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倾听月色的头像

倾听月色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10/08
分享

蒙玛特巴黎烟火

四月的法国巴黎飘着温柔的风,刚出地铁2号线Anvers站,就被烤栗子的香气撞了个满怀。卖栗子的大姐穿着咖色毛领薄棉服,满脸笑容,见我盯着铁桶里冒热气的栗子看,操着口音极重的英语说:“Chinese?这个,热乎的,揣着上山不冷。”我递了两欧接过纸包,栗子壳还微烫指尖。顺着石板路往山上走,蒙马特的坡不算陡,但每一步都踩着巴黎的慢节奏,感受着这里的烟火。

没走几分钟,就看见前方一级级石阶上坐满了人。有人背着画板,有人抱着吉他,还有情侣头挨着头分享一袋草莓,连流浪猫都大摇大摆地卧在游客脚边。这就是圣心大教堂的“前院”了,没有别的教堂前那种严肃的栅栏,反倒像个露天客厅。正想找个空位坐下,旁边穿米色风衣的姑娘突然挪了挪身子:“这里空着,你坐呀,能看见教堂的圆顶。”“我叫丽娜,是巴黎索邦大学的学生,周末来这儿晒太阳。”她指着不远处,“看到那个戴贝雷帽的老画家了吗,他在这儿画了许多年肖像,我小时候妈妈总带我来,他还说我笑起来招人喜欢呢。”

顺着她指的方向看,果然有个老人正拿着素描笔给一对中国情侣画像。男生拘谨地挺直背,女生忍不住笑,老人停下笔抬头:“放松点嘛,跟你身边姑娘笑的一样就好看喽。”丽娜凑过来继续对我说:“蒙马特以前是工人区,画家们挤在小阁楼里,后来修了教堂成了景点,你看到的哪位画家,几十年都没挪过地儿,烟火气就没丢过。”

歇够了,丽娜和我一起往教堂里走。刚走进门,风的声音和交谈笑声,突然就轻了,只剩下隐约的管风琴声。和巴黎圣母院的华丽不同,圣心大教堂里面特别素净,白色的墙壁映着阳光。我盯着祭坛上方的基督圣像看,它比想象中大得多,眉眼温和却透着庄严。我走马观花式游览的浮躁劲突然就散了,不自觉放慢了脚步。“这里真的很好,”丽娜也放低声音,“我去年考试前压力大,在这儿坐了半小时,盯着圣像看,居然就不慌了。”

绕到教堂后面,就听见“咚”的一声钟响,沉闷的声音顺着墙壁漫过来,震得耳朵有点痒。丽娜拉着我往钟楼方向走:“上去看看,能看见整个蒙马特的红屋顶。”我们顺着窄窄的楼梯往上爬,每一步都能听见自己的脚步声。到了钟楼门口,透过窗往下看,视野开阔,风景尽收眼里,远处的埃菲尔铁塔在阳光下闪着光芒。此时,我才真的懂了“巴黎最高点”的含意,是刚好能把整个蒙马特的烟火气都装在眼里。

下了钟楼,肚子有点饿了。丽娜说要带我去吃“蒙马特最地道的可丽饼”,就在教堂旁边的小巷里。铺子是个不到十平米的小门面,老板娘系着红色格子围裙,看见丽娜就喊“我的小莉娜”,转身从铁板上铲起一张刚做好的可丽饼,抹上厚厚的巧克力酱笑着递过来:“这个要趁热吃。”老板娘又指着墙上的老照片说:“以前画家们没钱,就天天来我这儿买可丽饼,说吃了有力气画画。”咬下去的瞬间,酥皮脆得掉渣,巧克力酱流到嘴角,我一边擦嘴一边笑,体验到了巴黎烟火气中的快乐。

吃完可丽饼,太阳已经偏西了。石板路上的人比刚才更多,有位街头艺人开始弹唱《玫瑰人生》,调子一出来,围观的人们都跟着唱起来。丽娜要去赴朋友之约,临别前笑着跟我说:“别只拍教堂,多拍点那画肖像的老人,蒙马特的故事,都在他那样的人身上呢。”我点点头,谢过她的陪伴,看着丽娜的背影融进人群里。

我又回到刚才坐的石阶上,把剩下的几颗栗子喂给脚边的流浪猫。它叼着栗子跑开时,夕阳把圣心大教堂染得暖亮。我踩着石板路往地铁口走,坐进车厢才拿出相机,近百张带着温度的照片让我看后有了感触。原来蒙马特最打动人的游记,不是写教堂的庄严或风景的精致,而是把教堂里的庄严和老画家创作的样子、丽娜的热情笑脸、老板娘抹巧克力的动作,这一路相遇的烟火,恰好揉在一起,汇成了我忘不掉的记忆。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