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席波的头像

席波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08/19
分享

寻幽藏龙涧

在济南历下的南部,藏龙涧静静隐匿于大地的褶皱之中,它与济南奥体中心近在咫尺,却似与尘世喧嚣隔绝,保留着大自然最本真的模样,是城市周边一处令人心驰神往的徒步胜地 ,宛如历下大地上一颗未经雕琢却熠熠生辉的明珠。

藏龙涧,承载着岁月深处的神秘传说。遥想远古,大禹治水,在此地追杀掌管降雨的恶龙。那恶龙被追至山涧,走投无路,慌乱钻进山洞,却因洞浅,龙尾外露。大禹一把抓住龙尾,用力拖拽,恶龙拼命挣扎,龙爪在山间乱抓,身体剧烈晃动,一番惊心动魄的打斗后,恶龙终被擒获。后来,人们便将这山涧命名为藏龙涧,山涧中的山洞称为龙洞。这个传说,为藏龙涧披上了一层神秘的纱衣,也让它在历史的长河中更具传奇色彩。

自古以来,藏龙涧就吸引着无数文人雅士、英雄豪杰。从宋代大文豪苏轼与其弟苏辙,到晚清名臣丁宝桢,再到大名鼎鼎的陈毅元帅,都曾涉足这片山水。古时济南八景,锦屏春晓独占鳌头,描绘的正是藏龙涧一带的绝美风光。在古代文人眼中,这里的美丝毫不逊色于趵突腾空的趵突泉、明湖泛舟的大明湖,是历下大地自然与人文交织的瑰宝。

藏龙涧的美,是一种野性而纯粹的美。四周群山环抱,层峦叠嶂,危峰壁立,仿佛是大自然精心构筑的堡垒。独秀峰上,“锦屏岩”高达八十余米,宛如一面巨大的屏风,岩周松柏苍翠,杨柳垂青,岩壁上繁花艳艳,芳草离离。明代文人刘敕曾描绘道:“丹碧点缀,晓霞掩映,绚若锦屏”,这是对藏龙涧景色最生动的注脚。西峰悬崖上的西龙洞,洞壁镌有佛像,洞顶钟乳石花丛生;东龙洞在东悬崖上,难以攀登,相传有“金瓶”“春晓”两洞,每逢立春,阳气冲出,干叶枯草随之飞扬。龙洞下深谷中,原建有“寿圣院”,虽形式古拙,却金碧辉煌,院内银杏蓊葱,松柏苍翠,古碑数方。宫北向西,双壁若劈,谷深蜿蜒,似龙盘曲。涧内清泉潺潺,悬崖上古木成荫,山花烂漫,二三月间,桃花迷径,旭日东升,蜂蝶起舞,鸟儿欢歌,处处洋溢着生命的活力,宛如一幅绝美的山水画卷,展现着历下大地的自然馈赠。

一个周日,一群热爱自然的驴友相约来到藏龙涧,开启徒步穿越之旅。出发前,天空阴云密布,让人不免担心,但车子驶入高速公路后,天气逐渐放晴,仿佛大自然也在欢迎他们的到来。将近九点,驴友们抵达龙洞村,从这里正式开启了这场探秘之旅。

尽管藏龙涧山高涧深,却阻挡不了驴友们的热情。济南、泰安、莱芜等周边地区的驴友纷至沓来。一时间,狭窄的通道如一线天处,人潮涌动,拥堵不堪,通行时间大大延长。但这丝毫没有影响大家的兴致,人气的旺盛恰恰证明了此地的独特魅力,它虽养在深闺,却早已名声在外。

徒步进入藏龙涧,便能感受到它的清凉与宁静。阴翳蔽日,凉风习习,让人忘却了外界的喧嚣与燥热,这里无疑是绝佳的避暑胜地。徒步行程的关键节点是观景台,它位于悬崖之上,是一处天然平台,虽有几层自然形成的台阶,但相对平坦。站在观景台上,藏龙涧的美景尽收眼底,不仅能俯瞰龙洞景区全景,还能眺望远处的报恩双塔。报恩塔建于宋朝,背后有着一段动人的故事:一位秀才进京赶考,路过龙洞寿圣院时疲劳晕倒,幸得老和尚相救。秀才得中后回来报恩,却得知老和尚已圆寂,于是修塔以报恩,报恩塔也因此得名。这段佳话,为藏龙涧增添了一抹温暖的人文色彩。

观景台旁边的峡谷通道极为陡峭,是进入藏龙涧的必经之路。从上往下看,两壁刀削,近乎垂直,令人头晕目眩;从下向上看,近似天梯,上方天空只露出窄窄的一条缝,因此被称为一线天。过了一线天,借助一段木梯,便可下到一百多米深的藏龙涧。藏龙涧两侧悬崖峭壁,危峰壁立,壮观非凡,悬崖上不时出现的山洞,更增添了几分神秘气息,让人不禁对其来由和用途浮想联翩。

沿着驴友们踏出的路线前行至岔道口,有驴友制作的标志牌,左转不远便能看到峭壁中间的藏龙洞。这里已是军事禁区,只能远远观望,不得近前,反而让藏龙洞更具神秘的吸引力。

看完藏龙洞,沿原路返回岔路口,右拐往黑峪方向继续前进。在藏龙涧穿行了大约两个多小时,又艰难地往山上攀爬了一阵子,终于来到黑峪。黑峪是一个极具特色的废弃荒村,居民早已搬出大山,只留下几座废弃的石头房子。随着徒步的驴友日益增多,一户精明的村民发现了商机,在周末和节假日,用毛驴运来食品饮料,在石头房子里开起了饭店,被驴友们戏称为黑峪大饭店。这里虽然地处山巅,运输不便,条件简陋,但饭菜价格亲民,吸引了众多驴友在此就餐休息。

黑峪处于山巅,是一个枢纽,也是折返点,从此右行可以下山,也可回返至藏龙涧继续向上徒步。大多数户外团队都选择在黑峪饭店后面平坦的场院休息和就餐。

下午一点,团队集合,原路下到藏龙涧,继续沿涧上行,穿过几处茂密的丛林,爬到山涧对岸,绕行了两个多小时后,回到出发点,完成了此次徒步穿越的行程。整个穿越时间长达六个小时,全程将近十五公里。

藏龙涧,它是历下大地自然景观的杰出代表,见证着岁月的变迁,承载着历史的记忆。在历下蓬勃发展的今天,它不仅是一处旅游胜地,更是历下人民守护自然、传承文化的象征。它与历下的城市发展相互映衬,共同描绘出一幅传统与现代交织、自然与人文和谐共生的美好画卷,激励着历下人民在新时代继续携手并肩、团结奋进、担当使命,书写更加辉煌的历下新故事 。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