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夏雨的头像

夏雨

网站用户

小说
202505/16
分享

“春羽”计划+幸福之家+夏雨

(一)

云灰蒙蒙地压着桂枝梢儿,雨点丝落在脸上、鼻子尖、眼睛里。

李娭毑五十多岁,身体硬朗,走路跟踩单车一样,噔噔噔的,手里牵着孙女陈晴。她的皱纹里镶着水珠,刚出门就有了,但她就是不拿伞。她从不肯信天气预报说的小雨转阴,那不还是阴天嘛!她的脸上还带着一种诡异的兴奋,这点兴奋甚至将那些水珠从缝里挤掉了,手里的老茧刮得陈晴手都红了。走进村长家,她脸上的皱纹就变得更加扭曲,跟被禾叶子切出来的一样深。

“志兵呐,我听说要重新评幸福之家了?”李娭毑的眼睛亮得吓人,起码陈晴只在她打麻将胡牌前见过这样亮的眼睛。

被叫志兵的是湘韶村的村长,陈晴常见,毕竟就是邻里屋后的,他还在麻将馆对面砌了间卖农药的小房子,哦,不能说卖,陈晴爸说,那是国家送他们农民的,他们的地每年也送钱嘞!这时候陈晴还不认识什么村长,她只知道兵伯伯,李娭毑捏了她一把:“叫人呐!”

“兵伯伯!”

“诶!晴晴放学啦?”

在他们这里,和小孩子聊天的话题永远都是上下学或者考试怎么样,不需要他们回答,因为大人总是忙得很,能和你客套一句都是和蔼可亲哩!

“集中姨,是这样,去年幸福之家不是评滴谭增一屋吗?他屋里,唉,你也晓得……”

兵伯伯的声音小了,两个人跟抗战片里的秘密特工一样讲话,但陈晴知道,整个大洲上组的人都知道。她是听打麻将的娭毑们说的,谭增叔叔跟他老婆离婚了。课本里说了,幸福就是幸福家庭,家就是父母和孩子,他们家离了婚,就不算幸福了。

“那今年?”李娭毑总算矜持了一些。

兵伯伯没有作声,他看了陈晴一眼,摸了摸她的脑袋:

“陈亮陈永过年回来吧?”

李娭毑现在比胡了两把牌还要高兴,连声说回来回来,哪年不回来,到时候来家里喝茶啊!陈晴不明白那二十块一斤的茶有什么好喝的,她偷偷泡过一回,苦得很,可她也跟着高兴,因为过年爸爸妈妈要回来了,这是今天她听到的最好的消息。

腊月廿四过小年,陈晴爸妈背着大包小包的年货回家了。

陈永又胖了,将年货收拾在客厅里就开始喘粗气:“这蛇皮袋子里是下面送来的脐橙,甜的很!还有,下面的荸荠子,今年荸荠长的又大又甜。”他们说的下面,是指省南的地方,方言里总是有些奇特的代称。

陈晴每年暑假都会被接去爸妈打工的地方度假,说是度假,其实就是把门一关,小孩子关在出租屋里写作业,开学又送回乡下爷爷奶奶家。这种带孩子的方法是他们那里常见的,既避免了小孩子成为留守儿童,又不用送他们去城市里上学。小孩子嘛,在哪读书都一样,大了再考虑以后的问题。

距离陈晴上次见爸妈已经五个月了,陈晴拍拍陈永的啤酒肚,和她妈说:“妈,爸爸肚子跟篮球一样,你喂的。”

这时候大人们就笑,夸他们老陈家娶了一个贤惠媳妇,陈永也笑,搂着老婆的腰夸自己老婆手艺好。

“呲”一声,是汽车刹车的声音,陈晴上学路上偶尔听到,这还是第一次有小汽车停在他们家地坪里,来做客的人说,是北京现代,车屁股后面有“北京”两个字。大伯母从副驾驶下来,一身雪白雪白的,大冬天却光着腿,穿着一双白色的长靴,领口是白色的毛,连包都是闪亮亮的白。

哪来的明星!

大洲上组可没有出明星,是她伯伯陈亮买了小汽车。李娭毑的眼睛不能用亮来形容了,是发光,看着他大儿子开心得不得了,邻居娭毑爷爷都说,“你生了个好崽啊!”

陈晴不是很喜欢这句话,明明她奶奶有两个儿子!老糊涂了都是!

“爸爸,我的红包呢?”

陈永烦躁地从兜里掏出一个皱巴巴的红包,那是陈晴外婆给的,每年他们回家路过外婆家时就会捎上,外婆的红包总是陈晴过年间收过最大的,也是陈晴她妈不会收回去的红包。

“红包红包,就惦念着你的红包,你的红包全是我做的人情!”

“你那点人情值多少?每年我娘给你们老陈家的红包都倒贴,你什么时候对我们家客气一点?”

陈晴对他们两口子吵架一点儿也不在乎,年年如此,爷爷奶奶姊妹多,每年姑奶奶姨奶奶家贴出去一堆红包,大人们讲究一个客气,把红包交给小孩子,然后回家后小孩子再交给父母,所以你往人人家里一看,每个去拜年来拜年的人都带着一个小孩子,老人不是说嘛,成家立业生小孩,那个没结婚的叔叔三十岁了还被自己妈妈骂呢!

这时候也没人注意陈永一家的年货了,男人们从口袋里端出香烟、槟榔,纷纷笑着迎上陈亮,问:“亮哥在哪发财啊?”

女人们围着大伯母夸赞道:“张金你嫁了个好男人!”

陈晴识趣地把脐橙端去厨房切好,荸荠洗好,端上桌子,再把刚才的瓜子壳扫掉,陈永默默看着这一幕,心想:算了,发财算什么,还好他有个省心的女儿。

他有个省心的女儿哩!

过完小年过除夕,白天陈家的两个媳妇就开始忙里忙外,李娭毑抽了个椅子坐在太阳底下看着两个儿媳妇做事,脸上是悠闲的笑,陈晴陪在她边上,搞不懂为什么她妈妈搞卫生做年夜饭,大伯母递抹布递扫把,就因为大伯母买了肉买了酒吗?她妈妈也带了菜啊!

“娥子,夜里头搞个火锅?”

大伯母提议道,家里人、邻居屋都这么称呼陈晴妈妈,以前陈晴以为她的妈妈是天鹅,上了学才知道,世界上不止有天鹅,还有飞蛾,飞蛾扑火的蝶。

“要得要得!”冯章娥没有说话陈晴就先答应了。

搞火锅好啊!搞火锅她晚上就少洗几个碗啊!天知道年夜饭重油重盐的碗多难洗,放着一会儿就垢了。

同样悠闲的还有对面屋的周家奶奶,她对李娭毑说:“集中啊!你屋里搞得好吧!今年幸福之家是你们家了吧!”

李娭毑不说话,看着她笑,过年了,大家笑呵呵的。

过了年,陈家没有评上幸福之家,因为谭家反对,陈亮陈永一年到头除了过年,都不在家里尽孝,不能评。可给李娭毑气了好几天。这里的谭家不是离婚的谭增叔叔家,是他们的旁支。大洲上组里一共十二户人家,陈、谭占了大头,好几家都是太爷爷辈的亲戚,太爷爷儿子多,儿子长大了就得自立门户,所以光谭家,就有三个谭家,反对的是村里最讨人嫌的谭石叔叔家,他列举了一堆说法,兵伯伯被念得烦了,加上他歪道理很多,那一年幸福之家落在了谭石叔叔一家。

这名头一评,谭石可扬眉吐气了,天天在村道上用鼻孔看人,说自己对父母多好,给家里看生意怎么怎么厉害。

连陈晴一个小学生都知道,那点生意不过是一个小卖部,家里仓库搬进两台麻将机改成麻将馆,就是他口里的生意,实际上除了爱抽烟的老流氓,没有人爱上他家打麻将,就连他的小卖部,也只有他三个儿女的朋友愿意光顾一两块钱的辣条和汽水。陈晴不爱去,尽管她也很喜欢辣条和汽水,可谭石家有一条收养的黑色野狗,陈晴每次放学踩单车回家路过这里时,那大野狗就追着她跑,要不是陈晴踩得快,估计要打好几针狂犬疫苗,她宁愿去远一点的商店。

毕竟她最怕打针了!要好多钱!

李娭毑没拿到幸福之家,天天跟玩得好的周娭毑还有吴娭毑咒骂:“那个谭石,天天事也不出去做,田也不种,我昨天去地里看,还是他爷娘种,懒得出奇,三个小孩子也只有大的上学了,两个小的连幼儿园的钱都舍不得掏。”

终于,陈晴暑假被接去父母身边前,李娭毑红光满面地对陈晴说:“明年幸福之家就是我们家啦!你可不要学那个谭石叔叔,好吃懒做,出去打牌都欠二三十万!”

那天考完试,陈晴路过谭石的小卖部,看见里面的娭毑爷爷拿着扫把打谭石,眼泪是苍白色的。这一幕深深地嵌在陈晴脑海里,并发誓,她一定不会好吃懒做的,毕竟谭石家只有两个老人和三个不能动手的小孩子,她家可是有六个大人,这不得被打死!

至于谭石老婆,那个神秘的外地女人,陈晴从未见过,麻将馆里的说法是,他家可怜的两个女儿和一个男孩不是一个妈妈肚子里出来的。

陈晴庆幸地想,还好这年她是看着弟弟从妈妈肚子里出来的。

(二)

农村人要多,还得是过年,陈晴上了初中后就更喜欢过年了,因为现在连爷爷奶奶这边亲戚给的红包也归陈晴自己了,因为她有了弟弟了!

抱着弟弟去拜年,亲戚们把红包分成两份,这样陈晴她妈就只会上缴弟弟那份,陈晴留着的就作为她新学期的零花钱。至于弟弟,陈晴才不可怜他呢,他还是个只会吃奶和哭喊的娃娃哩!

一旦钱到了口袋里,不管是大人还是小孩子,干活都有劲了,除夕夜陈晴刷碗都快活起来。

“集中你有个好孙女!”

吃过年夜饭就要守岁,邻居里也会串门,客人看着在厨房里忙活的陈晴,如此羡慕道。李娭毑也乐呵呵的,她已经连续拿了三年的幸福之家,谦虚地说:“女孩子嘛,就得锻炼她干活,不然以后哪个婆家要喽!”

农村的孩子早当家,有弟弟的姐姐半个妈。上了初中,陈晴更通透了,她可不觉得刚才邻居的话是夸赞,也不觉得自己奶奶的话是对的,细数想来,从她能干活起,她就莫名多出了一个婆家,她也反问过,为什么她哥哥就不用干活?当时李娭毑怎么说的?说将来他会讨老婆,你是给人家做老婆的,自然要学会干活。

是的,陈晴有个哥哥,堂哥,叫陈楠,比陈晴大一岁,陈亮的大儿子。以前的八口之家变成了十口之家,陈晴的弟弟出生后,大伯母也给陈楠添了一个妹妹,那一年,二孩政策刚刚开放,原本这个要罚款的妹妹也不用生下来就带着债了,陈亮一家对她很是宠爱,因为陈家信奉“儿女双全”的道理。

不管是陈晴还是陈楠都很是羡慕这个最小的妹妹,当然,最羡慕的还是陈晴。

小妹取了一个很好听的名字,叫依晨,小名夕夕,朝晨晚夕,一天中最美好的两个时刻,而且随大伯母姓张。陈晴感觉她就像是跳出了陈家的存在,幸福的象征,有富足的爸妈,喜爱她的哥哥,甚至连陈晴作为姐姐,都愿意宠溺她。所以当弟弟妹妹同时哭喊起来时,陈晴总是先去抱这个陈家的小公主,至于她的弟弟,他就像对陈晴的诅咒,陈晴敷衍地哄两句,哄不好就丢给妈妈了,毕竟家里最会带孩子的,有陈晴妈妈,还有就是陈晴了。

这就是大人口中的“好孙女”、“好女儿”,未来的“好老婆”。

每次过完年,李娭毑最关注的就是幸福之家的评选,不过她已经经营了连续三年的幸福之家,今年她倒是愿意暂时让位一下了,于是这一年幸福之家又落在了谭家,不是谭增也不是谭石,是谭家最不起眼的旁系谭轩一家,他也是大洲上组最边缘的家庭。

谭轩的母亲,王娭毑,是很远外地嫁过来的,不会说普通话,只会说最难懂的外地方言,年轻的时候几乎没人愿意和这个外来媳妇聊天,聊不懂啊!现在好了一点,起码连蒙带猜大家知道她说什么了,可惜,这个幸福之家谭家再次没有抓住,因为王奶奶她不喜欢女孩。

王娭毑也有两个儿子,大的有出息,常年在外赚钱;小的在家里帮忙种地,偶尔给附近打点零工,日子算过的去。大儿子生了她家的独苗苗孙子,小儿子谭轩却生了一个孙女,于是王奶奶看谭轩叔哪哪都不顺眼。

这天,谭轩的小女儿又在哭了,大老远陈晴就听到了王娭毑的咒骂:“哭哭哭,就知道哭,年刚过,福气就要被你哭散了。”

陈晴和陈楠站在他们家门口进也不是,走也不是,谭自辉看救星一样看着他们。

“娭毑,我跟陈楠他们带妹妹出去玩了啊!”说完飞快地抱走了妹妹。

走时还能听到难懂的咒骂,大概意思是说谭自辉身为长孙天天不学无术,跟在人好学生后面一点好样子都没学到。谭自辉比陈晴小一岁,他们三个是大洲上组这一辈里最大的孩子,其中陈家两个最会读书,人人见了都要说一句:“集中屋里有两个好孙。”

这句话是陈晴靠拼命念书挣来的,陈家对父辈的偏心她要靠念书给陈永挣回来,至于女孩子嫁人的刻板观念,她相信,以后她也能挣回来。

谭自辉在家时还能替妹妹减少火力,上学后,他不能天天回家,慢慢的,王娭毑刻薄孙女的事情传到了村委会,兵伯伯给她做了好几次思想工作,那尖利的哭声才少了,幸福之家自然也取消了,颁给了老实本分的一家人,家里儿女在外工作,两个老人相互扶持种田,孙女在城里上高级托管班,用不着他们操心。

有次放月假,陈晴回来拿换季的衣物,听到李娭毑在路边和人聊天,她已经不常去麻将馆了,陈爷爷的帕金森近年严重,家里离不开人。

“谭增家那媳妇没回娘家?”

“没有,听说离婚了,但为了孩子,他媳妇在村里小学当了个老师,平时带着孩子,看着老人,谭增在城里打工,给她赡养费和工资。”

“要我说这样也很好了,老大不小了,再找一个?家里两个孩子怎么办?凑合着过也挺像样的,过年我还看见谭增开了小汽车回来呢!白色的,我儿子说,比陈亮的还贵。”

“如果他们没离婚,说不定幸福之家也能评上,你说是吧集中?”

李娭毑表情不怎么好看,可起码人家有媳妇在家帮衬,哪像她,一个人在家照顾老头子,孙子孙女放假回来除了陪她吃两天饭,什么也不是。

什么也不是!

“我两个儿子都儿女双全,老大会赚钱,老二孝顺,孙子孙女都会读书,明年幸福之家肯定又是我们家了!”

明年,村里取消了幸福之家的评选,改评卫生之家了,每天天刚亮,李娭毑就拿着扫把在地坪里走来走去,走来走去。

(三)

“诶?晴晴回来了?放寒假了?”

十几年,陈晴上了大学,大家问候小辈的方式依旧如此,陈晴笑着打招呼:“兵伯伯好,大学放假早。”

农村合作社的小房子扩大了一点,大门口的前台柜子里早已不卖农药了,村长坐在后面,热情地招呼着拉行李箱的陈晴。

“大学生好啊,咱村里就是要多出大学生,这样你奶奶也不用种地了。”

前年家里就提出过让李娭毑把大田租给村长种,留自己家吃的就好了,原先一亩还补贴多少钱呢,现在是看不到什么了,做儿子的每年都给赡养费,别干活把老人累着了。或者把地荒着,等孙子大了就建点小别墅,总比比城市里买房子要便宜。

不止他们家这么想,大洲上的人都这么想,家家都有地,家家都有子女,人多了就要住啊!于是村里多了不少新房子,家家地坪里停着小汽车,万把块的,十万把块的,大的小的,黑的白的红的,汽车已经不稀奇了,陈永也买上了一辆北京现代,矮矮的停在陈亮的SUV边上,如同陈永永远都站在陈亮边上。邻里小孩子更多了,好些都是第一次回老家——现在流行把老人带去城市家里过年了。

反正家里的地从不让她操心,陈晴同村长喝了杯茶,又拿出社会实践的证明问兵伯伯什么时候有空盖章,得到现在就可以的回答,陈晴松了一口气,谢过对方后就继续往家里走。

李娭毑看到拖着行李箱的陈晴别提多高兴了,这可是陈家的第一个正经大学生。

“你回来啦?快让奶奶看看,哦呦,又漂亮了。”

时代在进步,娭毑爷爷们都使上了智能手机,普通话普及了起来,李娭毑也不例外,大家都开始说着带方言味道的普通话。陈晴觉得别扭,用纯正的方言捡了些大学的趣事和她聊。

“好啊,好啊,大学好好读,毕业了找个好工作,再找个好人家,不知道奶奶能不能喝上你的回门酒。”

李娭毑已经六十多岁了,不知是不是人老了总爱谈论生啊死啊,陈晴宽慰了她几句,心底里想的是:反正她自己是三十岁之前不会考虑结婚的事的,她可不想去给别人家当免费洗碗工。又想起刚才路上和村长聊天,陈晴问:“听兵伯伯说,今年又要评幸福之家啦?”

目光浑浊的老人更加开心了。

“是啊,他和我说了,到时候肯定评咱家的,除了咱家,还有谁家比咱幸福?儿孙都长得俊俏,有出息。”

出息吗?陈晴不这么认为,村里的教育资源比不上城市,她上高中后就发现了差距,拼命高考才念了个二本,至于陈楠?他看到差距后就放弃了,浑浑噩噩上完高中去读大专了,念的陈亮一个专业,跟在陈亮后面实习,也算子承父业吧。更别提她那个不上进的弟弟和公主妹妹,要他们念书就和上刑一样,陈晴并不觉得这样的日子算幸福,但老人这么认为,她也就跟着附和了。

年三十,依旧是陈晴她妈做饭,以往大伯母还会打点下手,现在是陪着李娭毑嗑瓜子,陈晴跟在妈妈后面洗菜帮厨,陈亮和自己的朋友们在地坪里支了一张桌子打牌喝酒。陈永站在旁边看着,他从不试图挤进他哥哥的圈子,人把自己的日子过好就好了。

但他的女儿不一样,陈永有的没的就提两句陈晴,说小孩子不争气,以后还要跟着叔叔们学习才能有出息。陈晴站在厨房的窗前看着他们,她知道,陈永又要开始做人情了,欠的却是陈晴。

天暗,主客尽欢,各回各家吃年夜饭,守岁的时间长,免不了又要出来耍,几个邻居来陈家聊天做客。和往年一样,陈晴收拾了碗筷进厨房,外面的烟火爆竹夹杂着小孩子的欢声笑语,吵吵闹闹的,然后屋里,大人们也真的吵闹起来。

大伯母边哭边质问陈亮手机里转账的对象是谁,陈亮喝了很多酒,面对女人的无理取闹感到厌烦,却也知道只能说是同事。

“同事?会给你发想你了的女同事?陈亮!你今天不把这件事说清楚这个年就别过了!”

“那就都别过了!没有我养着你!你能过这么好的日子?”

“我给你生儿育女,每天把家里收拾得干干净净,是我不想工作吗?是你说我只要在家照顾你就行了!”

······

他们吵架的声音很大,陈永在一旁劝着陈亮和嫂子道歉,陈楠也质问着他爸有没有做对不起他妈的事情。李娭毑?李娭毑一直在哭。陈晴面无表情地刷着自己的碗筷,她想,幸福之家或许就是个诅咒。

糟心年糟心过,过完年人依旧。

陈晴年后上学要去城里搭火车,所以她需要跟着陈亮一家进城借住几天。陈亮在城里买的是三室一厅的房子,他开车把人放回小区后就住进了公司,陈晴和小妹睡一张床。

过了四五天,陈亮终于回来了,因为公司有个聚会,可以带家属,大伯母听说了,勒令陈亮回来带她一起去。那天大伯母把陈晴从回笼觉里喊醒,让她帮忙化妆,陈晴原本是想给她化一个温柔一点的妆的,可大伯母说要张扬一点的:“我倒要去看看那个小妖精长什么样。”然后挎着最贵的包,踩着八厘米的高跟鞋,雄赳赳气昂昂地挽着陈亮胳膊出门了。

聚会回来后大伯母终于舒心了,陈晴是暑假回来时才听说了后续,大伯母说陈亮只是犯了每个男人有钱后都会有的错,和那个女人聊了些没距离的话,被诱哄着转了三千块钱而已,以后男人身上没有这么多钱就好了,她还教导陈晴以后有了对象一定要看紧。

陈晴并不觉得这是男人“有钱的错误”,也并不觉得大伯母时不时就化一个“战斗妆”去公司突袭陈亮是看紧男人的好手段,大伯母选择将此事当成从未发生过也许是为了两个孩子,也许是她觉得这段婚姻走到今天不容易,凑合走下去也是好的,陈晴都为这个家感到疲惫。

好不容易又到新年,陈家两兄弟喜气洋洋地带着孩子回家过年,并向老母亲保证今年的幸福之家一定是他们老陈家的,李娭毑举着酒杯乐呵呵地笑,她也不知道自己笑什么,或许是高兴自己儿子媳妇一个不少,又或许是高兴今年幸福之家是自己的,总之阖家团圆她已经感觉很幸福了。

这年,全面小康,家家都是幸福之家。李娭毑真的不种地了,看着每户人家门口的“幸福之家”,她找了个水壶,没事就跟村里的娭毑们去村广场跳广场舞去了。

——正文完——

真实姓名:赵晴

联系地址:辽宁省鞍山市铁东区平安街43号鞍山师范学院

就读高校:鞍山师范学校

专业:汉语言文学(师范)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