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张玉的头像

张玉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10/28
分享

柳台云居

   如果你来崂山,如果你有幸经过台柳路,路过竹窝柳树台,你一定会看见,路旁的崂山上,高高悬挂一块醒目的招牌:青岛柳台云居旅游文化园。

   今天,我要讲述的是,青岛柳台云居旅游文化园。

   我简称其为:柳台云居。

      一:初入柳台云居

   也许是崂山,这个中国海岸线上第一高山的召唤,也许是竹窝柳台云居神奇的指引。

   我来了,从武汉,奔赴千里,风尘仆仆。

   我在青岛北下车,站在西站台的路边。我想打车到柳台云居。

   孙德强先生说不用打车,他会开车亲自过来接我,我特不好意思麻烦他,

   第一眼看见孙德强,他身材高大,浓眉大眼。典型的硬朗山东大叔。

   谈吐间,他不仅有着企业家的精明,还有着艺术家身上特有的儒雅。

   尽管衣衫朴素,依然难掩风华。

   孙德强,柳台云居的创建人。

一位优秀的企业家,一位享誉青岛的书法家。

   因为是搞艺术的,所以整个园区规划颇具匠心。文化氛围浓郁浓厚。

   远远望去,柳台云居占地十几亩,依山而建。建筑在山间错落有致。

   园区树木繁茂,大多以果树为主。

   柳台云居有很多柿子树。

   现在正是柿子成熟的季节。橙红的柿子挂满枝头。在阳光的照耀下,远远望去,一个个红彤彤的笑脸,高高飘扬。柳台云居掩映其间。

   台柳路把柳台云居分成大小百果园。

   路西,满山大几十亩的果树,硕果累累,感觉更像花果山。

   一路之隔的路东,柳台云居就是小百果园。

   百果园,是孙德强响应政府号召,开发荒山荒坡,配合乡村旅游。苦心经营二十多年,现在百果已经成林。硕果累累。

   孙德强出生贫寒,苦难的岁月,在百果园中,渐渐滋养。

   柳台云居正门旁的石墙上,都是篆刻的书法。每幅字画雕工精湛。

   入门,两侧的橱窗里,都是一些年代久远的物件。

   有耙有犁有藤编的篮子等等等等。

   它们好像来自很远的地方,跋涉的脚步,步履沧桑。

   耙耙捡捡的,都是旧日的时光。

  入门进来,是一个入党宣誓的广场。

   广场,毛主席高举右手,面向东方。好像开国大典上: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再走几级台阶,映入眼帘的,是抗日义士孙升刚巨幅雕像。孙升刚挂枪跨马,手握缰绳。

   孙升刚是孙德强的父亲,一位保家卫国的抗日游击队员。

   当侵虐者的铁蹄踏进了崂山,孙升刚和他的战友们,毫不犹豫冲进炮火连天的战场。

   孙升刚身旁,一颗杏树,枝繁叶茂。挺拔伫立,凝视着孙升刚。

   谁令骑马客崂山,犹及清明可到家。

   这是我平生第一次走进抗日游击队员的家。

   我曾经在电视上看见东北抗联,他们在茫茫雪原上忍饥挨饿浴血奋战。画面及其惨烈。

   父亲的熏陶,血脉里的传承。

孙德强,这个共产党员也将信念刻进骨血。自费把柳台云居打造成抗战纪念馆。让柳台云居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历史需要铭记,英雄需要缅怀,幸福得之不易!

     二:台柳路

   我喜欢散步,沿着台柳路。

台柳路在百果园和柳台云居之间穿过,柳台云居出门左拐,即到台柳路。

   台柳路,中国最早通汽车的公路之一。是德国人早前在此修建,当时的路面简陋。砂石铺就。现在的台柳路柏油铺路,路面宽敞。

   深秋的风扬扬的,沐浴在阳光中,我好像脚踏七彩祥云,御风而行的仙子。

   牵牛花沿路盛开。有嫣红色的,极像新娘两颊的娇羞。有蓝色的,蓝得窒息。如青岛的海,深邃辽阔。

   路边的野菊花明艳招摇。未与骚人当糗粮,犹欲陶翁觅宠光。吾见犹怜。

   我居然在这里还看见了一株苦苣菜。像熊廷弼公园里那些遥遥的相望。

  此后锦书难寄,枝枝叶叶留情。

   万物初发清净明。

   一些久远的久远的回忆,久远的梦纷至沓来。

   台柳路上,一块崂山石上篆刻着:柳树台抗战遗址。

   八十年前,这里曾是抗击日军的一个战场。

   柳树台位置特殊,是崂山南北交通之咽喉。因此,日军在此设立据点。用以阻止崂山柳树台游击队的伏击。

   崂山柳树台抗日游击队,孙升刚和他的战友们,历经无数大大小小的战斗,终于赶跑侵虐者,取得了最终胜利。

   台柳路上,麻雀在深秋的风中,在高高的电线,蹲守。

   一只两只三只,眺望着,嘴里似不停地打听。大约是在问风,问台柳路上川流的车。问来自四面八方的行人。

   他去了哪里,他们去了哪里。

   梦会醒,历史也会醒来。某一刻某时某刻,那些战士,那些保家卫国的年轻人,他们会鲜活地归来。

   偶然抬头,看见台柳路九崂线的一个高压线上,居然站着一个橙色的风铃。

   风铃在风中不停地摇动。橙色的风铃,煞是可爱。和这满山遍野橙橙的柿子,遥相呼应。

   看去,风铃如一名战士,持枪站在高高的山岗,守护家乡,守护山间可爱的姑娘。

   台柳路上,红旗猎猎。

     三、伉俪情深

   孙德强办公室外,东边是一颗杜仲,已经枝繁叶茂。

云想衣裳花想容,会向瑶台月下逢。

   杜仲,头向前倾,伸长双臂。向着对面的樱桃。

   西边的樱桃,也在积极地向他靠拢。

   现在,樱桃已经过季。她的烈焰红唇已经消散在轮回的季节里。

他们依然彼此双向奔赴。

   只为曾经,他们相知相守相伴相惜!

   只为曾经,他们青春无悔的爱恋!

   他们就像孙德强和妻子蒲桂霞的爱情。尽管他们也进入了人生的秋天,但依然彼此温暖。

   孙德强高高大大,典型的山东大汉。五官力挺,风神俊逸。很man 的那种男人。更何况四十多年前,他青春正当时。那时的他很难不让女人心动。

   可惜他当时身处崂山深处,交通闭塞,生活穷困潦倒。大山阻碍了一道道深情的目光。

   机缘巧合,经人介绍,他认识了蒲桂霞。

   四十多年前的那个秋天,蒲桂霞翻山越岭到孙德强家相亲。无奈山高坡陡,击溃了蒲桂霞的信心。她回家写了一封婉拒的信。

   信一发出,蒲桂霞就开始惴惴不安,好像要错过生命中最重要的那部分。

   想把信追回来,哪知信已发出。又怕信到了崂山,一切追悔莫及。于是连夜和媒人商议,要亲自赶往崂山挽回,和孙德强缘定一生。

   还好,还好。崂山因为山高,阻碍了信使的脚步。却同样用巍峨成就了他们的姻缘,成就一对爱情的佳话。

   四十多年,白驹过隙。他们一直恩恩爱爱,孕育一对儿女。儿女都很优秀,女儿还是一名博士。

   晚餐,孙德强和蒲桂霞不知为啥事发生争执。这是我第一次看见他们两口子发生口角。

   孙德强起身出门,蒲桂霞嘴角上扬。

   争执戛然而止。

   看着看着,我觉得挺有趣的。忍不住捧腹大笑。

   老话夫妻打是亲骂是爱,古人诚不欺我啊。

   大约天妒红颜,上天也要考验考验他们的爱情。

   十年前,蒲大姐在家突发脑溢血。情况危急。

   也许是恩爱夫妻的心灵感应,也许是上天的垂怜,不忍他们夫妻分离。本来要出门的孙大哥,破天荒没有出去,从死神手中夺回了自己的妻子。

   蒲大姐命救回来了,身体恢复却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这个过程艰辛艰苦。

   十年来,孙大哥开车到处求医问药,希望妻子恢复健康。

   现在孙大姐虽然走路摇晃,右手有点萎缩,但好在生活基本能够自理。这,已经是奇迹中的奇迹。

   昨晚聊天,孙德强说,年轻时他们双人双被,因为怕打扰彼此的休息。现在他们是一被二人,因为掖被能更好地照顾。

   都说夫妻以爱情开始,以亲情维系。但日复一日地照顾,相濡以沫地扶持,不是爱情也胜似爱情了。

     四: 大厨

   每餐饭前,杜秀梅都会喊我,姐,吃饭啦。

   我便屁颠屁颠地穿鞋,下一级级的石阶,再拐两个弯,再下。回廊,珠链声响处,饭菜芬芳。

   每次听到吃饭啦,我总看见钥匙乒乓,时光的门吱呀。四伢,回家吃饭。打着赤脚,满身泥巴的我,开始在白陶瓷碗上,啃食。

   柳台云居几乎每伞门都挂着珠帘,天空蓝的珠帘,风过去,珩佩声响。归来后,玲珑闲看月。

   柳台云居有两位工作人员。杜秀梅和涂歆丽。她们两个,打理柳台云居的人来客往。

   厨房这块,主要是杜秀梅负责。我喊她大厨。

   杜秀梅是山东即墨人。以前崂山隶属即墨,后来分出。现在他们分属青岛的两个不同行政区。

   杜秀梅大约160左右,五官精致,穿衣打扮比较好看。有着江南水乡的韵致。

   散步归来,一走近柳台云居,一股股麦香扑鼻而来。

   我看见杜秀梅抽出一屉屉橙黄色的馍馍,热情奔放的馍馍,我抵挡不住,完全抵挡不住。我想抱着抽屉不放。

   住在这里的这段时间,我感觉胃口特别好。体重肯定一路飙升。

我计划晚上不吃主食。但口腹之欲谁能抵挡。谁又是坐怀不乱的真君子呢。

   唯有美食不可辜负!

   杜秀梅不仅人漂亮,厨艺更是一绝。起码在我见过的人中,她的厨艺那是最好的。

   我很少吃鲤鱼,鲤鱼有种土腥味,不管怎么做都不好吃。

   杜秀梅清蒸一条大鱼。肉质细嫩鲜美,口感非常好。我吃了很多,问是什么鱼。她说是鲤鱼。

一道简单的食材,她能做出人间美味。

   突然,我很想跟她学厨艺。哪怕只学会一两道菜也行啊。

   跟了几天,我学会了土豆切好,放在清水里漂漂,再炒就不粘连。

   之后,我不得不放下自尊,相信,天分比勤奋更重要。

   我曾经几次听见杜秀梅老公打来电话。好像问东西放哪里了。

   中国人大多比较内敛,不会直白地表达自己的感情。

   也许,东西就是借口。只想听听你的声音。

     五:二厨

   我有个朋友,是陕西作协的。汉中人。

   他们家在汉中秦岭山下有栋房子。前年,我在那里住过一段时间。每天沿着秦岭散步,特别惬意。

   初听涂歆丽是汉中人,感觉特别亲切。有种他乡遇故知。

   她在这里工作很多年了。平时跟杜秀梅打打下手。她们二人负责柳台云居一应事宜。

   涂歆丽刀工不错,把土豆切得像打出来的一样。

   涂歆丽鹅蛋脸,身材高挑。看着很年轻。

   陕西出美女。

“你做姑娘时一定很漂亮。你老公多高。”

“我们两口子差不多高。不过我儿子很高,有180多。他目前在广元市人民医院当医生。”

   我很佩服她的儿子。一个农村出来的小孩。没有任何助力,靠自身刻苦学习,一路摸爬滚打。在城市立足,并且有份体面的工作,其中的艰辛,不言而喻。

   上天不会亏待积极向上的人。

   我有次跟她开玩笑,你一年回家一次,你不怕老公找个小情况啊。她在厨房忙活,回应,没办法,生活所需。

   儿子没有成家,总要为儿子出出力吧。

   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老婆漂亮,儿子优秀,是个男人都不会红杏出墙吧。

     六:东门

   柳台云居有几道门,分别通往不同的地方。

   右拐,下台阶,是东侧门,通往孙德强他们别墅的方向,

   东侧门旁,一颗冬青卫矛枝繁叶茂,枝头已经漫过高高的石墙。

深秋,空气凌烈。冬青卫矛依然在寒风中郁郁葱葱光彩照人。

   生命总在不期然间,给予我们惊喜。哪怕风枪雨剑,季节的变换无常。

   我忽然很想走近柳台云居东边的别墅群。我想看看那边是怎样的光景。

   西边别墅,建筑都俱异国风情。大多红瓦白墙。

   崂山苍翠。别墅如一道道美丽的风景!

   我走下石阶,准备前行。又听见对面的狗在低吠。踟蹰间,我站着,远远望去。

   一辆黑色的越野车停在我旁边。孙德强大哥开车回家了。我问大哥,对面路上有狗吗,狗会不会出来。

   大哥说都是小狗。还找了一根竹竿给我。拿着驱狗。

   我拿着竹竿上路,像一名赶路人。

   小路特别干净,连落叶都不曾见到。

   沿路而建的别墅围墙,大多是石头砌成。围墙上,爬墙虎爬满了墙。很像鼓浪屿那些小巷,墙头都是爬墙虎在肆意地生长。

   路上还碰见一个老人,慈眉善目。她指着旁边一栋别墅,那是她的家。

   不远处,是座独栋别墅,占地四亩多。别墅恢弘大气。装修典雅精美。

旁边还有同样的一栋独栋别墅,孙德强说,都是我家的。

   走进别墅,我笑着,你们颠覆了我对财富的认知。

   也许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人,他们都比孙德强财富更多,更富有。但我个人认为,崂山风景秀美,驰名天下,在山中有别墅有民宿,还有大片大片的花果山,凭这一点,就是财富的巅峰。

   虽然孙德强两口子已经实现了财富自由,但他们依然质朴。

   餐桌上,好几次,有不小心撒下的饭菜,孙德强很自然地,捡起来,放入口中。他妻子也是一样的。

   现在物质生活水平越来越好,很多人衣食无忧。试问,现在还有多少人捡起撒下的食物吃呢。

   蒲桂霞大姐前几天食欲不佳。拍着胸口说心里不舒服。我看着很难受。

“姐,我陪你到医院去看看吧。”

不用不用,大姐连连摆手。后来孙大哥跟医生打电话,医生上门看诊。输液几天,情况好多了。

   临近中午,我散步归来。孙大哥办公室门口,阳光很好。

   我拿出一个小马扎,坐在门口晒太阳。

   现在已是深秋。崂山风很大。即使太阳出来,空气依旧很凉。

   蒲大姐摇摇晃晃出来,一屁股坐在门口的石阶上。我赶紧起身,从办公室搬来一把靠椅。放在阳光下,然后搀扶蒲大姐坐下。

   蒲大姐,以后你不能坐在石头上,石头很凉。坐骨神经痛就不好办了。还有你要戴一条围巾,注意保暖。我抱抱她,大姐,你现在条件好了,要好好享受生活。

     七:柳台云居

   目前,我住在柳台云居。

   房间三面都是落地玻璃窗,太阳出来的时候,阳台上暖暖的。

   阳台上左右两个灰色的坐垫。像懒人沙发,趴在地上。

   对于在地上盘腿而坐的行为,我现在很少尝试。

   前两天,我试着坐下。坐垫自动变换成沙发,还可以靠着。特别养神。我摸了摸,里面填充物好似棉籽之类的东西。

   阳台上还有一个小几,放着一套茶具。我一般都是喝白开水,很少喝茶。

   阳台花瓶,插着一束鲜艳的花。灿烂明媚。

   我看小几上还有一些空余的地方。就把柿子拿出来,橙红的柿子一个个摆满小几,像一个个的笑脸,心情顿时愉悦。

   不由对着群山放声高歌,群山没有回响,只有附近别墅里的狗,高一声低一声地附和。

   整个柳台云居,民宿楼台亭阁,都是依着崂山递次而建。一级级石阶连接。

   拾级而上,一级级的石阶,通向每一个院落。那些院落,掩映在花果树下,犹抱琵琶半遮面。

   石阶旁,沿路拐角都是果树。

现在的应季水果是柿子。挂满枝头的柿子,高昂着。如同骄傲的公主。

   我来的第二天,散步回来,门口放着一筐柿子,黄澄澄的,柿子旁还放着三个桃。

   桃真大,一个估计有斤吧重。极像山东人的厚重。

   我把桃红的桃放在床头,依次排列。柿子放在阳台的小几上,排排紧紧。

   阳台面对柳台云居的大门。每次散步回来,远远看见落地窗里,排排列列的柿子,似乎看见娇俏的女子,依窗,等待心爱之人。

   我有时也吃一个。没有籽。很好很好吃。有苹果的脆甜。

并且没有其他地方的柿子涩涩。

   我一直以为所有的柿子都是一模一样的。直到再吃时,柿子里居然有籽。

   柿王子和柿公主,今世终于在柳台云居相遇!

   高高的崂山,仙气加持的世外桃源,圆了他们千百世的期盼。

   深秋的风中,一颗颗柿子树上,挂满了果。橙橙的饱满的果实,煞是好看。

   它们在回廊在石阶,在一扇扇的窗前月下,摇曳生姿。似一场大型的群演,不停地继续。可以来看看我,可以来采摘我,在我最美好的时光。

所谓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我再一次在柳台云居漫步。

   看着牡丹在石墙,池上芙蕖净少情。

   看着芍药,独树一帜领风骚。

   看着山茶,落蕊犹收蜜露香。

   看着黑松,人上月边烽

   看着一条条长长回廊上,中华猕猴桃丰盈的喜悦。

   一架猕猴桃,我行有盛世。

   以及,以及很多很多的各种树木,它们把柳台云居装扮成了世外桃源。

   现在是傍晚六点,天已经完全黑下来了。

   竹窝柳树台,这个崂山深处的村落,也渐渐地沉寂。

  点点灯光散落,远远望去,如同夏夜的萤火虫。在原野上闪烁,与月同辉。

   柳台云居的灯也亮起来了。灯光璀璨。石阶、回廊、别致的小屋、楼台亭阁,顿时如同九天之外的琼楼玉宇仙山琼阁。

   记得很小的时候,就听说过崂山道士。这次过来之前,朋友跟我开玩笑,崂山是得道修仙的圣地,你也可以去试试。

   过来一段时间了,在山间散步,除了时不时经过的车,我几乎忘记了这里是凡间。笑着和每一个路过的人打招呼,看着他们的笑脸,看着周围的崂山。

   我在山中,在柳台云居,踏上了修仙之旅。

   现在,我在崂山,在柳台云居,如果你来,我们也许会相遇!

   2025年10月26日于柳台云居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