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席波的头像

席波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07/04
分享

秋韵岳家寨

在太行的壮丽山河间,岳家寨宛如一颗遗世明珠,镶嵌在晋冀豫三省交界的深山中。这个秋天,我踏上了这片神秘的土地,开启了一场与岳家寨的浪漫邂逅。

清晨7点,我们从太行五指山出发,一路向着岳家寨疾驰。车内弥漫着期待的气息,窗外的景色如幻灯片般快速闪过。往年此时,岳家寨总是游客如云、人山人海,可今年却有些特别。当我们接近9点到达时,发现景区内格外安静,寥寥无几的游客让我们不禁心生诧异,不过,这份静谧也为我们的旅程增添了几分独特的韵味。

岳家寨,原名下石壕村,位于平顺县北部河谷,浊漳河南岸。它就像一个隐匿在深山里的世外桃源,距离石城镇10公里,地理位置十分独特。这里山多坡广,整个行政村仅有39户人家,97口人,却坐拥140亩土地和6300亩山坡,地广人稀,也正因如此,它保留了最原始的自然风光和淳朴民风,被外界誉为“世外桃源”。

车子缓缓驶入,远远便能望见古寨里顺山开辟的层层梯田,在秋日的照耀下着绿披红,仿佛一幅天然的水彩画。建在悬崖边上的石屋错落有致,村民们悠然自得地忙碌着,眼前的景象,像极了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停车后,我们循着简单的标识,踏上一层层石阶。秋霜像是一位神奇的画家,将层林尽染,宁静的古村在秋阳的轻抚下,显得祥和而安然。

山间的红叶在绿树的点缀下,显得愈发夺目。黄栌渐红,如天边的火烧云般绚烂。金灿灿的野菊花肆意绽放,为这秋景增添了一抹明快的色彩。还有那红彤彤的柿子,挂满枝头,像是一盏盏小灯笼,把岳家寨渲染成了一片七彩仙境,让人沉醉其中,手中的相机一刻也停不下来,只想将这美好的瞬间一一珍藏。

走进村子,一座座古朴的石头民居映入眼帘。这些民居因形就势、错落有致地建在悬崖上,房顶上覆盖的不是常见的瓦片,而是一大块一大块的石片,充满了原始而质朴的美感,这在其他地方是很难见到的独特景观。村里的石街、石桌、石凳、石磨、石碾,构成了一个充满诗意的石头世界,每一块石头都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故事。

在村子中央,有一棵千年老榔树,它是岳家寨的守护者。最初,它也不过是从石缝里钻出来的一颗小树苗,历经一千多年的风霜雪雨,如今已参天耸立、枝繁叶茂。它见证了岳家寨的兴衰变迁,承载着村民们的记忆与情感。离古榔树不远,是八路军银库旧址。抗日战争期间,八路军129师在这里设立了晋冀豫抗日根据地,刘伯承率部队曾在此设立卫生院和银库。抚摸着那些古老的墙壁,仿佛能感受到当年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先辈们的英勇与坚韧令人肃然起敬。

从村里出来,我们沿着新修的栈道顺着山脊往山上攀爬。一路上,秋风拂面,带来丝丝凉意,混合着泥土和草木的芬芳。我们翻过了几个山头,站在高处俯瞰,整个山寨和远处的山峦尽收眼底。此时的岳家寨,正展现出它最为美丽诱人的一面。鲜艳的红叶开遍了漫山遍野,红得似火,艳得像花,一簇簇连成一片,仿佛是被大自然用最浓烈的色彩涂抹过。满山的黄栌枫叶流丹,层林尽染,金黄的野花与梦幻的棕色相互辉映,深绿与火红相互交织,这斑斓的色彩如同一股汹涌的浪潮,向我们扑面而来,让人目不暇接。

从山上返回,我们来到了悬崖居。一位80多岁的老人热情地和我们打招呼,邀请我们到他家做客。走进老人的院子,一种质朴的生活气息扑面而来。我们参观了他的家,简单却整洁。老人还拿出了刚从树上摘的梨子招待我们,这些梨子虽然肉质较粗,但水分充足,咬上一口,酸甜的汁水在口中散开,满是秋天的味道。我们也买了一些梨子,想要把这份秋日的甜蜜带回家。

在悬崖居下,我们还探访了一处民宿。民宿依崖而建,下临深壑,面朝群山,地理位置绝佳。整个石砌的房屋和院落布局精美,干净别致,每一处细节都透露着主人的用心。想象着在闲暇时光,住在这里,清晨被第一缕阳光唤醒,推开窗便是满目青山;夜晚伴着虫鸣和风声入眠,仿佛生活在仙境之中,该是多么惬意的一件事。

然而,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由于时间有限,我们不得不结束这次岳家寨之行。带着满满的不舍,我们与悬崖居告别,与岳家寨告别。但岳家寨的秋韵,那些斑斓的色彩、古朴的石屋、热情的村民,都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成为我心中一段难以忘怀的美好回忆。我知道,未来的某一天,我一定会再次踏上这片土地,续写与岳家寨的故事 。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