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肖哲的头像

肖哲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06/30
分享

雨的杂感

雨有“四季”,春雨柔滑,夏雨粗犷,秋雨苍凉,冬雨肃杀。

因为人的缘故,雨也有了“喜怒哀乐”。

民谚有“春雨贵如油”的说法,这是祖祖辈辈“靠天吃饭”的庄稼人对春雨的期盼和欢喜。没有衣食之忧的文人们也爱着春雨。明代大臣、文学家解缙写了一首打油诗《春雨》曰:“春雨贵如油,下得满街流,滑倒解学士,笑坏一群牛。”又索性自号“春雨”,可见是喜欢得不得了。于是,“春雨”也就成为了人们心头的“喜雨”,有了温暖的底色。

夏雨遍地流,夏季也是多雨的季节。如果要听雨打芭蕉淅沥之声,至少要等到初夏时节,人们据此改编成极富南国情趣的民间器乐曲《雨打芭蕉》,以流畅明快的旋律表现人们的喜悦之情,给人一种雨后清新流畅活泼的感觉。夏季的天气多变幻,象如梦如幻的爱情。唐代刘禹锡呤诵《竹枝词》时应该是身处盛夏,才能把青年男女之间似无却有的情愫写的分外动人,如“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般既挠人又美妙,如咬甘蔗般,咀嚼在嘴中甜在心里。夏雨让人联想到了热闹,也就有了喜乐的感觉。

秋天自古就有“春女思,秋士悲”之说,秋瑾吐出“秋风秋雨愁煞人”的一声长叹,更让人觉得苍凉寂寥。文人们不喜“秋雨”,明代韩邦靖《秋雨》诗曰:“雨到秋深易作霖,萧萧难会此时心。”于是,“萧条最是荆州客,独倚高楼一醉吟。”的悲凉之情油然而生。庄稼人也讨厌“秋雨”。如果是秋高气爽,丰收正当时;碰上秋雨绵绵,眼见着果实烂在树上,掉在地里,那就会愁坏了庄稼人。

民间有“冬天打雷雷打雪”之说,意思就是,冬天打雷时空气湿度大,易形成雨雪。还有“雷打冬,十个牛栏九个空”之说,意思是说,冬天打雷,会导致天气阴冷,冰雪多,连牛都可能被冻死。因此,人们对“冬雨雪”是厌而恶之,避之犹恐不及。即便是喜欢玩雪的小孩们,也讨厌冬天下雨,因为在他们眼里,下雨就无法形成有效的降雪。历代文人对冬雨的描述也带有着丝丝的怨气。宋代苏辙在《寒雨》一诗中写道“江南殊气候,冬雨作春寒。”感叹一场冬雨让刚刚萌芽的春意又缩回了地底。甚至有人感叹“潇潇一晌残梅雨,独立无情绪。”(《虞美人·冬雨》),在冬雨的淫威下完全无能为力,只有无可奈何。

雨有“四季”不过是自然现象;但生出“喜怒哀乐”四情,却是人们“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托词。正如汪国真在《雨的随想》中所说:心晴的时候,雨也是晴;心雨的时候,晴也是雨。

不如随性一点。下雨了,就用阳光的心情当伞,来抵挡生命的风雨。雨大了,索性就让雨水把自己清洗成为一个明净的人。


首发于《长沙通讯》2020第12期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