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晨露微熙,城市睁开朦胧的眼睛,菜市场里灯火氤氲,人影攒动,开启了一天的人间烟火。
踏入菜市场的那一刻,满满的烟火气扑面而来。抬眼望去,早起的人们穿梭其间,各种抑扬顿挫的吆喝声,“啪啪啪”的剁肉声,买家与卖家讨价还价的声音,此起彼伏,浓郁的生活气息充斥着每个角落。
随处一走,眼光所及皆是诱人的食物,无论是菜摊上还是摆放在地摊上的,全都抖擞着精神,等着人们的青睐。碧绿清新的辣椒、挂着露珠的韭菜、带着泥土的香葱、嫩绿的菠菜,红润饱满的西红柿、圆滚滚的大南瓜。
街两边是一长溜的肉食店铺。新鲜的猪肉、牛羊肉一块块挂在架子上,闪着诱人的光泽,老板李二娃隔得老远就热情地笑着招呼:“徐姐,今天买点啥?你看,这土猪肉安逸得很哟!”“两斤夹心肉哈,好勒!”
李二娃是城郊和平村村民,年近五十,经营这个猪肉铺已二十多年了,一年四季寒来暑往,风雨无阻。菜市场里很多像李二娃一样平凡的人,不怕苦累,日复一日坚守,吃着简单的一日三餐,努力生活和工作着,却依旧乐观和满足。
鸡鸭兔的摊位前也挤满了人,一个个埋头挑选着。“老板,给我来只鸡,清炖。”“我要只兔,做凉拌兔。”夫妻档王老板夫妇忙得不亦乐乎,他负责宰切,老婆负责招呼顾客、收钱,两人分工合作,有条不紊。
专卖鱼虾的张老板则被几个主妇围了一圈,他忙着为顾客捉鱼、过秤,头也顾不得抬。新河虾活蹦乱跳,螃蟹也跟着张牙舞爪,水箱里的鱼儿更是蹦得欢,“噗噗噗”溅了人一身的水。
水果摊前,各种水果琳琅满目,梨子、葡萄、桃子、荔枝、西瓜、桔子、菠萝,让人眼花缭乱,垂涎欲滴,恨不得全都买回家,咽着口水拿不定主意。
“尝尝吧,不好吃不要钱。”“甜得很,尝了再买嘛。”老板们不失时机卖力推销。拿起尝一口,味道都不错难以取舍,索性西瓜、香蕉、葡萄都来点。
菜市场转角处的小面馆雾气袅袅,面香扑鼻。来上一碗红油麻辣小面,“呼哧呼哧”吃得满天冒汗,片刻功夫,一碗面就被一扫而光,麻辣爽滑,唇齿留香,直呼“过瘾!”
另一家的油条也不错,油新鲜,火候也控制得恰到好处。刚出锅的油条金黄透明,咬一口,酥脆焦香。摊旁坐满了人,一口豆浆一口油条,在清晨的街边,看着风景,细嚼慢咽,甚是惬意。
在市场里不慌不忙转上几圈,遇到熟人闲聊一阵,也不耽误功夫,优哉游哉地消磨时间。听摊贩们高谈阔论,从国家大事到家长里短、鸡毛蒜皮,貌似无聊,却自有生活乐趣。有时,摊贩间为了争抢摊位吵翻了天,人们就会好言相劝和气生财。于是,双方各让一步,言归于好。
“小白菜一块钱一把,便宜卖了哦!”“四季豆一块五一斤,快来买哟!”上午时间过半,人少了很多,熙熙攘攘的菜市场渐渐静了许多,摊贩们吆喝着,纷纷折价出售。
时间慢悠悠摇晃,太阳爬上树梢,人们背着、提着沉甸甸的蔬菜瓜果,哼着小曲走在回家路上,心情舒畅。这些食材将变成餐桌上一道道丰盛可口的美食,一家人围桌而坐,欢声笑语享受温馨时光。
杨绛先生说:人生真正的幸福,不过是灯火阑珊的温暖和柴米油盐的充实。
小时候,乡村的烟火气息浓厚,乡邻们互相串门、热心帮忙,儿时玩伴追打玩闹,弄得灰头土脸。傍晚薄暮蔼蔼,村子炊烟袅袅,劳作归来的农人扛着锄头,走在阡陌田埂上,身影被夕阳拉得很长。夜幕降临,倦鸟归巢鸡鸭回笼,月光如水般映照大地,蛙鸣虫吟,晚饭后人们聚在一起歇凉、摆龙门阵,温暖而祥和。
最喜欢的是跟着妈妈去菜市场,那里是小县城最热闹的地方,尤其是赶场天,车水马龙,人山人海,卖菜的,卖日用杂货的,卖水果的,吃喝玩乐应有尽有。稍大点,就和玩伴一起去,在菜市场里东看看,西瞧瞧,拿着零花钱买个棒棒糖,或是买包香瓜子,有时即便没钱买东西,也可以大饱眼福,开心地逛个大半天。
长大成家后,我从“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大姑娘变成了一个整天围着锅边转的家庭主妇,过起了与油盐酱醋茶相伴的生活,隔三差五,总会逛一逛菜市场,慢慢开始爱上这城市里的烟火气。
如今,生活节奏加快,很多人喜欢网购或是点外卖,而我更喜欢逛菜市场,这里有柴米油盐、人生百态,摩肩擦踵热气腾腾,那种触手可及和各种食物给予你的感官刺激,是快递包裹永远无法取代的。
我认识一个农妇,常挑着自己种的菜到市场来卖,老人头发花白,她的菜好,价格还稍低,零头给抹去,临走还会送几根葱,说是自家的东西不计较。种菜也是费时费力的啊,老人的善意让人温暖。
有时天色已晚,即便不需要,我也会买下她的剩菜。老人总是笑容可掬,说着感激的话。
在菜市场里闲逛、挑选、还价、寒暄,买回家清洗、搭配、翻炒、烹煮,“叮叮当当”锅碗瓢盆敲击出动听的交响乐,色香味俱全的美食吃进嘴里细嚼慢咽,将生活嚼得有滋有味,简单乏味的日子也就愈发鲜活起来。
汪曾祺说:“四方食事,不过一碗人间烟火。”
菜市场里不只有鸡毛蒜皮,是一个城市里最接地气,最有人情味的地方,是脚踏实地和一饭一蔬,能让你身心放松,唤起你对生活的热爱。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爱这小城,爱上这人间烟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