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肖远金的头像

肖远金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05/19
分享

楚园春列传

酒,乃楚先民之所好。她不仅是楚文化的载体,还是物化了的楚人禀性。

楚酒,是楚国的国酒,起初叫香茅,后来叫楚沥,然后才叫楚酒。周成王曾经赐名楚贡,也曾叫过丹阳春、楚园醇……她们是楚园春的前世,楚园春是她们的今生,已经扬名天下三千年。

楚地出好酒,且历经千年沧桑而风华依旧,乃天时地利人和之使然。

楚地盛产菁茅,菁茅也叫香茅,集束成捆便叫苞茅,乃缩酒之神物,是楚人敬献周天子的纳贡之物。无论何种糟酒,只要经过苞茅过滤,再稍作沉淀与老熟,便会颜色清亮,口味纯正,酒香盈鼻。公元前656年,齐桓公假借周王室之名,以楚国没给周天子进贡苞茅,王室没有苞茅缩酒为借口,还曾兴兵讨伐过楚国。楚地特有的苞茅,为楚人酿酒,提高酒的品质,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楚人是日神的远裔,火神的嫡嗣,因此崇拜火,也有着火一般的性情。公元前595年,楚国左司马申舟出使齐国为宋人所害,楚庄王得知后,便赤足登车伐宋,以至给他提鞋的人追到廊道,替他取剑的人追到门外,为他驾车的人追到街上,才追上他。其性情之暴烈,决策之果断,行动之迅捷,有如疾风与迅雷。酒形于水而蕴于火,与楚人的性情如出一辙,也便成为了楚人的钟爱之物。

楚人居南蛮之地,水广林密,境泽气润,而酒乃除湿之灵物,饮酒也便成为了日常。楚地乐舞兴盛,乐舞能为饮酒助兴,二者互动互渗,相辅相成,楚酒文化独步天下,也便顺理成章。

楚人与酒,不仅渊远流长,还是天作之合,有着人神皆不能相左的机缘。

楚国的开国君主熊绎,其曾祖父鬻熊,祖父熊丽,父亲熊狂,分别是周文王、武王和成王的老师。因为侍奉王室有功,公元前1042年,周成王封熊绎为诸侯,赐子爵,地五十里,都于丹阳(今远安南襄城)。世人称楚王室为“熊氏”,而楚王室却自称“酓氏”。“酓”上似人或神,下为酉即酒,合之则为人神共饮。“酓”的篆体,更是一个酒后之人,醉卧于酒坛之上。“酓”读yǎn时,与酒宴的“宴”音近,含义是酒味苦。读yǐn时,与饮酒的“饮”音义皆同。楚王室与酒,似有天定之缘。

楚先祖鬻熊,不仅是周文王的老师,还是宫廷巫师,掌管“天人相通”之事,为天子预测吉凶与未来。《左传》说:“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祭祀被摆在了与战争同等重要的位置。要祭天神与世祖,便离不开酒。酒,起初就是为祭祀而生;而苞茅缩酒,更是祭祀的重要礼仪。楚地盛产香茅酒,且品质卓越,加之血脉牵连,祭祀用酒,舍楚其谁?满载香茅酒的马车,也便不时自楚地直抵京师。

为歆飨各方天神,鬻熊在履行巫师职事的同时,不断鼎新酿造之法,使酿酒技艺得到精进,用料广为拓展。楚地盛产谷物,鬻熊便将仪狄的米醪之艺,与杜康的高粱酒之技,加以融合、提炼与改良,创造出了谷物酿造白酒之法,并在官邸内亲自酿酒,藉以积累经验,教授楚人。延以时日,鬻熊及其家族也便成为了酿造技艺之集大成者,在其授导下,楚地的酿事更是空前地兴盛起来。

在以鬻熊之法指导酿造的同时,熊绎发现,水是酿酒的精灵之物,用不同的水酿出来的酒,其酒品有着截然的不同。尽管丹阳城外便是沮河,熊绎依然令人在城内掘井,然后以井水酿酒,酿出来的酒竟然更为甘醇爽净,与用河水酿制的酒有着天壤之别。因为酿造用水不断增加,熊绎又令在丹阳城背后的山上掘井,其水竟然更为甘纯。随着酿造用水和城内外人口的与日俱增,后山上的井也便越掘越多,直至九十九口。城后的山也由太平山演绎成了百井山,那个村庄也被称作了百井村。

楚酒能为周天子所御用,并藉以扬名天下,还应恩谢不期而至的周公。

周公,姬姓名旦,周文王之子,武王之弟,西周开国元勋。采邑在周,故称周公。封于曲阜,留朝辅政多年。公元前1043年,武王薨逝,成王年幼,周公摄政,他平定殷贵族叛乱,营建成周洛邑,又制礼作乐,是西周主要典章制度的创制者,被历代统治者视为圣人,甚至将其凌驾于孔子之上。汉太傅贾谊说:“周公集大德大功大治于一身。孔子之前,黄帝之后,于中国有大关系者,周公一人而已。”

公元前1037年,周公还政于成王。摄政六年,权倾朝野,功高盖主,谗言四起,加之成王本就猜忌心重,周公自知,一场劫难在所难免,除却去国避祸,他已别无出路。能去哪里?去自己的封地鲁国,尽管名正言顺,但成王会怀疑他据鲁与之抗衡;去其他的姬姓宗室封国,这些封国皆听命于周王,与置身京师几无差别;东夷、西戎诸国与周王朝有着血海深仇,他不敢贸然前往。而楚国,受封资历尚浅,且楚人实在而柔弱,楚地偏僻而遥远,成王断然不会疑虑太深,于是毅然奔楚。

冒着引火烧身的危险,楚君熊绎依照祖制,以君臣之礼,热情而周到地接待了周公。周公拜谒了文武先师鬻熊,赏玩了荆山楚水,穿街过巷视察了楚都丹阳,又到酒坊亲尝了新酒。周公对谷子酿酒,盛感惊奇,赞不绝口。欢迎酒宴上,熊绎用他刚刚为之更名的楚酒侍奉周公,又以端公舞为之助兴。乐舞演绎“苞茅缩酒”时,周公走下宴席,亲手执匜滤酒,并盛赞楚酒乃天下绝品。以处事周全著称,曾经亲拟酒礼的周公,竟也大发感慨:要世居楚地,以酒为伴。直惊得席间人心惊胆战!

游历与宴饮还远没尽兴,周成王的令使就到了丹阳,要周公即刻起身还朝,成王将在城外迎候。周公奔楚后,不出周公所料,成王真就查抄了他的府邸。抄家时,成王意外发现了周公的代死祷书。成王少时多病,几度危及性命,周公经常为之祷告。祷告时,周公祈求以己之亡,换成王之生。成王见之,感激涕零,为自己听信谗言,欲害周公深为懊悔,这便有了遣令使使楚,唤周公还朝之举。

熊绎见周公偏好楚酒,其还朝时,便以九车楚酒相送。周公回到京师,成王果真迎到城外。见一路马车逶迤而来,成王问所载何物,周公舀酒奉以成王,成王一饮而尽,连呼好酒,并挽起周公的手,又唤来恩师熊狂,直抵后宫,设席饮将起来。酒至半酣,成王盛赞周公献酒之举,却责怪熊狂有佳酿而不献,以至熊狂赧然不已。成王当席赐名楚贡,并将周王室用酒,交由熊狂全权操持。

其后不久,宛如长龙的运酒马车,时常带着一路的酒香,络绎不绝地从丹阳驶往京师。各诸侯国闻之,纷纷效仿成王,也往楚国采集王室用酒。在楚酒直抵周王室及至中原之时,楚地的酿造业也便空前地兴盛起来,楚国在诸侯国中的地位更是节节攀升。如此之情形,居然历时三百年而不绝。

此时的楚酒已有多个品牌,敬献周王室的叫楚贡,诸侯国用酒叫楚酒,楚人自用叫丹阳春。后来酒坊迁至凤山,人称楚酒坊,丹阳春也更名为楚园醇。酒坊南迁,是因为丹阳城及至周边,地域狭隘,人口剧增,而凤山地广人稀,又临近鸣凤河,离丹阳城只有六十里。鸣凤河两岸皆为丹霞地貌,其水较百井山上的井水更适合酿酒。酒坊南迁后,楚酒品质更优,产量骤增,供酒能力随之增强。以至整个凤山,及至沮河对岸的东庄坪(今远安县城),一时之间,酒车如云,马嘶如潮,糟香冲天!

春秋初年,诸侯国崛起,周王室衰微,华夏大地战事频仍,楚国国力明显增强。公元前706年,楚王熊通率兵攻打随国,斥令随侯要挟周桓王擢升他的爵位,桓王不允,熊通于前704年自立为武王,开诸侯国称王之先河,并欲争霸天下,问鼎中原。自此以后,楚国不再向周王室贡酒,各诸侯国因为战事,也无法再到楚国采酒,但随着楚国疆域面积的扩大,属民的与日俱增,楚酒产量及至需求依然雄健。

楚都由丹阳南迁郢城后,楚酒便开始走下坡路,楚酒坊也几度被毁,但其酒脉依然延续至今。

随着楚国的不断强盛,“辟在荆山”的丹阳城,已载不动楚人“问鼎中原”的雄心。公元前690年,楚武王崩逝,文王赀继位,将楚都迁往郢(今荆州纪南城),史称郢都。郢距凤山将近三百里,文王下令在郢城再造酒坊。新造酒坊与楚酒坊规模和产量皆相当,或许因为没有鸣凤河,酿出来的酒,终也不如楚酒坊。楚王室及至郢城僚庶,还有此前的老主顾,有不畏跋涉者,依然往楚酒坊采酒。

公元前575年,楚军驰援郑国为晋国所败,楚国自此雄风不再,郢城还曾两度陷于敌国。公元前223年,秦将王翦、蒙武大败楚军,占领郢城,楚王负刍被俘,存续八百余载的楚国被灭。秦军席卷楚地时,楚酒坊也曾遭到劫掠,但也就是抢了些酒喝,打破些坛坛罐罐,楚酒坊依旧伫立在鸣凤河畔。秦设楚郡后,楚酒坊尽管失却了往日的兴盛,却依然在为楚旧民酿造着旧梦与新欢。

在其后两千多年的王朝更迭中,因为远安贫瘠、偏远而封闭,不是新旧王朝争夺的焦点,楚酒坊没有受到太多冲击。但在李自成起义和抗日战争中,楚酒坊两度被毁。明朝末年,远安成为李自成与明王朝拉锯战的局部战场,楚酒坊与县衙一样,在战火中被夷为平地。抗日战争中期,远安地处抵御日寇进犯大西南的最前沿,历经三百多年重建的楚酒坊,被驻扎在当阳的日军损毁殆尽。

新中国成立后,远安在楚酒坊遗址旁兴建远安县酒厂,以原楚酒坊的酿酒师为师,仍以鸣凤河水为水源,生产散装白酒和一种叫“醉仙酒”的瓶装酒,其品质广为世人称道,成为楚先民后裔的钟情之物。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远安在楚酒坊旧址兴建远安县黄酒厂,所生产的“远安黄酒”被誉为“最好喝的酒”。本世纪初,县属国有企业实行民营化改制,楚园春酒业也便在世人的翘首以待中,在楚酒坊的故地上应运而生!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楚园春酒业以楚先祖“筚路蓝履、以启山林”的开拓精神,“问鼎中原、争霸天下”的雄心壮志,成就斐然地走过了数十年的历程。在即将开启的新的征程上,必将以“飞则冲天、鸣则惊人”的矫健之姿,奋力实现“翱翔九州、誉满华夏”的伟大构想!

这正是:千淘万漉仍从容,只缘植根沃野中。帝王将相皆不在,唯有楚酒笑东风。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