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吴文茹的头像

吴文茹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鲁迅文学院学员

随笔杂谈
202509/19
分享

纸页间的闲与心

摊开一本书,指尖拂过带着油墨香的纸页,任目光漫过字句,这是独属于阅读的静谧欢喜,让浮躁的心瞬间沉浸。书架上立着的古今著作,皆是先贤智慧凝结的星光,伸手便能将这份财富揽入怀中,让心灵在文字里寻得一处栖息之地。

这份惬意不止于书页之间,也藏在生活的细碎光阴里。如“素雪雅斋”般的日子,可听风观雨,与自然低语;兴起时提笔挥毫,在笔墨流转间安顿心神;偶作小诗、绘幅小画,品味中式意境里的含蓄与留白。闲时沏一盏新茶,茶香袅袅中,便觉寻常日子也沁出温文雅致的滋味。

其实事事皆可寻得雅趣。读几页书,刷几条有养分的信息,既能消遣时光,亦能滋养性灵;随手拍下窗外一朵流云、路边一株野花,不必远行,心在路上,便已拥有了旅程的意境。常言道,身与心总要有一个在路上——而路的远近,从来都由心决定。心若向远,方寸即山海。

文学本就是自由生长的森林。没有完美的作家,也没有唯一标准的解读。“一百个人心中有一百个哈姆雷特”,正是这份多元,让文学始终鲜活。不必强求思想统一,任百家争鸣,才能看见精神世界的繁花盛景。浪漫主义的内核本就是心灵的自由,不必给文字套上枷锁,它自会生长出万千姿态,一如风过林梢无拘无束。

那些印在纸页间的句子,也总在不经意间照亮我们的现实。三毛说“天下万物的来和去,都有它的时间”,教人学会等待与放下;艾米莉·狄金森写道:“我们并非在年复一年地变老,而是日复一日地焕然一新”,提醒我们肉身虽老,心灵仍可日日重生,每段思绪都会生长新的可能。

李白42岁接到玄宗诏书时,高吟“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那份豪情与洒脱,至今读来仍令人神往;杨绛说:“人要成长,必有原因,背后的努力与积累一定数倍高于普通人”,道出成长从来没有捷径;亦舒写“做人凡事要静,静静地来,静静地去,静静地努力,静静地收获”,教我们在喧嚷世界中修持一颗淡定之心。

“生活是养自己心的,不是养人家眼的”,一句话点醒梦中人;“人生的一切变化,一切魅力,一切美,都是由光和影组成的”,让我们学会接纳残缺,拥抱真实,在明暗交织里品尝生活本味;鲁迅先生那句“人一旦悟透了就会变得沉默,不是没有与人相处的能力,而是没有了逢人作戏的兴趣”,更是道尽了多少历经世事后的清醒与选择。

这些从书中俯拾而得的字句,如同时光深处的珍珠,被细腻的思绪串起,映照闲日,安顿身心。它们让每一个平凡的日子,都有了不一样的亮度与深度——原来读书,读的不仅是文字,更是生活本身,是给庸常岁月的小小馈赠。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