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海公园内,一座高大的乳白色灯塔矗立在威海湾畔,人们习惯性的叫它悦海公园灯塔。多年来,它一直默默守护在海岸向黄海凸出的弧线的弧顶之处,为归航的渔船照亮回家的航线,也在默默见证着威海这座城市的历史变迁。
与灯塔的结缘,始于2008年的秋天。那年,满怀着青春的热情,憧憬着对未来的梦想,来到了威海这边号称“全国最干净的城市”求学。作为一个来自内地乡村的学生,对这座耳熟能详的城市充满了好奇,也激起了要走遍她角角落落的兴趣,于是在一个晴朗的周末,约了三五个同是来自内地的同学,坐着学长推荐的12路公交车,辗转来到了威海公园,沿着海岸线,穿过了“海伢”“海恋”“海魂”,新奇的欣赏着与内地完全不同的风光,并用30万像素的直板手机记录下我们与大海的首次深度交流。然而不经意的一个身影闯入了镜头,乳白色的身躯,高高的矗立在海岸线,注视着海的远方。那就是灯塔,一个通过课本耳熟能详的名字,如今实实在在的站在了眼前,也印在了记忆里。
十多年过去了,物是人非不知轮回了几回,对于灯塔十几年前的样子早已变得模糊不清,储存下她的身影的那个平板手机也早已被淘汰进了时代的灰尘之中,但是,灯塔依旧站在那里,不过却不再是以前的样子。沿着记忆,努力的重构它曾经的轮廓:它所处的位置算不上荒凉,但也是清寂的,陪伴它的是其脚下几栋海草房,远处是几栋刚建成不久的高层住宅,以及基本保持着原生状态的黑松林。当然,最为重要的是人少,稀稀拉拉,应该不是刻意的来到灯塔,而是茶余饭后随机的消化饭食、消遣时间。
时间的镜头给到现在,十多年的时间,灯塔早已“换了人间 ”:从海上看,灯塔仍是一个“领航人”,坚定的站在最前方,身后是鳞次栉比的高档住宅和现代化建筑,彰显着十多年来城市发展的大步伐;从天上看,灯塔像是一个“演说家”,面对着曲线柔和的海岸弧线,修剪齐整的低矮灌木、精心养护的花卉绿植,站在中间讲述着“威海故事”;站在广场上的时候,灯塔俨然又成了一位“思想者”,听着坚强的身姿,注视着比肩接踵的游人,以及悠闲踱步的居民和打闹嬉戏的孩童,似是在欣慰这平静祥和的生活,又似是在思考着城市发展的真正意义;当目光聚焦于灯塔本身,它还是走在时代前沿前列的“时尚弄潮儿”,现代化的亮化工程将灯塔打扮的五彩纷呈,智能化的光带组成的“光幕”甚至可以播放动画,“肆无忌惮”的展示着这个城市夜的美。
最怀念的还是初见时的灯塔,最赏心悦目的却是现在的灯塔。十几年来,城市建设的精雕细琢、公园主题的挖掘营造、地域文化的复兴重塑、生活方式的积极嬗变,让灯塔本身越来越富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体验灯塔的四季轮转。
威海的春天属于风。最初,从冬天吹过来的风满是寒意,越过海面,吹在了灯塔上,引得装饰灯塔的灯带来回晃动,时时鞭策塔体,似乎是要敲醒沉睡的灯塔,赶紧准备迎接又一个春天的到来。慢慢的,风吹进了暮春时节,寒意退却,暖意袭来,吹绿了厚实的草地,吹香了姹紫嫣红,也吹暖了向往自然的人们。人们纷纷来到灯塔,在草地上搭起了帐篷,铺上了防潮垫,支起了便携式桌椅,与春天来一场相约已久的约会。在灯塔的注视下,人们有的在草地上喝茶聊天,与好友畅叙生活的酸甜苦乐;有的在品尝美食,连同春天一起吸收进身体中;有的在荡着秋千、放着风筝,享受着每一份清闲自在;有的在忙着拍这留念,记录下大好春光的每一帧;有的在努力的闻着花香,将春天的韵味收藏进记忆之中。
海是威海夏天的主角。夏天是灯塔最为热闹的时节,夜晚是灯塔最为动人的时刻。放暑假的学生,或在父母的陪伴下,或在与好友相约中,来到灯塔的所在,一睹海的真容。为了欢迎远方的来客,塔顶的灯亮了,塔身的灯带亮了,灯塔周边的路灯、地坪灯也亮了,它们为灯塔换上了“盛装”,欢迎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在灯塔灯光的照耀下,人们有的在悠闲地沿着海岸漫步,听海浪冲刷海岸的声音;有的驻足在栏杆处,任清凉的海风吹走一天的燥热;有的静坐在海岸上将鱼钩甩向远处,静待闪着光的鱼漂上下晃动带来的惊喜;有的在灯塔下的广场跳着广场舞、吹着萨克斯、滑着滑板;尤其是不远处的海风集市,在向外来的人们展示着威海的特产和特色美食。好一份海晏河清。
秋天最是符合威海的性格。源于威海的精致和干净,个人感觉威海的城市性格有些“清冷孤傲”,像是绝世而孤立的“仙子”。当秋风将夏季的酷热赶走,外来的游客离开威海,灯塔又是回归了她的本色,安静。这是我最喜欢的季节,每当秋季来临,尤其是落叶开始的时候,时常会选择周末的下午,独自到灯塔周边走一走,在林下感受那落叶缤纷、飘舞着落在身上的感觉;在草地上安静的坐着、躺着,看着柔弱的小草变得枯黄,独自思考着所谓的“人生的意义”;有时也会找一处公园里的木凳,享受着西下的落日,品味着自以为是的“孤独”。当然,更多的是坐在海岸的台阶上,面对着大海、背对着灯塔,幻想着未来的种种,有时会捡起一块小石子扔向海中灯塔的投影,看着它变得支离破碎,而身后的灯塔依然静静的站在那里,不为所动,像是也进入了一种冥想的状态。
雪是威海绕不过去的情愫。作为全国知名的“雪窝”,威海每年总会下几场大雪,给威海穿上一层厚厚的冬装。但是,碍于人们出行、生活的需要,雪总会在落地不久就会被清扫干净,便利了人们行动却也少了些戏雪的机会。这时,灯塔变成了人们戏雪的好去处,因为环卫人员总会特意在灯塔周边留出大片原生态的雪,交给喜欢雪的人们。雪后,人们便集中在这里享受雪所带来的乐趣,不仅是贪玩的稚童玩的忘乎所以,陪玩地家长也卸下了往日的成熟与稳重在这片雪的天地中肆意嬉闹,打雪仗、滑哧溜、堆雪人……,完全忘却了现实生活的琐碎,似是回到了自己的童年时代。此时的灯塔带着白色的帽子,静静的躲在角落,眉开眼笑的看着开心玩闹的人们,与陶先生《桃花源记》里含饴弄孙的情形何其相似。
四季轮换,岁月向前。灯塔的灯光照亮了过往,照亮着现在,也将会继续照亮未来。我知道,我与灯塔的情缘是断不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