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倾听月色的头像

倾听月色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10/04
分享

秋游七桥瓮

每到一座城,比起热闹的商圈,我更偏爱寻找有“分量”的去处,那些既裹着烟火气又藏着历史印记的地方。10月2日的南京秋高气爽,我来到七桥瓮公园。入园处右侧立着的青灰石匾,上面写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七桥瓮”十三个大字。七孔大桥静卧在湿地公园旁,岸边柳叶拂过现代楼影,江中游人泛舟穿桥洞。古桥映新景,一派生机。

我沿着步道向河畔走去,七桥瓮的桥身渐次在柳丝间显露。七个桥拱犹如七轮半月沉在河面,青灰色的桥体上,清晰可见风化的痕迹,好似时光凿出的皱纹。这座横跨秦淮河的七孔桥,数百年来曾是兵家必争之地,回荡过太平天国的呐喊,也见证了辛亥革命的炮火。如今,稳稳地托起了行人的脚步。

走到公园深处,烟火气是历史最暖的余温。路边,两位老大姐各自带着宠物狗在开心攀谈,旁边的自动售卖机闪烁着现代光泽。不远处的草坪上,一位年轻的母亲抱着孩子坐在野餐垫上,身旁放着装满零食的小推车,静静享受着秋日闲游。

河畔旁一家三口,成了自然与人文的纽带。父亲牵着孩子的手,母亲蹲在水边,他们的目光落在水草摇曳处。柳树成排,将秦淮河的水映得愈发温柔,这样的场景,与古画里桥边的市井小景竟有几分神似,只是那时的古人或许想不到,六百年后他们建的桥边也会成为“亲子课堂”。

抬头看,柳树枝头一只斑鸠正歪着头啼叫。它的身影在灰白的天空下格外清晰,惊落的柳叶飘向河面,落水时泛起圈圈涟漪。这座公园是城市里的生态秘境,古桥的石缝里、草木的光影间,藏着无数这样的小生命,让厚重的历史多了几份灵动的呼吸。

继续向前走,看到一座耀眼红桥。一对老人依偎在桥边的长椅上低语,身后的红色现代桥梁与古老的七桥瓮遥相呼应。一古一今,一座承载历史重量,一座记录当下闲适,却都以桥的姿态守护着人们的故事。阳光穿过树叶缝隙,洒下斑驳光芒,岁月静好在这一刻具象成画。

即将结束游览,我在一块刻满文字的巨石前驻足。上面的文字细数着七桥瓮的过往:它是南京最大的石拱桥,在2013年成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看完简介再望七桥瓮,只觉得在这里不仅是逛公园休闲,更是在读一部立体的史书。

走出公园时,暮色给七桥瓮镀上暖黄。古代造桥人若见这般景象,定会惊讶他们的作品成了休闲地标。而我们在桥上的每一次驻足,都是在与六百年前的时光对话。秦淮河畔的这座古桥,把历史的深邃与生活的烟火,酿成一坛当下美酒,让每个来过的人,都能品出绵长的回味。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