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倾听月色的头像

倾听月色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08/14
分享

镇江金山 再续游情

2025年5月22日清晨,浅夏的阳光裹着温润的风,轻轻漫洒在南京城。我怀揣期待,从南京南站登上高铁,短短20多分钟,列车便抵达镇江站。望着站外熟悉又陌生的街景,三十六年前因出差匆匆到访的画面突然清晰起来。那时忙于公务,只对金山有过惊鸿一瞥,而今退休终于能放慢脚步,细细品味这座江南名山。出了站,我迫不及待地朝金山景区走去,期待着与它的再次相逢。

一进景区,葱郁的草木与湿润的江风扑面而来。金山寺的山门古朴大气,“江天禅寺”四个大字苍劲有力,为康熙御笔亲题。踏入山门,天王殿内弥勒佛笑容满面,袒胸露腹的模样,让我瞬间满心欢喜。穿过天王殿,大雄宝殿巍峨耸立,飞檐斗拱间尽显庄严,殿内香烟袅袅,信徒们虔诚跪拜,诵经声与木鱼声交织,营造出宁静祥和的氛围。

出殿后沿着石阶向上攀登,很快来到妙高台。这里地势高敞,视野极佳,曾是梁红玉击鼓战金山的地方。站在台上,江风拂面,仿佛能听见当年激昂的战鼓声,看见巾帼英雄英姿飒爽的身影。极目远眺,金山美景尽收眼底,江水悠悠,远处青山如黛,历史的厚重与自然的壮美在此交融。

继续前行,慈寿塔巍然矗立在金山之巅。这座南朝齐梁时期的古塔,历经千年洗礼,仍古朴庄重。塔门大开,我顺着塔内阶梯缓缓向上,透过窗洞望去,远处的山峦与江面渐渐清晰,江风扑面而来。终于登顶,眼前豁然开朗。长江犹如巨龙蜿蜒东去,江面上船只穿梭往来,两岸楼宇鳞次栉比,间有绿树掩映,壮阔景色令我心潮澎湃,沉醉于大自然的画卷之中。

尽兴后从塔顶下来,顺路走进法海洞。洞内供奉着金山寺开山祖师法海的塑像。不同于《白蛇传》里的刻板形象,历史上的法海在此苦修,燃指立志修复寺院。昏暗的洞内,法海像面容沉静,目光深邃,仿佛在诉说着千年前的坚守,我禁不住对这位高僧肃然起敬。

走出法海洞,我又来到白龙洞,洞内光线昏暗。白娘子和小青的塑像立在一旁,白娘子神情忧愁,小青持剑而立,似乎在守护着什么。从小就听过《白蛇传》里许仙在此出逃、白娘子为救他水漫金山,最终二人于断桥重逢的故事,此刻站在洞中,看着眼前的塑像,那些历经多年的传说,故事里的情节突然变得生动起来。

临近中午,我来到码头。岸边停靠着几艘小船,随着水波在轻轻摇晃。听当地人说,这里曾是康熙、乾隆南巡登岸之处。想象当年,江面龙舟林立,旗帜飘扬,随从簇拥着帝王浩浩荡荡登岸,何等气派。如今,码头上几位垂钓爱好者悠然自得,一艘货轮平稳驶过,汽笛声与岸边的谈笑声交织。往昔辉煌与当下烟火气相互映衬,让我感受到历史与现实的奇妙对话。

最后,我在芙蓉楼驻足。五月的荷塘,粉白荷花初绽,点缀在密密层层的荷叶间。微风掠过,送来缕缕清香,沁人心脾。这座因王昌龄“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闻名的楼阁,此刻飞檐倒映碧波,与荷塘相映成趣。我倚着雕花栏杆,默念诗句,满心都是与千年诗意相逢的欣喜,脚步也变得轻快起来。

半日游览很快画上句点,回望金山,金山寺的飞檐在阳光下金光闪闪,长江水面波光跳跃。三十六年前的匆匆一瞥,和今日漫步时的悠然自得,像两幅画面叠在一起。再次踏上这片土地,不只是重温美景,更像和过去的自己、和这座城的历史聊聊。每一步走过的路,都让我对金山、对这座城多了一份熟悉与牵挂。这份跨越岁月的重逢,成了心底最特别的记忆。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