庙兴村及整个沙市农场的规矩,尊上一辈为“爷”, 尊上两辈为“爹”,上三辈为“老爹”。与其他地方不同。
人们在这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农忙忙田里,农闲听讲古,幸福自在,悠哉游哉。庙兴老人闲时好“讲古”。闲时,冬天雨雪,烤火,听讲古,闲;夏天歇“六月”,听讲古,闲。
会讲古的人也多。八姑台有张若华等,陈家台有陈友林、胡绪江等,罗杨台有罗九州、杨光华等,大张湾有张定凯、张定玉、张定恩、张定温、张长汉、张长周、潘之国等。
我是听古长大的。大肖台全台300多户人家,起初分成5、6队,后来5队又分成5、9队。往东走,有后久爹、德传爹、德中爹等;往西走,有生才爷、生力爷、先国爹、俊新哥等,他们都有讲不完的故事。凡会讲古的家里都人气旺,一围一大圈,有时还里三层外三层。
我家往西隔一户,有启熏爹,我把他号称为“乡村口头图书馆”。 每年夏夜乘凉,他门口都坐满了人,听他讲三侠五义、七侠五义、风神演义、三国演义、隋唐演义等等。后来我进城了,偶尔在金凤广场、沙隆达广场听讲书,就想起星星在天上眨眼睛羡慕我曾在熏爹门口听古,甚至觉得都不如我们熏爹讲古精彩。
大肖台人讲古讲得最多的,还是本乡本土的。大巷子、丁家巷子的传说故事;肖瞎搞的智慧故事跟新疆阿凡提一样,经久不衰。肖鹏程,新中国建立前的区长,不黑恶,不贪腐,还仗义疏财,维护一方平安,远近闻名。敬堂先生,能走出庙兴村的先生,为老百姓打官司,写状辞,那笔杆子厉害得很,先耀爹说投到水里“可以闹得死鱼”!还有方午先生、盖全先生等等。
这些会讲古的老人是村里的财富,极受尊重,极受欢迎,在村街上走到哪里都有人喊请坐请喝茶。椅子摆好了,荼端上来了,隔壁左右马上就带着孩子围拢来听古了。来听正能量,来要孩子们学好,学乖,向善,向上,有为,勇武,智慧,爱国。
2012年冬,庙兴村委会分别召集老人讲古,要我们写成一本书传于后人。我作“庙兴老人闲时好讲古”,发荆州日报,文中还配了大肖台一张照片。可惜熏老爹那辈人不在了。题为“大肖台老人春阳里讲村史”左起:肖德宜72岁、肖生康83岁、肖德君84岁、肖先耀83岁、肖生玉69岁。
负责村史工作的妇女主任肖俊艳请这几位老人在我父亲家门前集中,每人面前一个小凳,凳上放着茶杯。父亲拿出我给他的茶叶,杯里冒出腾腾的热气和浓郁的茶香。他们个个大衣、毛领,太阳映得红光满面。有时一个人主讲,有时插嘴,共说某人、某事;因为他们同时代,都知道,都听说,都共同见证过,那“古”就比较全面,比较完美,更加精彩了。
村史编写人员肖俊华、宗大发、张生才、张生文、胡绪江、徐正海等,像记者对面做笔记,毕恭毕敬。
如今,庙兴村整体搬进杨场社区了,这批讲古的老人都不在了,但荆州日报文章和照片仍在网上悠悠流传。
他们爱讲古,传递着我们没有成册的“圣经”,孕育了滋养了我们这片厚重的土地和后人,以至于超前周边乡村10年乃至20年。
亲爱的敬爱的爷们爹们,感谢你们那时辛苦而快乐的奉献!倘若是现在,已有专门的文化室,天天都有闲,供你们“讲古”,施展才华;社区或者是有志愿者会为你们提供醒木,安装麦克风扩音器,让你们韵味;还为你们录像,制作抖音,传遍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