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李声波的头像

李声波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09/09
分享

秦淮夜梦

南京,这座古老而沧桑的城市,承载着千年的历史与文化。我下榻之处离秦淮河不远,晚饭后,那片充满诗意与传奇的地方,自然成了我心之所向。

白日里,我曾匆匆走过秦淮河边,去了夫子庙和江南贡院。那时,印象寥寥,唯有在夫子庙大成殿与孔子塑像的合影,算是一点收获。而今晚,我期待着能在夜色中,探寻秦淮的别样风情。

从 “南京夫子庙” 牌楼进入,一路上商铺林立,小吃摊的香气弥漫在空气中,酒楼中传出阵阵欢声笑语,茶馆里飘出缕缕茶香。我却更喜流连在有人文胜迹的地方,感受着历史的韵味。南京的不少景点在夜间也开放,这让我欣喜不已。夜色中的秦淮河两岸,古色古香的建筑群鳞次栉比,雕梁画栋,美轮美奂。人来人往,热闹非凡,真有点像逛庙会的感觉。走在桨声灯影的世界里,时光仿佛倒转,我仿佛穿越回了那个古老的时代。

秦淮河,南京的母亲河,自古便是人口稠密、商贸繁荣之地,也是南京古老文化的发祥地。它原名淮水,相传由秦始皇开凿。当年秦始皇东巡至金陵,听风水先生说此地有王气,便命人挖河断龙脉,以求江山永固,“秦淮河” 之名由此而来。六朝以来,这里灯红酒绿,轻歌曼舞,是南京的繁华所在。秦淮河全长 110 公里,其中流经城内的河道即内秦淮河长约 5 公里,素有 “十里秦淮” 之誉。而秦淮河更以 “秦淮八艳” 闻名于世,董小宛、柳如是、李香君…… 她们的名字,如同璀璨的星辰,镶嵌在历史的天空中,每一个名字都和一段凄婉的故事连在一起。多年前,读杜牧的《泊秦淮》诗,那 “烟笼寒水月笼纱,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忘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的诗句,刻画的是六朝金粉醉生梦死的社会场景,如今想来,又何尝不是对后人的一种警示呢?

“乌衣巷!” 同伴的呼喊声将我的思绪拉回现实。眼前的乌衣巷,幽静而神秘。它让人想起唐代大诗人刘禹锡的《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这条巷名始于三国东吴时,因东吴驻军穿黑色制服,俗称乌衣营而得名。东晋名臣王导、谢安,以及书圣王羲之、山水诗鼻祖谢灵运等曾居于此,据说王谢子弟亦有穿黑衣的喜好。如今的乌衣巷一带,已形成了一个集工艺品、古玩和日用小百货经营为主的小商品市场,旧踪难觅。惟有前些年新建的王导谢安纪念馆,零星地接纳着各地游客,成为人们抒发思古之情的好去处。

踱出乌衣巷,我们先在临河的边上转悠。经过著名的文德桥,夫子庙就在眼前。夫子庙是祭奉孔子的场所,因孔子自古被尊称为 “孔夫子”,故名。夫子庙始建于北宋,由东晋学宫扩建而成,后几经兴废。现存的夫子庙,于 1984 年修缮而成。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只在外面张望了一下,拍了几张照片,算是到此一游了。倒是靠河的那座 “天下文枢” 牌坊颇为引人注目。“天下文枢” 牌坊始建于明代万历年间,现为 1984 年重建,所题四字系集唐代书法家颜真卿字,牌坊斗拱翘檐,青瓦压脊,巍峨壮美,气势恢弘,为夫子庙的配套建筑。“天下文枢” 意谓天下学问的中心,所有文章都要向孔孟之学看齐,由此可见封建时代对思想舆论的控制之严。据说,旧时每逢科举开考,这里文人学子云集。他们要做的第一件事是去夫子庙祭拜孔子,以求圣人保佑榜上有名。在封建时代,这里可是多少文人为之向往的一方圣地啊!

而旁边的江南贡院便是学子们参加科举考试的考场,始建于南宋时,到清光绪年间拥有考试号舍 20644 间,为全国之冠。明清两代全国一半以上官员均出于此,林则徐、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重臣在这里做过考官,唐伯虎、郑板桥、吴承恩、吴敬梓、陈独秀等历史名人曾是这里的考生。江南贡院不愧是中国古代官员的摇篮,这里也是一道门槛,有人春风得意,有人垂头丧气。多少人的命运,在这里被改变;多少人的梦想,在这里被点燃。

随后,我们又回到文德桥。说起文德桥,南京有句老话叫 “文德桥的栏杆 —— 靠不住”,说的是历史上曾发生过多次人祸。史载,文德桥建于明代万历年间,由于内秦淮河川流不息,聚不住文气,因此建了一座木桥以阻挡水流,聚住文气,遂取名 “文德桥”。那里每年有端午赛龙舟的传统,每到那天,文德桥上人涌如潮,屡屡造成桥栏塌陷人员伤亡事故。距今最近的一次是在光绪三十年(1904)端午节,几百人掉进秦淮河里,淹死大半。我国著名的桥梁专家茅以升年幼时在南京念小学,当天因为生病没能去观龙舟,事后才听说此事,从此发誓要造出不塌的桥梁。后来他设计建造了钱塘江公铁两用特大桥,可谓家喻户晓。不知道秦淮河至今还有没有龙舟竞渡的习俗,如果有,文德桥该不会有人祸了,因为现在的文德桥早已改建成了钢筋水泥桥,虽是少了些许古韵,却也坚固。

文德桥还有个奇观叫 “龙抬头”,据说每年农历十一月十五午夜,遇到好天气,在文德桥东西两侧分别能看到半个明月倒影在秦淮河里。我们来的当天已过了农历十一月十五,况且我们也不可能为了观月等到午夜。喜爱明月的诗仙李白却赶上了,相传那晚他在文德桥附近的酒楼饮酒吟诗,趁着酒兴来到文德桥赏月观景,醉眼朦胧的他竟跳下桥去捞水中之月,于是月亮被剖成了两半。如今文德桥附近还真有一个叫 “得月楼” 的酒楼,想必和李白的传说有关,给人以无尽的遐想。

八十多年前,散文家朱自清和俞平伯同游秦淮河,并各自写了《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这篇同名散文,一时传为文坛佳话。我想,要不是急着赶时间,我和同伴定有兴致泛舟畅游一会,沿着蜿蜒流淌的秦淮河水,追寻梦里的秦淮。

夜色渐深,我不得不离开秦淮河。但我的心中,却留下了深深的眷恋。秦淮河,你如同一幅绚丽的画卷,展现在我的眼前;你如同一首悠扬的乐曲,回荡在我的耳畔;你如同一部厚重的史书,铭刻在我的心中。我期待着下次再来,再次感受你的魅力,再次探寻你的历史,再次追寻我的秦淮夜梦。

夜色如墨,缓缓地笼罩了整个南京城,也催促着我不得不与秦淮河依依惜别。脚步虽已迈开,心却仿佛被一根无形的丝线紧紧拴在这片古老而迷人的土地上。

秦淮河的美,是一种难以言喻的、能直抵人心的魅力。那绚丽的画卷,在脑海中不断铺展。灯火辉煌处,古色古香的建筑宛如颗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秦淮河边。飞檐斗拱,雕梁画栋,在夜色与灯光的映衬下,散发着神秘而迷人的气息。那红的灯笼、黄的光晕,交织成一片梦幻般的色彩,仿佛是画家精心描绘的杰作,每一处细节都值得细细品味。

而那首悠扬的乐曲,也始终在耳畔回响。河水潺潺流淌,似轻柔的旋律,诉说着古老的故事。微风拂过,树叶沙沙作响,仿佛是大自然的伴奏。还有那隐隐约约传来的欢声笑语,以及远处飘来的丝竹之声,共同构成了一曲和谐动人的乐章。这乐曲,没有激昂的高潮,却有着如流水般的舒缓与宁静,让人的心灵在喧嚣的尘世中找到了一处宁静的港湾。

秦淮河更如一部厚重的史书,承载着无数的历史与记忆。秦始皇的霸气决断,六朝的繁华与沧桑,“秦淮八艳” 的凄美故事,文人墨客的诗词歌赋,都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每一块石板、每一座建筑、每一条河流,都仿佛在诉说着过去的辉煌与落寞。站在秦淮河畔,仿佛能穿越时空,与古人对话,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领略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幻。

我期待着下次再来,再次投入秦淮河的怀抱。那时,我一定要放慢脚步,细细感受她的每一处风景,每一个故事。我要在白天,去看看阳光洒在河面上的波光粼粼,去感受夫子庙的庄严与宁静。我要在夜晚,再次漫步在那桨声灯影里,聆听河水的低吟,欣赏灯火的璀璨。我要去探寻更多的历史遗迹,了解那些被岁月掩埋的故事。我要再次追寻我的秦淮夜梦,让那美丽的画卷、悠扬的乐曲和厚重的史书,永远留在我的心中。

秦淮河,你是南京的瑰宝,是历史的见证,是无数人心中的向往。我相信,我们一定会再次相遇,再次续写我们的故事。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