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徐承彬的头像

徐承彬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10/19
分享

秋天里的故事

2021年秋天的一天,手机响了。屏幕上跳着“S总”的名字,自疫情反复后,我们已经快半年没联系了。

S总自家盖的厂房租给了韩资企业,因为每月电费单上的数字总让承租人韩国老板皱眉头,所以作为出租人的他满脑子都在琢磨给厂房“减负”。前几年国家推广光伏发电有补贴,我拿着测算表找他:“按你厂房的屋面面积,装完五年就能回本,往后二十年,太阳晒着就能挣钱。”他听得认真,手指反复摩挲表格边缘,可每次到签合同就卡壳——“再等等,看看周边的邻居安不安”“最近资金紧张,下个月再说”,因为他的眼里总带着顾虑,所以手里的笔迟迟落不下去。2019年夏天,我特意赶在补贴政策调整前,顶着高温跑了三趟政务大厅,把盖着红章的“备案证”送到他手上时,他拍着我肩膀笑:“这次多亏你,总算定了。”没成想,这“定了”还是落了空。直到两年后备案证过期,他才拍着大腿叹气:“哎,这个怎么会过期了呢?”

接到他电话时,我有些不大情愿。“最近忙吗?”他的声音传过来,还是那么慢条斯理,他说,“厂房的光伏,这次不等了,咱们见面聊聊吧?”我顿了顿,看向窗外还在飘的雨丝:“疫情期间出门不方便,要不先线上说?”他却急了:“线上说不清楚,我在你家附近的茶馆,靠窗的位置通风好,就咱们俩,戴口罩聊十分钟,行不?”

挂了电话,我戴好口罩下楼。雨已经小了,路面的水洼映着灰蒙蒙的天,偶尔有车驶过。茶馆里没几个人,靠窗位置坐着的人,正是S总。他面前放着杯没动过的绿茶,茶叶沉在杯底,口罩折得整齐搁在纸巾盒上。见我进来,他赶紧把口罩戴好,隔着半张桌子递来张打印好的厂房平面图,说:“你看,屋面我重新量了三遍,我想多装几排,把能利用的面积都用上。”

我接过图纸,手碰到纸页的折痕,像碰到他藏在心里的急切。报最新安装价时,我把支架材质、光伏板功率、人工工时都算得明明白白:“现在没补贴了,回本周期得拉长到五至六年,但后期维护成本低,算下来还是划算的。”我等着他像从前那样皱眉砍价,或是找出理由慢慢地说“再考虑考虑”,可他只盯着图纸看了几秒,抬头时眼里没了往日的犹豫,多了份笃定:“价格没问题,屋面防水得重新做,我看就一起交给你,我信你做事的性子。”

那瞬间,我心里突然暖了。疫情这两年,生意像被雨泡过的棉花,沉得提不起来:手里压着两个没结清尾款的小工程,工人工资还等着发,夜里翻来覆去想办法,总觉得胸口堵着股气。S总的话像阵风儿,把那股气冲散了大半。“你放心,我肯定给你做好。”我握着他递来的笔,在报价单上签了名,笔尖划过纸页的沙沙声,在安静的茶馆里格外清晰,像在心里刻下一句承诺。踏实是做事的根,人家把信任递过来,就得把实在的结果还回去。

第二天一早,我揣着S总给的备案资料去了政务大厅。门口工作人员戴着手套,拿测温枪扫我额头时说:“扫场所码,尽量少停留。”大厅里人不多,每个窗口前都拉着一米线,工作人员也都戴着口罩,说话得凑近了才能听清。去行政审批服务窗口递申请时,工作人员翻了翻材料:“线上也能提交,回去等审核就行。”我笑着把材料往他面前推了推:“还是过来放心,怕线上填错信息耽误工期。”她抬头看我一眼,从抽屉里摸出张便签,笔锋挺括地写下一串号码:“这是咨询电话,有问题随时打,不用多跑。”三天后再去,刚好碰到审核人员在核对厂房产权信息,跟着确认了两个关键数据,当天就拿到了新的备案证。

我拿着备案证回去,直奔S总家。他一见我就迎上来:“怎么样?没问题吧?”我把证递给他,他看了又看,笑着说“这下就踏实了”。当天下午签安装合同时,他说:“先付30%预付款,你去采购材料,别耽误了工期。”

采购材料比预想的顺利。联系的光伏板老板说话带着股豪爽劲儿,签合同时说:“现在能有活干就不错了,咱们互相搭把手,日子就能往前挪。”他还特意承诺:“一周内保证到货,晚了我退运费。”

一周后材料准时到了。货车停在厂房院内,我和工人一起卸车:光伏板用专用包装纸箱裹着,沉甸甸的,打开包装验货时,阳光透过板面反光,亮得人睁不开眼;钢材一根根堆在空地上,整齐得像一排士兵。S总也过来了,看着堆成小山的材料,笑着说“这下能开工了”,我点点头,心里想着得找个靠谱的施工队。靠谱的人才能干出靠谱的活。

我第一个想到的就是W,他是我多年的合作伙伴。他干工程快二十年了,手里的工人都是跟着他干了好几年的老手,最让人放心的就是“轴”——有次装光伏支架,发现一根钢材有点变形,非要退回去换,说“差一毫米都不行,业主找咱们麻烦事小,砸了招牌事大”。我给W打电话时,他正在吃饭,听筒里传来碗筷碰撞的轻响:“没问题,我让小S去盯现场,他干活比较仔细。”

没过两天,小S带着五个工人来了。他穿件浅蓝色工装,袖口卷得整齐,一见我就递烟,语气里带着几分客气:“哥,这次您放心,我肯定把活干得让您挑不出毛病。”刚到工地那几天,他确实勤快:拿卷尺在屋面量尺寸,时不时弯腰记数据,工人搬材料时还喊“轻拿轻放,都要小心点”。我站在一旁看着,心里想着要是他能一直这么踏实,倒也省心。

后来才知道,小S总琢磨着借和S总同姓的关系套近乎。有次S总来工地巡查,小S特意换了件干净工装凑过去:“咱们五百年前是一家,往后您多关照。”还从口袋里摸烟想递过去,S总却只摆摆手,目光越过他落在远处施工架子上:“关照谈不上,把活干好就行了。”一旁的老工人偷偷跟我说,小S后来私下抱怨,说S总“摆架子,不给同姓人面子”。我听了没接话,太清楚S总的脾气——他向来对事不对人,哪怕沾亲带故,活干得敷衍也不会给好脸色。

屋面防水得和光伏安装交叉作业,我找了合作多年的吴师傅:“能不能加加班,赶在光伏安装前头做防水?”他哈哈地笑着说:“没问题,俺干活多会儿没让老板睡踏实了?”从那以后,我每天都去工地:上午帮吴师傅铺防水卷材,中午和工人一起去哈拉面;下午盯光伏安装,重点查支架固定——直到有天早上,发现有的支架用手一推就晃,赶紧找小S。

“让工人重新固定,这要是刮大风,光伏板掉下来砸了人谁负责?”我压着脾气说。可小S满不在乎:“以前都这么装,最后一紧就没事了,再说我跟S总说一声,他不会怪咱们的。”“以前是以前,现在必须按规范来!”我没忍住提高了声音,太清楚S总反感“靠关系混事”,要是知道小S这么糊弄,只会更生气。

那天中午,我没心思吃饭,坐在厂房门口台阶上给W打电话,语气有点冲:“小S干活太敷衍,还总想着靠跟S总同姓混日子,再这样我只能停工换人了。”W在电话里听出我急了:“你别生气,我现在就往工地赶,咱们当面说。”

不到半小时,W开车赶来了,脸上还带着汗,额前头发贴在皮肤上,手里拎着个塑料袋,装着两瓶冰红茶。“兄弟,不好意思,是我没管好小S。”他把水递给我,拉着我往屋面走,小S跟在后面,头低着。W蹲下来,手指抓起支架晃了晃,脸色越来越沉:“小S,你跟我这么久,没教过你‘踏实’两个字吗?靠关系、走捷径能走多久?S总跟你同姓又怎么样?活干不好,谁都保不了你!”小S低着头,声音有点哑:“W总,我错了,现在就改,以后再也不糊弄了。”

从那以后,小S真的像变了个人。每天早上都比工人早到半小时,兜里揣着本崭新的施工规范手册,遇到不确定的地方就翻书,还拿红笔在重点地方画横线;拧螺丝时会用扳手多拧两下,再用水平仪反复核对角度,完事了还会在支架上贴张“已验收”的小标签。有次我路过屋面,看见他正跟老吴请教防水卷材的搭接技巧,手里的笔记本记得密密麻麻:“哥,以前我想错了,以为靠点关系就能省事,现在才明白,只有把活干好,心里才踏实。”我看着他本子上的字迹,心里有点感慨,人不怕犯错,就怕知错不改,小S能把“踏实”落在纸上、干在手上,才算真的懂了。

那段时间,只要想到工程能顺利推进,听见S总路过工地时说“进度挺快,看着挺好的”,心里就觉得值。踏实做事,认真待人,本就是该有的样子。

工程快到一半时,意外突然来了。那天中午,我正在屋面检查防水,突然听见工地门口传来“轰隆”一声巨响——像半空炸了个闷雷,接着就是撕心裂肺的“救命!救命!”。我心里一紧,赶紧爬下楼梯。跑到门口时,我才明白:路边修路的坑里压着一个人!那坑有三米多深,是拓宽马路时挖的,坑边堆着几块水泥盖板,每块都有一百多斤重。一个穿黄色工装的小伙子,看着像开抓车的,整个人被盖板压着,喊“救命”的声音越来越弱,像快熄灭的蜡烛。

当时只有我和姓丛的保安在旁边。丛师傅围着坑转来转去,手抖得厉害,嘴里反复念叨“这可怎么办?”,连手机都掏不出来。我也慌了,心脏“砰砰”跳得像要撞破胸口,可脑子里突然蹦出个念头:不能慌!一慌,人就没救了!

我摸出手机,赶紧拨通119:“喂!消防队吗?经区华夏路***号,有人掉进修路的坑里,被水泥盖板压着了!快点来救援吧!”我怕他们听不清,又重复了一遍地址。挂了119,又赶紧打110、120,每通电话都盯着屏幕看,生怕信号断了——那几分钟,像过了半个世纪。

挂了电话,我突然想起得留好证据,免得后续扯不清。赶紧打开手机录像功能,镜头对着坑,嘴里不停说:“现在是2021年9月20日12点50分,华夏路***厂房门口,修路的坑没设警示标志,有人掉进去被水泥盖板压着了。”丛师傅在旁边看着,声音发颤:“你想得真周到,还知道留证据。”我摇摇头,眼睛没离开坑里的小伙子:“先救人要紧,留证据是怕后面没人担责,让这事不了了之。”

我蹲在坑边,尽量把身子探低些,对着下面喊:“兄弟!别怕!消防人员马上就到了!”小伙子渐渐没了声音,我心里揪得慌,却不敢掉眼泪——我要是慌了,他就更没指望了。“再坚持会儿!救护车也在路上了!想想你爸妈做的饭,撑住!”每说一句都顿一顿,怕他听不清,也怕自己声音抖得太厉害。人在快撑不住的时候,心里的念想就是救命的绳,只要还想着“有人等”“有事儿没做完”,就总能多熬一会儿。

终于,远处传来消防车的警笛声,“呜哇呜哇”的声音撞在耳朵里,让人跟着心头发紧又生出几分松快。我赶紧站起来,朝着路口使劲挥手,嗓子都喊哑了:“这边!这边!坑在这儿!快!”消防车“吱呀”一声急停在坑边,车轮蹭得地面发出刺耳的声响,车门“哐当”被拉开,五个穿橙色救援服的消防员快步跳下来,手里拎着液压钳、撬棍,脚步踩得地面“咚咚”响。“人在坑里?情况怎么样?”带队的消防员一边往坑边跑一边问,看清坑里的情形后,立刻高声指挥:“两个人拿液压钳撑盖板,两个人用撬棍辅助,注意别碰到人!”

消防员们“噌”地跳进坑里,液压钳一启动,“嗡嗡”的响声瞬间盖过了周围的动静。撬棍牢牢顶在盖板下面,几个人一起弯腰使劲,胳膊上的青筋绷得紧紧的,像要撑破救援服。盖板太沉,起初只挪动了一点点,消防员们额头上的汗顺着脸颊往下淌,滴在坑里的泥土上。“再加把劲!还差一点!”带队的消防员喊着,自己也扑上去,双手死死抓着撬棍往上抬——终于,盖板慢慢挪开了一道缝,能清晰看见小伙子被压着的身子。

这时,救护车和警车也赶到了。医护人员拎着担架、急救箱快步跑过来,蹲在坑边紧紧盯着坑里的动静,手不自觉地攥紧了担架边缘。“可以抬了!轻点儿!”消防员的声音刚落,两个年轻消防员便小心翼翼地托住小伙子的肩背和腿,慢慢将人递出坑外。医护人员立刻上前接住,一人迅速摸向他的颈动脉,另一人拧开营养液的瓶盖,捏开他的嘴将液体缓缓喂进去,整套动作连贯得没有半分停顿。“快!抬上救护车!”随着一声急促的招呼,几人合力将担架抬上车厢,急救灯“嘀嘀”地闪着,红色的光掠过路边的树,在地面投下晃动的光斑,晃得人眼睛发酸。

救护车的警笛声渐渐远去,我站在路边,手里的手机还在录像,屏幕上的画面因为刚才的紧张一直微微颤抖。后来从丛师傅那里听说,小伙子被送到医院后很快脱离了危险,他家人还托人来工地问过我的联系方式,想上门道谢,我没留。当时只是做了该做的事,没什么好谢的。

再后来想起《直播威海》栏目,以前常看他们报道民生新闻,遇到施工安全隐患总会追着跟踪报道,帮老百姓督促整改。我想着,把这段视频发过去,或许能让更多施工方记着:修路挖坑不能只图快,该设的警示标志、该拉的防护网,一样都不能少,别再让路人掉进没设防的坑里。找出栏目的投稿邮箱,我把视频和文字说明一起发了过去,标题改了三遍,最后定成“施工安全无小事,警钟长鸣。”发送成功的提示弹出来时,我盯着屏幕看了好一会儿,不是盼着自己的名字能上电视,而是盼着这个视频能起点作用,少一次意外,就多一个家庭能安心过日子。

接下来的日子,小S盯现场更上心了。每次装完一组光伏板,他都会对照施工手册再检查一遍,还把常见的错误点写在本子上,跟工人念叨:“咱们干的活,得对得起自己的良心,不能让人背后戳脊梁骨。”有次他发现一块光伏板的接线有点松,立刻喊来工人重新接,嘴里还念叨:“这要是下雨短路了,不仅影响发电,还可能出安全事故,可不能马虎。”我站在旁边看着,觉得他眼里的认真,比屋面的阳光还亮。

10月底,光伏工程终于顺利并网。那天阳光特别好,深蓝色的光伏板在屋面铺得整整齐齐,阳光一照,逆变器上的指示灯“啪”地亮了绿色。S总特意拉着我去看电表,指针欢快地转着,数字在不断累加。他笑着拍我肩膀:“你看,这太阳一出来,就等于给我‘印钱’了!当初找你做这工程,真是找对了!”我看着电表上的数字,又看了看屋面的光伏板,心里也跟着亮堂——那些跑手续的奔波、盯现场的辛苦,都在这亮着的绿灯里有了落点。

并网后不久,我路过工地门口的路,原本坑洼的路面已铺好平整的柏油,路边新立了块橙黄色的“施工路段请慢行”警示牌。想起那天救援时的慌乱,再看这立得稳稳的警示牌,心里踏实了不少——总有人把“安全”这两个字,悄悄落在了路上。

降温那天,我去厂里跟S总核对工程尾款,路过门卫室时,看见老于正坐在窗边剥银杏果。阳光透过玻璃落在他身上。他见我过来,赶紧从铁盒里抓了把递过来:“昨晚上炒的,尝尝,挺好逮的。”我捏了颗放进嘴里,嚼着有股淡淡的香。老于看着我,慢悠悠地说:“你看这银杏果,得一颗一颗剥干净了才好吃。日子也一样,踏实点,才过得香。”

我点点头,嘴里的香慢慢散开。抬头看向厂房屋面,深蓝色的光伏板在阳光下泛着光,远远望去,像给屋顶盖了层安稳的“阳光毯”。小S正好从屋面下来,手里攥着本施工日志,见了我就笑着递过来:“哥,这月的维护记录我整理好了,你看看,所有数据都正常。”我翻开本子,字迹工工整整,每一项检查结果后面都画了对勾,还有几处用红笔标注的“重点巡查点”——那是他以前绝不会花心思做的事。

风从门卫室窗户吹进来,带着银杏果的香。我想起2021年的这个秋天:S总递来的折痕图纸、政务大厅工作人员写的便签、消防员橙色的救援服、老于手里的银杏果,还有小S本子上的红勾……这些细碎的瞬间,像撒在日子里的光,凑在一起,就是最踏实的模样。

其实哪有什么“完美”的事,不过是把每一件小事做细,把每一个承诺守住。像光伏板稳稳地接住阳光,像警示牌牢牢地立在路旁,像人心里揣着的“认真”,不糊弄,不敷衍。日子一天天过,那些藏在细节里的踏实,总会慢慢把生活焐热,把未来照亮。

(原载于《齐鲁壹点》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