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恩的初秋,是被一场场温柔的秋雨涤荡过的,天空蓝得像一块刚刚熨烫平整的锦缎,干净、透亮,不带一丝杂质。贡水河,这座小城的母亲河,仿佛被秋日的晴空浸染,水色愈发湛蓝,波光粼粼,映着天光,也映着两岸的人间烟火。
河岸的老槐树,不知疲倦地绽放着黄澄澄的花朵,细碎而繁密,像一串串金色的风铃,在初秋微凉的空气中摇曳。风一吹,金黄的花瓣便簌簌飘落,铺在青石板路上,铺在茵茵绿草间,为小城的地面铺上了一层柔软的金色地毯。
环卫工人穿着橙色的马甲,推着清扫车,在树下默默地忙碌着。他们的扫帚一下下扫过,将金黄的槐花与斑斓的落叶归成一堆,那“沙沙”的声响,成了小城初秋晨曲中最质朴的音符。他们的身影,与这金黄的秋色融为一体,既是劳动者,亦是这秋景图中不可或缺的一笔。
河水悠悠,穿城而过,滋养着两岸的生机。河边的步道上,渐渐热闹起来。晨练的老人们打着太极、跳着广场舞,伴着舒缓的音乐,一招一式尽显岁月的从容。年轻的父母牵着背着新书包的孩子,慢悠悠地走着,轻声细语地叮嘱着新学期的注意事项,目光中满是关切与期望。晨跑的美女们身着轻便运动装,步伐轻盈且活力四溢,发丝在微风中轻舞飞扬,脸上洋溢着自信与朝气,为初秋小城的清晨增添了一抹亮色。
河岸边,几家特色的小商铺也陆续开门了。“张记早餐”的老板娘系着碎花围裙,在厨房里忙碌地准备着各式早点:热气腾腾的包子、金黄酥脆的油条、香浓可口的豆浆,每一样都散发着诱人香气,吸引着过往行人的目光。
李家油香的摊位前围了一圈人,只见那油香在热油中翻滚着,渐渐变得金黄酥脆,散发出阵阵诱人的香味。老板李大叔手法娴熟,一边和顾客们拉着家常,一边快速地将炸好的油香捞出,放在竹编的笸箩里沥油。顾客们有的迫不及待拿起还冒着热气的油香,咬上一口,外酥里嫩,满脸满足;有的则多买几个,打算带回去给家人品尝。大家一边等着油香出锅,一边聊着天,欢声笑语回荡在清晨的街巷。
街道上,店铺的招牌在晨光中显得格外清晰。服装店的老板将最新款的秋装挂在门口显眼处,色彩明快;五金店的伙计忙着搬运货物,叮当作响;还有那卖本地土产的摊位,摆着金黄的橘子、饱满的板栗,摊主用带着土家话热情地向过往的游客介绍着。空气中交织着食物的馥郁、花草的幽香,还有一缕若有若无的泥土气息,共同酿成了宣恩小城独有的“韵味”。
文澜桥石阶上,摆摊阿婆将最后一把瓜叶塞进背篓。这时,扎羊角辫的小女孩蹦蹦跳跳跑来,仰起红扑扑的小脸夸瓜叶新鲜,说奶奶用它煮的汤好喝。阿婆听后,眼角的皱纹都漾开了笑意,她轻轻摸了摸小女孩的头,将瓜叶递到了她手中。小女孩开心接过,道谢后蹦蹦跳跳跑开。阿婆望着她远去的背影,嘴角挂着笑意,慢慢地背着背篓回家。
文澜桥上的人渐渐多了起来。红漆的“将”和黑墨的“帅”对峙着,楚河汉界间剑拔弩张。穿蓝布衫的老李头捏着颗“马”,指节因使劲泛白,半天都不落子,并非是棋艺不佳,而是刚才被一阵秋风掠过,一片槐树叶“簌”地落在棋盘上,搅乱了他的思绪。
“快点走啊老李!别磨磨唧唧的!”旁边看棋的王大叔急得直搓手。
老李头回过神来,嘴角勾起一抹笑意,轻轻将“马”落在了棋盘上,嘴里呢喃道:“这秋风,还真是顽皮呢。”王大叔见此,眼睛一亮,赶忙凑近棋盘,认真审视着局势,嘴里不时发出“啧啧”声,好像自己也在棋局里激战似的。周围的人越围越多,有摇头叹气的,有拍手喝彩的,文澜桥上顿时喧闹起来,楚河汉界间的杀气,似乎也被这热闹的氛围冲淡了些许。
傍晚时分,夕阳的余晖洒在贡水河上,为湛蓝的河水镀上一层温暖的金色。归家的人们行色匆匆,他们的脚步声与桥上的喧闹交织,有的提着刚从超市买来的新鲜蔬菜,有的抱着给家人带的特色小吃,脸上带着急切或满足的神情,都朝着家的方向奔去。
桥栏边,穿夹克的小伙子刚买了串瞿氏烤面筋,辣得直吸气,女朋友笑着递过纸巾,自己手里却攥着袋剥好的杨氏糖炒栗子,露出黄澄澄的果肉。不远处,卖气球的小贩正把最后几个卡通气球扎成束,牵着线往桥尾走,几个孩子追着气球跑,惊起了桥檐下栖息的麻雀。
惹溪街的烤鱼餐馆亮起了暖黄的灯光,开始准备迎接晚餐的客流。餐馆外,一长排桌椅整齐摆放,土家妹子正用抹布仔细擦拭,为即将到来的客人做着准备。店内,厨师们忙碌起来,将新鲜的鱼处理干净,在鱼身上划出均匀的口子,抹上特制调料,准备放在炭火上烤制。炉灶旁,配菜师傅动作麻利地切着各种蔬菜:红的番茄、绿的青椒、白的洋葱、淡黄的马尔科土豆片,色彩鲜艳,散发着清新的气息。收银台处,老板正微笑着整理账本,时不时望向门口,期待着第一波客人的到来。
空气中饭菜的香气愈发醇厚,那是家的气息,亦是小城最能抚慰人心的气息。
夜幕悄然降临,小城的灯火依次点亮。贡水河两岸的景观灯描绘出河流柔美的轮廓,也照亮了岸边悠然漫步的人们。文澜桥上的灯光璀璨夺目,倒映于水中,随微波轻轻摇曳。音乐喷泉
随着悠扬的旋律翩翩起舞,时而如蛟龙出海般冲向高空,时而又似仙女般轻盈地飘落,水珠在灯光的映照下闪烁着五彩的光芒,溅起层层晶莹的水花。周围的人们惊叹欢呼,孩子们在喷泉边嬉笑玩耍,伸手触碰清凉水珠,感受着夏夜的欢乐与惬意,不时发出欢快的笑声。
贡水河里波光荡漾,灯光闪烁。龙游贡水的竹筏出发,数十节连成长龙,龙头光影映河水成金色鳞片。船工轻点竹篙,竹筏悠然滑入光的河流。水面托着城市倒影,墨达楼飞檐翘角披金光,河岸灯光在波光中摇曳。行至河中心,鼓乐声起,花船驶出,穿着土家服装的“幺妹”在船头唱歌,筏上游客回应,笑声、鼓乐声、歌声交织,贡水河成了欢乐的海洋。河风轻拂,人们笑容满面,欢乐更酣畅。
惹虹桥上水雾与灯光交织成朦胧光带,如梦如幻,行人驻足,或凭栏远眺,或拍照留念。桥下花船驶过,带起涟漪,搅碎光带影子又重新汇聚,演绎夜的浪漫。
花船歌舞热闹时,耀眼光点升空。赤膊汉子舀起铁水奋力击向夜空,铁汁如流星般飞溅,坠入贡水激起片片银光。艺人舞动着“水上火壶”,铜壶中烈焰翻腾,宛如赤龙盘旋,映得河水如熔化的黄金。热浪凉风扑面,古老技艺焕发生机,竹筏上快门声不断。
河岸栈道上情侣正在拍照,女孩轻轻靠在男孩肩头,羞涩又甜蜜地说道:“亲爱的,你看这夜景多美,快快拍照。”男孩温柔地笑着,一手搂着女孩的腰,一手举着自拍杆调整角度:“是啊,有你在身边,这夜景都更浪漫了,来,看镜头,笑一个。”随着咔嚓一声,两人幸福的模样被定格,与周围热闹又浪漫的夜景融为一体。栈道旁的花丛在灯光映照下泛着柔和的光晕,为这对情侣营造出几分温馨的氛围,仿佛整个世界都只剩下他们二人。
贡水河畔的风最是凉,吹得柳枝都软了几分。卖冰粉的三轮车依旧停在老位置,玻璃柜里的红糖浆只剩小半瓶。老板娘正用抹布擦拭车把,抬头看见散步的张姐夫妇,笑着招呼:“今儿冰粉卖完啦!明儿来尝尝我新熬的酸梅汤,还热乎着呢!”张姐摆摆手,拉着老伴儿往糖炒栗子摊走,铁锅里的栗子“噼里啪啦”响,摊主用铁铲翻着,香气裹着热气直往人鼻子里钻。“来一斤!”丈夫掏钱时,孙子正追着卖棉花糖的小贩跑。小贩蹬着三轮车,车斗里的棉花糖机“嗡嗡”作响,白花花的糖丝在暮色里闪烁,宛如一团会飞的云。
河风裹挟着烤鱼的香气、烤红薯的甜味,以及隐约的叫卖声,掠过桥面,漫过河岸。张姐一家拎着栗子,孙子高举着棉花糖,脚步比前日轻快了几分。初秋的凉意仿佛在轻声催促:该回家了,阳台上的薄毯也该收进衣柜了。
路过凌波桥时,卖小玩具的大婶正收摊,张姐挑了个色彩斑斓的小风车,风一吹便欢快地转个不停。小孙子兴奋地接过风车,高高举起,小脸蛋上洋溢着藏不住的喜悦,风车转动的“呼呼”声与他的笑声交织在一起。张姐看着孙子开心的模样,嘴角也不自觉地上扬,眼神里满是宠溺。丈夫跟在一旁,手里提着栗子,时不时看看母子俩,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一家人伴着风声、笑声,缓缓朝着家的方向走去,那温馨的画面,仿佛一幅永不褪色的画卷。张姐一家继续往家走,身影渐渐融入这温暖的夜色中。
这便是宣恩的初秋,天空湛蓝,河水湛蓝,槐花和银杏叶金黄灿烂。有自然的诗情,更有人间的烟火气。那清扫落叶的环卫工人,那热情叫卖的商贩,那灯下闲聊的茶客,那烤鱼的酸辣香,那跳跃的河中喷泉,那蜿蜒的龙游贡水,那在归家路上的行人……正是这些鲜活的人间烟火,共同绘就了小城初秋最生动、最温馨的画卷,令人沉醉,令人眷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