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执念的头像

执念

网站用户

小说
202509/06
分享

最后的忠诚

天空灰蒙蒙的,薄雾如同轻纱一样将峰峦层层缠住。山峰上树木郁郁葱葱,花草繁茂将狭窄的山道都遮盖了。一位老者大约五十左右,头戴黑冠手持拂尘在前。他拨开山道上花草树枝,扶着他身后的人向山顶走去。手持拂尘的老者,可不是普通之人,他是司礼秉笔太监王承恩,崇祯帝最为倚重的心腹。

他搀扶之人,约有三十岁左右。头戴紫金龙冠,身着金黄五爪金龙袍。他就是崇祯,大明王朝的皇帝。崇祯转头轻声问道:“太子逃出去了吗”?

王承恩点点头,沉声答道:“陛下尽管放心,老奴已经安排可靠之人护卫太子,此时大抵已经离开京城”!

崇祯欣慰的说道:“希望他能逃出去,只要太子还在,大明还有希望”。

突然王承恩跑到崇祯前面,跪倒在地痛哭道:“闯贼虽然攻破京都,南方半壁江山尚在我们之手。陛下何不学那赵构,退守南方积蓄力量。不出数年,我们就能剿灭闯贼和辽蕃。只要陛下点头,哪怕老奴粉身碎骨,也要护卫陛下离开”。

崇祯帝苦笑一声,将王承恩扶起道:“朕非亡国之君,然诸臣皆是亡国之臣。退守南方又能如何?凭那些亡国之臣,兴复大明不过是痴人说梦罢了。天下亡在朕手,朕已愧对列祖列宗。如果连杀身成仁的勇气都没了,朕更没面目面对祖宗”。

山间雾气还未散尽,山顶朦朦胧胧,大槐树下崇祯二人向远处望去。山下就是大明都城,那里处处都冒着黑色浓烟。他们知道那是闯贼攻入京城,大肆烧杀抢掠。

崇祯抬起龙袍,擦掉脸上的泪水问道:“皇兄在位重用宦官不理政事,致使国家纷乱辽蕃肆虐。朕知大明内忧外患,一心想重振朝纲。所以朕自继位以来,宵衣旰食勤于政事。无奈流民四起,辽蕃肆虐愈演愈烈,朕最终做了亡国之君。承恩,朕真的做错了吗”?

王承恩跪地不停叩首道:“陛下,老奴不敢说”。

崇祯低头,猛的踢了王承恩一脚怒道:“狗奴才,闯贼已经攻破京都,你如今还有什么不能说的”。

王承恩赶忙赔笑道:“老奴错了,如果言语有不当之处,还请陛下恕罪”。话音落下,崇祯怒气消散点了点头。

王承恩沉思道:“陛下不应诛杀魏贼”。

崇祯怒目圆睁,转头大怒道:“狗奴才,你岂敢胡说八道。魏忠贤结党营私,把持朝政祸害忠良,朕诛杀他岂能有错”。

王承恩抬起头,争辩道:“陛下,魏贼结党营私把持朝政甚是可恶。可是东林党更可恶,他们自诩清流却和江南富商勾结,致使朝廷赋税欠收。朝廷要镇压流民,还要对辽蕃用兵。处处都需要钱财,国库没有钱只能加征赋税。赋税越重,流民之乱就越发严重,久而久之国将不国。陛下若不诛杀魏贼,由他制衡东林党,天下或许还有救“。

崇祯苦笑一声,悲叹道:”他们自诩忠臣良将,原来都是些误国误民的奸诈小人,妄朕如此信任他们“。

王承恩继续说道:”袁崇焕,孙承宗等人虽有微瑕,他们确是栋梁之才,不应问罪诛杀。陛下继位之初,朝廷隐患重重。但陛下急于扭转局面,对忠臣良将苛责过甚,稍有过错就贬职流放。中枢要职更换频繁,势必影响国事“。

崇祯摆摆手阻止道:“不说了,承恩你逃命去吧”!他来到山顶老槐树下,将一丈白绫搭在树干上。然后摘下紫金龙冠,脱掉金黄五爪金龙袍。

他抬起头又看了远处硝烟弥漫的京城,猛的将龙袍撕下,咬破手指写道:“朕自登极十七年,逆贼直逼京师,虽朕薄德匪躬,上干天怒,致逆贼直逼京师,然皆诸臣之误朕也。朕死,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

王承恩跪地,泣不成声道:”陛下自幼由老奴服侍,如今陛下归天,老奴岂能不随身服侍。还请陛下不嫌老奴卑贱,准许老奴一同归天“。

崇祯点点头,弯身将王承恩扶起。他将龙袍折叠整齐放到地上,然后轻轻的将龙冠放下道:”承恩,我们该上路了“。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