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日,星期四,国庆假期第二天,晴空万里。借弟弟一家四口来赣州南康我家做客之际,我带他们去到南康南山森林公园游玩。
南山森林公园以“一寺(生佛寺)、一城(百家姓祠堂)、一湖(挹翠湖)”为核心,兼具文化深度与自然野趣。我带着大家清晨礼佛——午间寻姓——下午观湖。一天的行程,让大家高效地感受到南康的多元魅力。
早上6:30左右,我们就吃完早饭,然后驱车来到南康生佛寺。
生佛寺以“肉身菩萨”传说与层叠式佛殿建筑为核心吸引力,既是赣南最大佛教圣地之一,亦是自然与人文融合的休闲胜地。寺庙始建于三国吴宝鼎年间(公元266年),初名“万安寺”,后迁址南山更名为“南岩寺”,最终因供奉肉身菩萨释圆慧法师(形神如生)改名“生佛寺”。寺内肉身菩萨传说为标志性事件,相传明代高僧圆寂后法体异香不腐,被供奉为“生佛”,至今仍是香火鼎盛的精神象征。
寺庙具有依山而建的独特格局。寺庙背靠南山,前临镜湖,风水极佳。主体建筑沿中轴线逐级升高,依次有山门殿、四面弥勒殿、哼哈殿与天王殿、大雄宝殿、南山观音圣像组成。
山门殿悬挂“生佛禅寺”匾额,入门即见蝴蝶造型的玉带桥横跨放生湖,湖中矗立观音像。四面弥勒殿供奉罕见的四面弥勒佛造像,每面弥勒均手持不同法器(如如意),周身环绕“五子送福”童子像(象征长寿、富贵、康宁等福气)。哼哈殿与天王殿单檐歇山顶设计,檐角高翘,殿内佛像庄严。大雄宝殿原为赵朴初题匾,2024年启动危房重建工程,未来将延续宗教核心功能。南山观音圣像位于后山高处的大型露天观音像,登顶可俯瞰全景,为日出、日落最佳观景点。
上午10:30左右,我们游完生佛寺,然后又驱车来到百家姓祠堂。
南康百家姓祠堂,正式名称为“中国·南康百家姓和谐城”,是目前全国规模最大的姓氏文化主题建筑群,位于赣州市南康区南山森林公园内。占地480亩,108座姓氏宗祠依山势错落排列,整体呈“国”字形布局,建筑风格融合明清宫廷元素,琉璃瓦顶与雕梁画栋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被游客形容为“犹如皇宫般霸气”。汇聚108个常见姓氏祠堂(实际涵盖《百家姓》原文108姓),每座祠堂独立展示对应姓氏的起源、族训、历史名人及迁徙脉络,是寻根问祖的文化圣地。
整个祠堂由三层主体建筑组成。第一层为熙和殿,仿明清风格双层殿宇,为姓氏文化展览中心,通过图文介绍108姓源流。我们特意去到“温氏祠堂”祭祀凭吊了一番。第二层为始祖殿,供奉“盘古、伏羲、炎帝、尧、舜”五尊铜像,悬挂“人文始祖”匾额,强调中华文明共性。第三层为乾坤殿,延伸始祖文化,阐释“忠孝仁义”传统价值观。三座正殿相互映衬,共同营造出一种自然且和谐的氛围。而位于正中的始祖殿内,塑有伏羲、炎帝和尧帝的尊像,其旁还展示了详尽的炎黄子孙图系表,让每位游客都能直观地感受到华夏文明的深厚底蕴与传承脉络。
同时,三层主体殿与周边祠堂群形成文化呼应。这些宗祠的建筑风格仿照清朝样式,不仅雄伟壮观,而且每一个姓氏的宗祠都有其独特的设计元素和文化内涵。例如,一些宗祠内供奉着各姓氏的祖先牌位,记录了祖先的出生日期、寿命等信息。同时,宗祠内还挂满了吉祥如意的春联和宣传标语,营造出浓厚的家族文化氛围。108座百家姓氏宗祠中,涵盖了众多姓氏,如彭氏、刘氏、王氏等,它们共同见证了南康地区的和谐与繁荣。这些宗祠不仅承载着历史的厚重,更承载着文化的传承。
南康百家姓祠堂群不仅是一个旅游景点,更是传承家族文化的重要载体。这些宗祠让人们能够了解自己的家族历史、学习家风,从而增强家族凝聚力和认同感。同时,这里还设有图书馆和档案馆,收藏了大量的族谱、古籍和历史资料,供游客和研究学者查阅。
目前,南康百家姓和谐城不仅是建筑奇观,更是中华姓氏文化的活态博物馆。其依山就势的布局、恢弘的宫殿式建筑、深厚的文化内涵,使之成为赣州乃至江西省的文化地标。无论是否找到自身姓氏,游客都能在此感受“五百年前是一家”的血脉共鸣。南康百家姓祠堂,被誉为中国的最大百家姓宗祠,彰显着深厚的姓氏文化。这座文化城不仅是对中华姓氏的敬仰与传承,更是江南地区姓氏文化的瑰宝。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不仅是世界上最早拥有姓氏的国家,其姓氏文化更是源远流长,历经五千余年的沧桑变迁。众多学者研究指出,姓氏文化可追溯至伏羲时代,其中“风”姓被视为最早的姓氏。宗祠文化、姓氏文化与谱牒文化,作为中国深厚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相互交融、共同发展,历经数千年沉淀,为后人留下了无数宝贵的文化遗产。
中午12:30时,我们就近找了一家南康“土菜馆”吃饭。丰富、多元的南康美食,让我们饱吃了一顿。吃完饭,我们没有急着走,就在饭馆休憩。天气炎热,我们到下午15:00左右才来到挹翠湖游玩。
挹翠湖是南康百家姓和谐城的核心景观之一,位于南山森林公园内,与108座姓氏祠堂群共同构成“一城一湖”的文化生态体系。湖面面积约50亩,呈自然曲线形态环绕百家姓祠堂群,碧波荡漾,倒映着青瓦黄瓦的宗祠建筑,形成“祠堂入画,湖映百家”的独特景致。尤其在傍晚灯光亮起时,湖面与祠堂群的辉映效果极具视觉冲击力。“涟漪叠影水悠悠,山花烂熳井冈幽”的生态画卷,“碧波接云天,霓虹闪烁映镜面”的夜色意境。湖畔设有亲水平台,游客可投喂锦鲤、龟群(建议自备鱼食),湖中生物与倒影祠堂构成动态画卷,成为亲子游的热门项目。
挹翠湖以“小水体承载大文化”为特色,既是百家姓和谐城的生态映衬,亦是动态化的姓氏文化展示窗口。白天喂鱼观祠、夜间赏灯摄影的双重体验,使其成为串联自然与人文的柔性纽带。
明代刘节《南山挹翠》中写到:“秀色从天开,千古挹环翠。”以“挹环翠”直指湖名,描绘南山青翠环抱湖水的意境,点出挹翠湖得名之渊源。
还有明代张弼《南康公馆》中有关联场景,“蝙蝠交飞蚊正喧,夕光延我饭前轩。”诗句虽未直写湖名,但“夕光”“前轩”暗合挹翠湖傍晚波光潋滟之景,折射明代南康水岸生活。
南康挹翠湖的诗词脉络从明代“环翠”的定名意象,延伸至当代对“湖光映祠”的写实描绘。其中“秀色从天开”与“霓虹映镜面”跨越时空,共同诠释了湖水承载的自然与人文双重意境。
等我们游完整个湖时,太阳已然落山。由于小孩喊“累,要回家。”我们就只好驱车回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