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徐承彬的头像

徐承彬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01/17
分享

两个耿编辑

两个耿编辑,一个在威海一家报社任职,另一个在烟台一家报社工作。虽然我与他们至今未曾谋面,但他们先后为我编发了许多稿件,这份情谊一直被我铭记于心。他们都姓耿,耿直的耿,仅仅是这个姓氏,便让我印象深刻。更为重要的是,他们有着相同的特质——认稿不认人。不管稿件出自谁手,只要质量达标,就一定会予以编发,这般品质在当下实属难得。

大家都清楚,编辑工作并不好做,每天都会面临关系稿、领导稿的压力。即便有些稿件质量平平,按社会上常见的人情世故,也往往要设法刊发。然而,这两位耿编辑却截然不同。或许是性格使然,又或许是名字中的“耿”字冥冥中影响着他们,每逢这类情况,他们都始终坚守原则,一心为报社声誉负责,秉持职业道德。对上,他们不谄媚领导;对下,也不亏待普通作者。这究竟是一种怎样的精神?毫无疑问,这就是我们国家大力倡导的正能量!

与威海的耿编辑结缘,始于多年前我初涉写作之时。那时的我,满怀创作热情,向各处报刊投递自己的拙作,可大多如石沉大海,毫无回音。偶然间,我知晓了威海的这家报社,便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投出一篇稿件。出乎意料的是,没过多久,我竟收到了录用通知,而编辑正是耿编辑。那一刻,惊喜瞬间传遍全身,我迫不及待地翻开报纸,当看到自己的文字变成铅字,内心满是激动与感激。

此后,我陆续给耿编辑投稿,几乎每次都能得到他的认可与支持。渐渐地我发现,他选稿的唯一标准就是稿件质量。有一回,我的一位朋友听闻我在这家报社发表了不少文章,便想让我帮忙推荐他的一篇稿子。朋友满怀期待地说:“都是熟人,你跟编辑说说,肯定能发。”我硬着头皮将稿件发给耿编辑,并附上一段说明。然而,几天后,耿编辑回复我,稿件内容存在问题,暂不适合发表。他还非常细心地指出文章的不足之处,建议朋友修改后再投。我把这个结果告知朋友时,他虽有些失望,但也不得不佩服耿编辑的公正。

耿编辑的工作态度更是令我深感敬佩。每次投稿,无论多忙,他都会在短时间内给予回复。他的回复总是十分认真,不仅告知稿件是否录用,还会给出中肯的意见和建议。那些文字,恰似冬日里的暖阳,给予我这个写作新手莫大的鼓励与指导。记得有一篇文章,我反复修改了好几次,每次耿编辑都耐心看完,并提出新的修改方向。在他的悉心帮助下,那篇文章最终得以发表,还收获了不少读者的好评。我深知,这背后离不开耿编辑的辛勤付出。

再说说烟台的耿编辑。与他相识,同样源于投稿。那时,我在写作上已有一定进步,开始向更多不同地区的报社投稿。烟台的这家报社风格独特,我很是喜欢,便精心准备了几篇稿件投了过去。很快,我就收到耿编辑的邮件,他对我的稿件给予高度评价,并表示会尽快安排发表。

有一次,我投了一篇自认为颇为得意的散文。等待发表的日子里,心里满是期待。然而,一周过去,两周过去,却迟迟没有收到刊发的消息。我不禁有些忐忑,担心是不是稿件出了问题。正想着,突然收到耿编辑的邮件。他先是肯定了文章的亮点,接着非常细致地指出,文中有几处情感表达过于隐晦,对于普通读者而言,可能较难产生强烈共鸣,建议我适度调整,让情感抒发更直接一些。

我按照他的建议反复琢磨、修改,重新投稿后不久,这篇散文顺利发表。发表之后,我收到不少读者反馈,都说文章情感真挚动人。那一刻,我深深体会到耿编辑对文字的敏锐洞察力和对作者无私的帮助。

在与烟台耿编辑的交流中,我深切感受到他对文字的热爱与敬畏。他总是说,副刊是读者心灵的栖息地,每一篇作品都要经得起读者的审视。他对稿件的要求近乎苛刻,从字词的精准运用,到篇章结构的合理性,都一丝不苟。但正是这种严格要求,让我在写作之路上不断成长、进步。

在这个物欲横流、人情至上的社会,两位耿编辑宛如一股清流,坚守着自己的原则与底线。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真正的职业道德。他们的存在,让我这个普通作者看到了希望,也让我更加坚信,只要努力写出好作品,就一定会得到认可。

我时常思索,倘若每一个行业的人都能像这两位耿编辑一样,坚守原则、认真负责,那我们的社会将会变得多么美好。在教育领域,老师们以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努力程度为标准,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不偏袒、不歧视,让每个孩子都能在公平的环境中茁壮成长;在医疗行业,医生们以患者的病情为出发点,精心制定治疗方案,不被红包、关系左右,全心全意服务患者;在商业领域,商家们以产品质量和服务为核心,诚信经营,不欺诈消费者,为市场营造良好的竞争环境。

我虽然至今没有与他们见面,但是仿佛我们一直都认识,他们或许不高大,不帅气,但在我的心里永远都是最完美!他们只是普普通通的报社编辑,但其精神却如同一座灯塔,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他们让我明白,在这纷繁复杂的世界里,仍有人坚守着那份纯粹与正直,为了一份责任和使命默默付出。他们的故事,值得我永远铭记,也值得我向身边的每一个人讲述。

如今,我依旧保持着写作的习惯,依旧会向不同报社投递稿件。每当拿起笔,心中都会想起那两位耿编辑,想起他们对文字的热爱、对工作的执着、对原则的坚守。我也会以他们为榜样,努力创作出更多优秀作品,为社会传递更多正能量。

两个耿编辑,一个在威海,一个在烟台,他们或许并不相识,却因同样的姓氏、同样的职业操守,在我心中留下深刻印记。他们就像两颗璀璨的星星,在文学的天空中闪耀着独特光芒。我相信,他们的精神会感染更多人,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而我,也会永远将他们铭记于心,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坚守原则,奋力前行。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