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阆中古城并不宽敞的酒馆里,三五好友围坐着一盘张飞牛肉,再添几碟小菜,喝着白酒,有一句没一句地说着闲话,就很有些到此一游的韵味了。古街上到处悬挂着张飞牛肉的旗子,很能让人想起这位一千七百年前的人物,而其它的种种,似乎都成了历史的陪衬。
还让人不能忘记他的,就是那一排排的汉柏,一天天地长,长了一千七百多年,长得老态龙钟了,还在长。进出阆中,沿着旧有的国道,汉柏就在路边肃然地立着,老而翠,翠而老,尤其是唤作翠云廊的一段,那真是翠云干天,翠绿的走廊。刘备当年取得益州,让张飞做了巴西太守,张飞在这阆中城里坐守了七年,他鼓动士卒和当地百姓栽植柏树,在后来的历史记忆中,就画上了浓浓的一笔,这些汉柏,倒成了鲜活的历史化石。
还有就是,曹魏攻蜀,张飞大败张颌,给阆中城带来了一时的安宁。对于张飞,《三国志·蜀书·张飞传》亦仅九百余字,收严颜,破张颌,发生在他身上的事,似并无夸张的地方,而小时候看《三国演义》,却是不同,觉得他很神猛,在当阳长阪,一声大吼竟能让河水倒流;两军阵前,一声大吼亦能让夏侯杰立马毙命,都是很热闹的故事,虽然后来觉得那是夸张。而至关羽为东吴所杀,刘备一时冲动,要为三结义的兄弟报仇,张飞所部正要响应的当口,张飞喝醉了酒,熟睡,就被手下的将领张达、范强杀掉了,二人拿了张飞的首级投奔东吴,到了今天重庆云阳的地界,又听说吴、蜀和好,于是将首级抛入长江,后为一渔翁捞了起来,两地百姓感恩戴德,就分别厚葬,而后建冢立祠,这就有了两地的张飞庙,因张飞死后蜀汉政权追谥他为桓侯,所以也都称作汉桓侯祠。民间有句话说,张飞是“身葬阆中、头葬云阳”,其实说的就是这回事。
张飞庙据说还有好多处,但河北涿州的一处就很重要,因为张飞是涿州人,叶落归根,当地人拾取了阆中与云阳的墓土埋葬他,更多的是对他所体现的威武忠勇的精神的祭拜,也还有浓郁的乡情在里边。
阆中汉桓侯祠正门前的木匾,为赵朴初所写,祠内牌匾亦多为历来名家手笔,如果亲王、李国英、熊克武等辈,其实张飞虽一介武夫,字也出奇地好,墙壁上据说是他的手迹“立马勒铭”碑,是打败张颌时写下的,还是用他的兵器丈八蛇矛枪书写,那字就相当地有功夫,碑旁便还有后来朱元璋肯定的赞语。张飞墓在历史的长河中屡毁屡建,但终究“土宇几更,墓田如故”。现在的桓侯祠,是明清时的建筑群,四合院式,占地约十余亩,建筑面积两千多平。后殿后的张飞墓,椭圆形,四十多米长,二十余米宽,用砖把墓土围了起来,要有两三人高。墓上树木很高很大,我绕着它转的时候,看天,天在树荫外,就觉得很是眩晕,心里却多了十分的敬畏与哀叹。
《张飞传》里写到,刘备曾经告诫张飞说,你总是打骂身边的人,却还要把他们继续留在身边,你会祸及自身的。后来的结果,果然就如刘备所说了。张飞死时才五十五岁,一个人,到了这个年龄,正是成就事业的时候,张飞的死,且非战死,实在是很可惜的事。
十二年三月三十日裕堂写于红埠街旧署北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