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里,我曾在青石板路上偶遇一位修伞人。他守着一方小小的摊位,竹筐里整齐码放着各色伞骨与伞布,指尖翻飞间,一把破旧的油纸伞便重新绽放出雅致的纹路。闲聊时他说,年轻时总想着跟风去大城市做买卖,折腾几年却一事无成,后来回到家乡拾起祖传的修伞手艺,反倒在一针一线的修补里寻得了心安。“刚开始也觉得委屈,看着昔日伙伴开起大公司,夜里总睡不着。可慢慢发现,把每把伞修得结实好看,看着客人撑着修好的伞笑着走远,这种踏实劲儿,比啥都强。” 修伞人布满老茧的手抚过伞面,眼里闪烁着平和的光。这场景让我想起,人生其实就像这修伞的过程,我们总在追逐外界定义的 “好生活”,却常常忽略了,真正的成长,从来都是在认清自我后,日复一日的坚持与雕琢。
生命的旅途,从来都不是一条预设好的坦途,每个人都在不断调整自己的方向,在改变中寻找属于自己的节奏。史铁生在最狂妄的年纪忽然残废了双腿,曾经的他整日待在园子里,看着太阳升起又落下,觉得整个世界都失去了色彩。他曾无数次想过放弃,可当他在园子里看到蚂蚁拖着比自己还大的虫子艰难前行,看到露珠在草叶上折射出璀璨的光芒,他忽然明白,生命的意义不在于拥有健全的体魄,而在于是否有勇气在困境中改变自己,提升自己感知幸福与创造价值的能力。于是,他开始尝试写作,用文字记录下自己对生命、对苦难的思考。起初,他的作品屡屡被退回,可他没有气馁,依旧笔耕不辍。每一个深夜,台灯下的他,一边与病痛抗争,一边在稿纸上书写着对生活的热爱。慢慢地,他的文字开始被人们看见,《我与地坛》更是成为无数人心中的精神慰藉。史铁生或许没有过上自己最初期待的、充满活力的生活,可他在努力写作的过程中,遇见了一个更坚韧、更通透、更有力量的自己。他用行动告诉我们,不管命运给予我们怎样的境遇,只要我们愿意改变自己,愿意为了心中的目标付出努力,便总能在黑暗中寻找到属于自己的那束光。
生活从不会突然变好,那些看似突如其来的幸运,不过是日积月累的坚持与付出埋下的伏笔。就像王羲之练字,墨染池水,方有 “书圣” 之名;曹雪芹 “批阅十载,增删五次”,才铸就《红楼梦》这一文学巨著。在浙江杭州,有一位名叫叶诗文的游泳运动员,她从小便展现出过人的游泳天赋,可天赋的背后,是常人难以想象的坚持。每天天不亮,当其他孩子还在睡梦中时,叶诗文已经出现在泳池边,开始了高强度的训练。无数个日夜,她在泳池里重复着划水、转身、换气的动作,手臂酸了、肩膀肿了,她也只是稍作休息便继续投入训练。有一次,她在训练中不慎拉伤了肌肉,医生建议她休息一段时间,可她担心耽误训练进度,仅仅休息了几天,便忍着疼痛重新回到了泳池。正是这份日复一日的坚持,让她在伦敦奥运会上一举夺得两枚金牌,成为当时最年轻的奥运游泳冠军。叶诗文的经历印证了那句话:“所有光鲜的背后,都是咬牙坚持的痕迹。” 生活就像一片土地,你付出多少汗水,便会收获多少果实。只有耐得住寂寞,守得住初心,在平凡的日子里默默耕耘,才能在时光的沉淀中,收获属于自己的那份美丽。
然而,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里,我们常常会在追逐的过程中,不自觉地迷失自己。我们总想着讨好别人,迎合他人的期待,把别人的标准当成自己的追求,最终活成了自己不喜欢的样子。苏轼的一生,仕途坎坷,多次被贬,可他却始终坚守着自己的本心,从未因外界的评价而改变自己的操守。在黄州时,他生活困顿,却依然能在 “竹杖芒鞋轻胜马” 的豁达中,寻得 “一蓑烟雨任平生” 的自在。有人劝他收敛锋芒,迎合权贵,可他却说:“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儿,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好人。” 他不刻意讨好谁,也不刻意迎合谁,只是按照自己的本心做人做事。在惠州,他推广农业技术,帮助百姓改善生活;在儋州,他办学堂,兴教化,为当地培养人才。苏轼用自己的一生告诉我们,做人不必为了取悦他人而委屈自己,不必在繁华喧嚣中迷失最初的方向。只有认清自己,找到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坚定而从容。
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会感到迷茫,是因为我们低估了自己的能力,总觉得自己不如别人,在与他人的比较中逐渐失去了自信。其实,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就像花园里的花,牡丹有牡丹的雍容,茉莉有茉莉的芬芳,荷花有荷花的高洁,每一种花都有自己独特的美丽,不必因为自己不如别人艳丽而自卑。著名画家梵高,生前画作无人问津,他的作品被人们视为 “怪诞”“丑陋”,可他从未因此否定自己的艺术追求。他在给弟弟提奥的信中写道:“我越来越相信,创造美好的代价是努力、失望以及毅力。首先是疼痛,然后才是欢乐。” 他专注于自己的绘画,用浓烈的色彩、独特的笔触描绘着自己眼中的世界。即便生活困苦,即便不被世人理解,他也从未放弃过自己的梦想。如今,梵高的画作成为世界艺术宝库中的瑰宝,他也成为了最具影响力的画家之一。梵高的故事告诉我们,不要低估自己的潜力,不要在与别人的比较中浪费宝贵的时间。守好自己的心,走好自己的路,专注于自己的事情,才能在属于自己的领域里绽放光芒。
爱自己,是终身浪漫的开始;而包容他人,则是让这份浪漫更加宽广的途径。在安徽桐城,有 “六尺巷” 的美谈。清代大学士张英的家人与邻居因宅基地发生争执,家人写信给张英,希望他能出面干预。可张英却回信写道:“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家人读信后深受触动,主动让出三尺宅基地,邻居见状也让出三尺,便形成了如今的 “六尺巷”。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包容不仅能化解矛盾,还能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在生活中,我们难免会与他人产生分歧,这时,多一份包容,少一份计较,不仅能让自己的心境更加平和,也能为他人带来温暖。当我们学会爱自己,便有了面对生活的底气;当我们学会包容他人,便有了拥抱世界的胸怀。
每个人都是一幅靓丽的风景,不必羡慕他人的绚烂,只需用心雕琢自己的篇章。就像山间的溪流,不必向往大海的辽阔,只需在自己的河道里欢快地流淌,便能滋养一方土地;就像路边的小草,不必羡慕大树的挺拔,只需在自己的一方天地里顽强生长,便能装点春天的景色。当我们拥有自信,保持阳光的心态,不轻易被外界的风雨所打倒,便能在生命的旅程中自在花开。
岁月流转,时光荏苒,愿我们都能在这漫长的人生路上,始终保持改变自己的勇气,坚守日复一日的坚持,不迷失、不盲从,认清自己、相信自己,在爱自己的同时包容他人,最终活成自己喜欢的样子,让生命在岁月的深耕中,绽放出最绚烂的光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