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徐承彬的头像

徐承彬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09/04
分享

生活与爱好

生活,是一条奔腾不息的河流,裹挟着我们穿过柴米油盐的琐碎,奔向未知的远方;爱好,则是河面上偶尔跃起的浪花,在晨光里折射出细碎的光芒,为平淡的日子添了几分灵动与暖意。与文友的一场线上闲谈,像一粒石子投进心湖,关于生活与爱好的思索层层漾开,让我在字里行间读懂了成年人世界里,责任与热爱并行的寻常与珍贵。

文友说,“天气转凉后要去劳务市场找活干,往后与我谈诗论文的时间怕是要少些了。”隔着屏幕,我仿佛能看见他指尖沾着尘土、匆匆敲字的模样。他刚放下谋生的工具,却仍惦记着这份文字缘分,连无奈里都裹着对热爱的不舍。他没说“放弃”,只提“减少”,这两个字里藏着成年人的体面。不抱怨生活的重量,也不辜负心里的微光。生活从不是浪漫的抒情诗,它是沉甸甸的责任,是为了生计奔波的脚步,是不得不暂时搁置热爱的无奈。就像为了浇灌庄稼而暂时引走的溪流,不是不爱岸边的花草,而是唯有先顾全土地的收成,才能在来日再护花草盛放。

我说了“在爱好和生活面前,先做生活,再做爱好。爱好是生活的润滑剂,生活是爱好的加油站”。这句话说出口时,更像是对彼此的宽慰,也是成年人对生活的清醒接纳。我们都懂,不是爱好不够重要,而是生活的基石若不牢固,再热烈的热爱也会失去扎根的地方。就像盖房子,必须先把地基打牢,才能在上面搭建起窗明几净的屋子,让爱好成为屋里的书桌、书架,成为疲惫时能栖息的角落。可爱好从不是生活的附属品,它是心灵的“减压阀”。当我们在生活里摸爬滚打,满身疲惫时,翻开一本喜欢的书,文字会像清泉般洗去烦躁;写下几行随笔,情绪会随笔墨慢慢沉淀。那一刻,生活的苦仿佛被稀释了,只剩下纯粹的欢喜,像久旱的土地遇上一场细雨,悄悄润透了心底的疲惫。

其实生活与爱好,从来都是相互滋养的共生体。生活为爱好提供了土壤,爱好为生活镀上了光彩。没有对生活的细致体察,爱好便会失去灵魂。就像作家若从未听过菜市场的叫卖、未见过深夜路灯下的归人,笔下的人物便少了烟火气;画家若未曾淋过山间晨雾、未看过田间庄稼的拔节生长,画布上的风景便缺了生命力。那些藏在生活里的细碎瞬间,清晨摊主递来蔬菜时的微笑,傍晚骑车人掠过路灯的影子,雨天里共享一把伞的陌生善意,都是爱好最好的素材。让我们在创作时,能触摸到真实的温度,而不是对着虚空堆砌辞藻。

而爱好反过来,又让我们在平凡生活里找到意义。当我们沉浸在爱好中时,会暂时忘记生活的压力,进入一种“忘我的快乐”。那是写好一段文字后的雀跃,是画完一幅画后的满足。这些微小的成就感,支撑着我们在第二天醒来时,有勇气继续面对生活的挑战。就像那些在工地间隙写诗歌的工人,在流水线旁练书法的年轻人。他们不是不懂得生活的苦,而是用爱好为自己造了一座“精神小屋”。哪怕屋外风雨交加,屋里始终有一盏为热爱亮着的灯,让疲惫的心灵有处可栖。爱好不是逃避生活的借口,而是面对生活的勇气。它让我们在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愿意为明天多添一分期待。

四季轮回里,生活与爱好的模样也在悄悄改变。春天时,生活满是希望,我们会在春日的暖阳下规划新的写作计划,让爱好随万物一起生长;夏天燥热忙碌,便把爱好藏进夜晚的台灯下,读几页书,写几行字,在忙碌中偷得半日闲;秋天有收获也有萧索,爱好便成了慰藉。看着自己写下的文字慢慢积累,就像看着田间的庄稼成熟,心里满是踏实;冬天寒风凛冽,爱好则是屋里的炉火。哪怕窗外天寒地冻,只要握着笔、捧着书,心里就暖烘烘的。这四季的流转,其实也是生活与爱好的默契。生活忙时,爱好就悄悄退后;生活缓时,爱好便慢慢向前。从不会争先后,只愿共相伴。

文友说的无奈,我懂;我们对爱好的不舍,彼此也懂。成年人的世界里,没有“既要又要”的轻松,只有“先做生活,再做爱好”的清醒。可正是这份清醒里的坚持,让生活有了盼头。哪怕白天在劳务市场奔波,晚上回到家,能翻开本子写几行字,便觉得这一天有了意义;哪怕暂时不能频繁交流,只要想起远方有个同频的人,也在为生活努力、为爱好坚守,便觉得不孤单。

生活是底色,爱好是亮色,两者交织,才构成了最动人的人生画卷。不必苛责自己既要把生活过好,又要把爱好做到极致,只要在生活的间隙为爱好留一点时间、一点空间,就足够了。就像河流总要向前,却永远记得带上水面的浪花;我们总要为生活奔波,却永远别丢了心里的爱好。这样的人生,既有脚踏实地的安稳,也有仰望星空的浪漫,才不算辜负岁月,也不算辜负那个在生活里认真、在爱好里热忱的自己。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