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广州珠江新城的一间公寓里,阳光透过落地窗落在玻璃柜中的“优秀企业家”奖杯上。老赵的目光被吸引过来,却落在旁边那张全家福上——那是三年前拍的,照片里的人笑容鲜活。他想念孩子们了,可他们都已长大,模样变了,心也远了。
楼道里传来孩童的嬉笑声,是隔壁老李家的孙子孙女们每周六来探望爷爷奶奶了。他们正准备出门去叹早茶。欢声笑语穿过门缝,像一根细针刺进老赵的心头。他习惯性地戴上老花镜,打开手机,置顶的聊天框里,儿子最后一次视频通话停留在三天前。老赵又打开手机里那张孙子发来的“校长奖”照片,照片太小,他得放大好几倍才能看清——就像他们之间的关系,越来越远,需要刻意拉近才能看清彼此。
老伴一早出去了,早餐热腾腾地摆在桌上,可老赵吃不出一点香味。电视里播放着早间新闻,声音填满了空荡荡的客厅。社区通知在电梯口贴了好几天:老年大学开始报名了。老人食堂正式营业了。
老赵盯着电话号码看了许久,最终还是没拨出去。
老赵自己也想不明白:奋斗了一辈子,把孩子们都养大了,可如今身边却没一个孩子陪伴,这样的晚年还有什么意义?
他想起1980年时,改革开放的春风刚吹到小城。那时,他是国营厂里的技术骨干,看着手里的工资单,他咬牙辞了职,硬是自己凑钱,在家乡建起厂房,凭着扎实的技术闯下了一片天地。
他想起1995年时,儿子收到国外名校录取通知书那天,自己正在赶一批出口订单,那天他都没时间回家,最后只能缺席了家里人为儿子准备的庆祝晚餐。
儿子最终留在国外发展,成家立业,后来有了孙子。老赵这才决定把工厂交给经理人,和老伴飞过去帮儿子带孩子。在国外幼儿园门口,他蹲下身子给孙子系鞋带,忽然想起儿子小时候总抱怨、鞋带质量差、总散。如今他才想明白,那不是鞋带质量差,而是自己从未教过儿子该如何系鞋带。
前不久,老赵突发心梗,在家中晕倒,幸好有老伴将他及时送医。住院期间,隔壁床的老人有儿女轮流照顾,他只有老伴守在一旁。那一刻,他忍不住拨通了儿子的电话,语气难得柔软:“以后你来亚洲出差,能不能抽空回来看看我们?”儿子却说:“爸您没事就好。本来我是想飞回来的,但这边有点事实在走不开。”他突然想起,有一次儿子想让他送自己上学,他也是这么跟儿子说的:本来我是要送你的,但刚才厂里打电话来说有事,我必须要赶回去……
老赵摸了摸手机,还是没有拨出那通电话。这时电话却响了,屏幕上显示是老伴打来的,她催他赶紧到社区老年大学去,他们最近在排练一个节目《彩云追月》,正等着他去伴奏呢。老赵想了想,把手机放进了口袋里,他想起了老伴说的话:你没有做错什么,但你不能再错过我们共度晚年的光阴了。
他得赶紧出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