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周信学的头像

周信学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08/08
分享

立秋了

“一宿秋风未觉凉,数声宫漏日犹长。”北斗星的斗柄,就像被岁月悄然拨动的古老指针,在深邃无垠的夜空中,静悄悄地转向西南,勾勒出一道幽谧而沉静的弧线。它以那亘古不变的庄严姿态,向着渐浓渐深的秋意,喃喃低语,仿佛在郑重宣告盛夏的繁华已然步入尾声。那些曾经灼人的热浪,虽尚未全然消散,却已在悠悠时光里凝练成深沉炽热的思索,恰似那蝉鸣的袅袅余韵,隐隐隐匿着对季节更迭的无尽喟叹。

秋,就这样在不经意间,悄然叩响了时光的门扉。太阳依旧高悬于澄澈湛蓝的苍穹之巅,光芒奋力穿透那愈发稀薄的云层,温柔地倾洒在依旧滚烫的屋顶,以及舒展着身姿的叶片之上。高枝间的鸣蝉,是不知疲倦的演奏家,声声蝉鸣裹挟着最后的炽热激情,在午后的空气中肆意翻涌、回荡。它们或许尚未察觉风里暗藏的秋的密语,只顾着尽情将整个夏天积攒的欢畅,吟唱成生命中最为嘹亮、最为激昂的绝响,似要将夏日的热烈永远定格。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风,无疑是大自然中最先感知秋意的灵动使者。它轻盈地掠过枝头,像一位优雅的舞者,悄然摘下第一片染上浅黄的叶子,而后沿着叶脉,如同细腻的画师,细细摩挲描绘,在用心清点季节留下的珍贵而独特的印记。叶片上还凝结着晶莹剔透的晨露,风拂过时,便如同灵巧的双手,兜起一汪璀璨的晶莹,缓缓注入凝望者的眼眸之中。

岸边的绿柳依旧低垂着柔软婀娜的枝条,临水而立的姿态,像羞涩的少女,带着几分温婉与娇羞。柳叶俯身的瞬间,恰好与水面泛起的秋波撞个满怀,圈圈涟漪在阳光的轻抚下,层层漾开,如同无数细碎闪烁的星子在欢快跳跃、嬉戏。它们似乎在静静守望、默默期许,期待着几日后七夕的鹊桥相会,为这初秋的温柔景致,再添几分缠绵悱恻、动人心弦的诗意,让人不禁沉醉其中。

街巷里,新米的清香悠悠飘散,是一首无声的歌谣,弥漫在空气中。主妇们早早挎着竹篮,步伐轻快地前往市集。篮中装着赤豆,颗颗饱满,仿佛在诉说着丰收的故事。她们要在这天煮上一锅香甜软糯的赤豆粥,传承着古老的习俗。民间相传,立秋喝赤豆粥,能祛秋燥、防痢疾。瓷碗中蒸腾的热气,裹挟着浓郁醇厚的豆沙香,舀一勺含在口中,连舌尖都浸染着温润的暖意,那是生活馈赠的甜蜜,也是家的味道。肉铺前更是排起了长龙般的队伍,屠户挥舞着亮闪闪的砍刀,手法娴熟地将肥瘦相间的五花肉切成匀称规整的方块。“贴秋膘”的日子到了,经历过苦夏的人们,总要借着这一碗色香味俱佳的红烧肉,把消瘦的身板补得结实强壮,以饱满的精神迎接秋天的挑战。

午后的庭院中,竹匾里摊放着刚摘的西瓜,青皮上还沾着田埂的泥土,散发着质朴的乡土气息。孩子们围绕着竹匾,眼睛放光,争抢着最甜的月牙块,汁水顺着下巴肆意淌到衣襟上也毫不在意,只顾大口“啃秋”,笑声回荡在庭院。老人们说,立秋啃西瓜,能把夏天的暑气统统啃掉,来年便不会生病。咬开脆嫩瓜皮时,“咔嚓”声与孩子们的笑声交织在一起,落入风中,惊飞了石榴枝上打盹的麻雀,为秋日增添了几分活泼欢快的气息,满是童真童趣。

天地似乎也赶来赴这场季节的盛大狂欢。浮云被风推着,好似匆忙的旅人,匆匆飘过澄澈如镜的天空,留下淡淡的、若有若无的痕迹。夏日里积攒的郁闷与烦躁,仿若被一双无形却温柔的手轻轻拂去,随着落叶一同沉入泥土深处,消失得无影无踪。空气渐渐变得清爽宜人,像被洗净的绸缎,连呼吸都带着几分轻快愉悦,仿佛卸下了一整个夏天的沉重枷锁,让人顿感身心舒畅、神清气爽。

“云天收夏色,木叶动秋声。”立秋,就像一个狂热过后的回头浪子,褪去了浮躁与喧嚣,多了几分深刻与明朗。它站在夏与秋的交界,一边收纳着夏日的余温,一边铺展着秋日的高远。抬头望见的天愈发湛蓝,远处的景象愈发清晰,连人心都跟着变得透彻起来,在这交替的时节里,静静等待一场丰硕的遇见。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