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念如舟,渡心向月
“不畏浮云遮望眼”,人生在世,总难免被纷扰的思绪、难平的情绪所困。就像那些试图暂时压抑的知觉,它们从不会真正消失,反而常在不经意间卷土重来,扰人心境。此时,正念便如一叶扁舟,载我们在纷乱的心海间寻得一处安宁。
正念的核心,在于“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的自觉。它提醒我们在恰当的时刻,将注意力锚定在正确的对象上——或许是一呼一吸间的自然韵律,“呼吸,无拘无束,呼吸,顺其自然”,深深吸气时感受生命的充盈,缓缓呼气时释放心头的重负。这并非要强行清空思绪,而是像对待访客般,平静观察身心中浮现的一切,不评判、不纠缠。正如禅语所言:“文字只是指向月亮的指头,而不是月亮本身”,正念不执着于对“平静”的文字定义,而是引导我们亲自触碰那份“不妄评判”的真实体验。不被动,且修且乐且欢喜。
修习正念,需怀“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淡然。不必对冥想的效果抱有预设,只需“好好坐着,看看发生什么事”,把每一次静坐都当作一场探索自我的实验,专注于过程本身,而非对“解脱”的急切期待。意识在此刻化作包容的容器,盛放下所有的想法与情绪,让我们看清“思想就是思想,并非现实”,从而跳出执念的桎梏。
更重要的是,正念教会我们“君子慎独,不欺暗室”的自我善待。当我们坦诚面对“不知路在何方”的迷茫,打开心灵接纳未知与帮助,便会发现内在与外在的能量都在悄然汇聚。不必苛求自己完美无瑕,毕竟“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对自己多一份亲切与宽容,方能与那个“不可或缺的自己”并肩同行,在感性与无私的滋养中,让心灵归于澄澈。如此,淡淡地离开,淡淡地放下。
远方的那一朵云,有人觉得是孤单,有人觉得是自在,人们的感慨源于自己的处境。其实,内心的投影,每一幕都是当下的心情。正念不是逃避现实的盾牌,而是直面自我的镜子。它让我们在快节奏的生活中,学会不时停下脚步,在呼吸间触摸真实,在接纳中获得力量,最终乘着这叶扁舟,驶向心中那轮清明的“明月”。哪怕内心的欢喜只有一丝丝,但那一丝丝都是流连忘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