心人慢慢品味。党参之补,不只在气血,更在心灵;党参之教,不只在药用,更在人生。
夕阳西下,我给墙角的党参松松土,浇浇水。想来秋日时分,这些根须又当肥壮几分。而远在城中的陈老伯,或许也会在某个月夜,想起山间的党参,以及它那平和而持久的甘香罢。
世间万物,各有其性,各具其用。人能知物之性,用物之长,便是参透了天地间一大智慧。如党参,平凡如土,却能补人之虚;如老人,寻常如参,却能教人之短。
参根人间,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