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向雪梅的头像

向雪梅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06/13
分享

穿着军大衣上班的14个夏天

初到发电厂。九十年代初,空调还是稀罕物,普通家庭根本不敢奢望。我刚从学校毕业,被分配到南溪火力发电厂的化验室工作。一个充满机器轰鸣和热气腾腾的环境,但对我这个刚走出校门的年轻人来说,一切都是那么新鲜与活力。

化验室的操作台上方的,有台式空调。它安装在高高的墙体上,内外机一体,装在墙体长方形的框洞里。空调的操作也很原始,手动调档位,先得把操作台上的量杯、烧杯等移开,还得爬上桌台,踮起脚尖才能操作,一不小心脚就是碰触到试管、取样瓶。每次看到那台空调,我都觉得它像一个高不可攀的“神器”,也不想无意之中绊倒稳定性差的高高量筒,都是易碎的玻璃制品。

在电厂上班,最大的“奢侈浪费”莫过于电了,于是就有了空调的“奢侈”用法。这里是电的产地,用电似乎成了理所当然的事情。想发多少电量,表盘一调就行,满负荷运行倒是很少见。于是,发电厂员工对空调的使用也变得格外随意。电的出产之地,员工毕竟能享受到的奢侈福利享受也只有电了。

我懒得去爬上桌子调合适的档位,索性把空调开到最低。一开始,我还觉得挺凉快,但很快,那种冷就让我受不了了。它不是简单的凉,而是沁到骨头里的冷,让人忍不住打哆嗦。我尝试着加夹层,但还是冷得不行。于是,索性把冬天上深夜班时厂里发的劳保服,用来保暖的军大衣在柜子里翻了出来。嘿,还挺合适!于是,整个夏天,不光我,我的同事们都是穿着军大衣上班的,毕竟这空调的温度不是轻易能调的。就这样,发电厂的其他岗位也一样。还好,厂房内禁止外人进入,不然看到夏天个个都是穿着军大衣上班的年轻人,是不是很尴尬与搞笑,外访人员只能到办公行政楼。

中餐和晚餐都是伙食团的师傅挑着担子送到厂房的。师傅们每天中饭12点、晚饭5点半准时出现,晚间10点、零点分别送来夜班饭,担子一头是热气腾腾的饭菜,一头是各种精致菜品。他们依次送到各个岗位,大家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丰富菜品。那段时间,我最喜欢的是师傅做的红烧肉与盐菜扣,肥而不腻,入口即化。

下午下班时,太阳已经斜斜地挂在天边。我脱下军大衣,走出厂房,那冷热之差就好像身体刚从冰窟里解冻出来一样,让人的皮肤有微炙一下子的刺感适应不过来。

发电厂的电是极其丰富的,就有了冬日的温暖与火热。冬天宿舍的电炉都是3000W起码的大电炉丝,用来烤火。脚底板都被热得冒汗,泡得发白。一件湿漉漉的大衣,晚上洗了挂在室内,第二天早上就烘干了。远离县城的偏僻里,虽然条件简陋,但却充满了生活的烟火气和独特的回忆。

冬天的夜晚,我常常坐在电炉旁,看着火红的炉丝发出温暖的光芒。那种温暖里,我看书、编织毛衣、钩毛线长裙,让我忘却了外面的寒冷。有时候,我会在炉边烤红薯,等到红薯烤得香喷喷的,咬一口,满嘴都是幸福的味道。

如今,空调已经普及,遥控器操作非常方便。14年发电厂工作后,告别了每年穿军大衣的夏天,到供电又干了14年,已经是5P的柜机空调时代了,一样的冷,但触摸屏方便调温度啊,穿件空调衫即可,但那段穿着军大衣上班的夏天,却成为了我记忆中最搞笑难忘的时光。

多年后,我依然会想起穿军大衣的夏天,想起化验室里的那台老式空调,想起同事们调侃的笑容,想起每日师傅几次送来的热气腾腾饭菜的烟火味道,想起清晨看着日出盼望早点下深夜班急切又难熬的心情。

还好,那时人年轻,身子经得住折腾,同事们也曾经自嘲过:“冬夏颠倒,夏天是被冷死的,冬天是被热死的,我们这样乱整死去了,祭文都不好意思写......”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