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吴正贤的头像

吴正贤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07/15
分享

巴掌地

老院院子经过清理整治,成了大片好地,已是蔬菜葱郁,瓜果飘香。我回老家次数多了起来。

回家路上,见庄稼茂盛,满眼碧绿,我很高兴。让我惊喜的是公路沿边也有整出的点点巴掌地,饱胀着蚕豆角,灿烂着油菜花。更没想到村村家前院后不见一点空闲地,都旺长着庄稼瓜菜。

那次我刚进村,就见七十多岁的孙民像趴在地上摆弄菜苗,烈日当头,丝风没有,那倾注的是怎样的心情感情?车内的我不想也不愿下车招呼了,怕矫情污染了那张脊背和那片菜苗。

拐弯东去,孙民家后靠路的屋檐地竟是两行玉米,已至腰深。再往前,几家近邻屋前屋后的空白地都种上了,糯玉米,番瓜,豆角,黄瓜,辣椒,毛芋头,向日葵,等等,三两垄,一两趟,或就那么几棵,都旺盛茁壮。其他人家呢?我去看了下,哈,家家都是,种啥的都有,反正没一点儿空闲地,巴掌大小都生机勃勃,有的围个篱笆网,有的啥都不围,就敞开,葱郁着房前屋后,填补着村庄绿色。

县城也是呢!别看到处是光亮亮水泥地,没有荒地可拾垦,可我家前排邻居张大姐硬是造出巴掌地来。她在屋西山靠墙处放两个泡沫包装箱,从城外用脚蹬三轮带来土,竟成了好地。六月初自育丝瓜苗,长出四五个叶片,移栽到泡沫箱里,时不时来看看,浇点水,像看她可爱的孙子渴了还是饿了?那几棵丝瓜也有了灵性,叶片油绿肥大,太阳升起时叶尖哪儿围上新嫩小叶片,一两天就加入碗口大的叶片队伍,喊着号儿前进。那丝须紧抓张大姐拉起的绳子,把半个墙面染得碧绿。我出门,常见张大姐站那儿,拿盛水肥的小盆,笑意盈盈的,指着绿叶间绽放的黄花,说:你看,离瓜不远了,怕你看不到,吹着喇叭给你说呢!能在钢筋水泥天地里看这巴掌地绽放青绿淡黄,想长长丝瓜垂下,我比在老家看到檐下路边的油绿还高兴呢!突然,那天张大姐板脸了,不知谁家顽皮的孩子骑车疯着玩,不小心碰了泡沫箱,正旺长的一绳叶子蔫了。她带哭腔说:碰烂了,水失了,怕是伤了根,这不长眼的日头又晒死人,唉,不行了!看她痛苦又无奈样子,我也觉得心痛,说:不要紧,快找两块板复上,捆扎好,浇足水,一夜就过来了。天明我去看,真的又油绿依然,黄花灿烂,丝须儿拧着劲向前,一路向前!

巴掌地是一面镜,折射人的心灵和精神世界。一辈子亲吻地的人把责任田让别人责任了,却又珍爱巴掌地,倾注那么多的情感,这看似悖论恰最能反映内心世界和情感思考。他们最懂人不能真的与地分开,那是饭碗。更懂你对地怎样,地知道,有良心着呢!转包给别人,却还是他的地,心里依然踏实。不能如过去整日在大地上侍弄,那就拾垦点,巴掌大也能让他喃喃倾诉释放情怀,心安理得收获劳动的馈赠,因而也就有了心灵的归处。你只有懂得从没离开过土地的人,才能懂得生命的依附生活的意义和生存的价值。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