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宣恩生活了近二十年,秋景如同老屋墙上的水渍,年年洇染,层层叠叠,早已在心里拓下了印子。樟树沉静的绿荫铺满街巷,贡水河畔的槐树到了秋深便显出萧疏的筋骨,山坡上的枫树乌桕,纵然点染些赤金,也终究是秋色里循规蹈矩的点缀。唯独今年,这秋光竟被栾树蛮横地霸占了去,霸得那般不讲道理,那般不由分说。
仿佛一夜之间,整个宣恩小城被一种泼辣辣的红点燃了。这红,并非深秋枫叶沉淀的酡红,亦不是山间野果收敛的暗红,而是鲜亮的、跳脱的,带着一股不管不顾的劲道,像刚刚淬火的铁器边缘那一抹耀眼的红芒,又似灶膛里猛然拨亮、噼啪爆响的新炭,它就这么猝不及防地,撞进了我习以为常的宣恩之秋,像一个醉酒的豪客,踉踉跄跄,把整个季节撞了个满怀。
贡水依旧缓缓流淌,河边的老槐树叶子已然稀疏,枝干嶙峋地伸向微凉的天空,默然无语。山上,千百种草木各自在秋风里涂抹着自己的颜色,枫有枫的赤诚,菊有菊的矜持,乌桕叶翻出深深浅浅的紫,都是好颜色,却都小心翼翼地守着分寸,仿佛生怕惊扰了这日渐清寒的节气。便是那些终年沉稳、精心栽植的香樟,依旧墨绿如深潭,沿着灰白的人行道静默延伸,宛如宣恩城最忠厚的底色、最可靠的幕布,默默守护着街道边界,毫无喧哗之意。
然而,就在这沉静与斑斓交织的秋光里,栾树登场了。它登场的方式不是含蓄的铺垫,而是喧嚣的宣告!你看那城市边角,但凡有方寸泥土,栾树便见缝插针地填满了秋日的视野。
它们的枝头,何来含蓄的花朵?分明是炸开了红彤彤的果实!那些细密的蒴果,三角尖顶,形如玲珑小灯笼,又似无数点着了的小火把,一簇簇,一串串,累累垂垂,压弯了柔韧的枝条。这红,是泼辣的、鲜亮的、带着一种灼人的温度,在樟树温厚的青绿里,在群芳低眉的斑斓中,硬生生烧出一片片肆意汪洋的火焰海!宣恩的秋,竟被它如此霸道地换上了新装。
这霸道的红,从不挑拣地方。在新建的广场边,它们成行成列,红云压城,排山倒海的气势直扑人眼,将簇新的楼宇、光滑的玻璃幕墙都映得暖意融融,仿佛整个城区的精气神都被这红火点燃。
即便是最荒僻的所在,它也绝不收敛半分。一处废弃的旧厂房墙角,砖石斑驳,野草蔓生,偏就孤零零戳着一棵栾树。无人养护,无人欣赏,甚至鲜有人走过。可它呢?硬是将一树红灯笼擎得高高的,那红在秋阳下灼灼闪耀,倔强地、张扬地向空旷的四周宣告自己的存在,仿佛要将这片被遗忘的灰败角落也一并纳入宣恩的秋天版图。纵使茕茕孑立,它也要用尽一身骨血,把这秋色烧透!
我顺着这张扬的红,沿着贡水河畔缓缓前行。河风携着清江水系的湿冷,掠过脸颊。河上的风雨廊桥静躺,飞檐翘角朝着天空。河岸的栾树下几位白发老人,端着壶伍家台贡茶,慢悠悠地品尝,他们身旁放着收音机,咿咿呀呀的戏曲声飘散在空气中,与栾树的红、河水的流相互交融。老人们时而轻声交谈,时而静静凝望远方,那闲适的神态,仿佛时间在这里都放慢了脚步,任由这秋日的惬意将自己包裹。偶尔有片栾树的落叶飘下,落在他们的肩头,也未曾惊扰这份悠然,任由路上嘈杂车声擦肩而过。这奇妙的融合,竟成了一幅活的景,宣恩最纯粹的烟火生活,就在这栾树张扬而温馨的凝视下,流淌得格外悠长,也格外鲜活。
数十排竹筏拴在岸边,筏上绑着的红绸带,在风中微微晃动,好似一丛丛跳跃的火苗,和那栾树的艳红相互映衬。河对面那座雄伟的山峰顶上,古老的凌云塔安静地藏在层层叠叠、密如林海的碧绿中,与大自然完美融合。而满坡的栾树,红如燃烧的烈火,就像天边飘落的云霞,红斑镶嵌在生机底色之上,围绕着城市高楼,让钢筋水泥的冷峻多了几分温情与诗意,和岸边景色相互呼应,组成一幅和谐灵动的画卷。
半山腰缓坡上,错落分布着几栋中式传统风格的农家小院,窗棂下,一串串饱满通红的辣椒、金黄的玉米热热闹闹地垂挂着。这些来自土地的丰饶色彩,似与栾树那艳丽的红达成默契,一同在秋日的宣恩渲染着浓墨重彩的喜悦。原来张扬的栾树并非独自寻欢,它的红,是应和着这方水土最醇厚、最丰沛的生气。
河岸小吃街,街边小铺子整齐排列。一股浓郁香味忽地钻入鼻腔,驱散了秋风的寒意。循着这迷人的气息看去,路边一处不打眼的角落,锅里金黄的土豆正冒着热气,在油锅里欢快地翻滚着。旁边几个竹编的篮子里,摆着色泽诱人的烤红薯,外皮烤得焦香,隐约露出里面软糯香甜的薯肉。
还有烤得香气四溢的玉米棒子,金黄的色泽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每一颗玉米都饱满圆润。轻轻咬上一口,香甜的滋味便在口中瞬间弥漫,外层的焦香与内里的软糯完美交织,令人唇齿留香,回味悠长。
守着炉灶的是一位系着靛蓝围腰的老妇人,面容慈和,动作却麻利得很。她熟练地翻动着锅中的土豆,不时用长筷子夹起一个,轻轻按压,判断是否炸得恰到火候。有顾客过来,她便停下手中的活计,微笑着询问要些什么,那声音温和又亲切,仿佛在和老友交谈。付款时,她拿出挂在旁边的二维码,动作自然又熟练,待顾客扫码支付成功,还会轻声提醒一句“钱到账了哈,拿好您的东西”,那带着当地口音的话语,让人听着心里格外舒坦。待顾客走后,她又立刻回到炉灶前,继续守着那锅里的美食,就像守着一份珍贵的承诺。
那甜香热乎乎地弥漫开来,引得放学归来的孩童们像小雀般围拢过来,攥着几枚硬币,踮着脚,亮晶晶的眼睛紧紧盯着那滚动的红薯。
老妇人满是皱纹的脸笑成一朵秋菊,将温热的烤红薯递给孩子,用宣恩软糯的乡音柔声叮嘱:“娃娃儿,莫急,烫嘴哩!”这滚烫的香甜,这质朴的慈爱,恰似宣恩人生活深处酿出的蜜。在栾树洒下的微凉秋光里,这小小炉火散发着暖人的光晕,成了秋日里最熨帖的慰藉。
我这才留意到,老妇人身后的高架桥边,竟也矗立着几棵高大的栾树,几枚快熟的红果悄然掉落,滚落在竹篮旁金黄的玉米和深褐的烤红薯之间,宛如洒落的红宝石,为秋日街头的甜蜜画卷添上了最天然、炽热的一笔。
暮色四合,小城的灯火次第点亮。白日里喧腾夺目的栾树红果,在渐浓的夜色中沉淀下来,化作了一幢幢温暖而深沉的暗影。
然而,当街灯与店铺的霓虹亮起,那枝头的红灯笼并未完全熄灭。光线穿过无数细小的蒴果缝隙,使它们在暗夜中透出奇异而温润的光泽,宛如被点燃的无数小红灯笼,悬垂在城市梦境的边缘,温柔地守望着归家之人。
香樟树墨绿的轮廓在此时更显深沉凝重,静静地伫立在路旁。它们长久的翠绿,是宣恩小城永恒的底色,是岁月无声的根基。而栾树,即便在夜里,也似乎不甘于完全寂静。它的红在光影交织中变幻流动,白昼时的强势宣告仿佛化作了喃喃细语,在晚风中微微摇曳。一暗一明,一默默守护,一绚丽燃烧;一长久深沉,一瞬间张扬,它们无声对峙,又奇妙地交融,静静诉说着小城生命永恒跃动的脉搏。
透过夜色望向远山,吊脚楼的窗格里透出晕黄温暖的灯火,隐约可见火塘边一家老小围坐谈笑的剪影。窗棂外,一串串红辣椒和金玉米的轮廓,与窗外栾树枝头朦胧的红晕叠印在一起,构成了宣恩秋夜里最安稳、最富足的图谱。
我悠然漫步在因音乐喷泉飞溅的水珠和渐浓的秋意而略显湿润的栈道上,缓缓离去。河面上,五彩斑斓的彩灯伴着音乐的节拍欢快地跳动,映射出一片瑰丽的光影天地。与此同时,天空中一群高雅的白鹭在贡水河上方“吖吖”啼叫,盘旋翱翔,仿佛在召唤同伴归巢,它们洁白的身影在夜色映衬下格外醒目,为这座城市的夜空增添了一抹迷人的生机。或许,它们也在寻觅那棵可供停歇的栾树。
身后的栾树身影在街灯的光晕里渐渐模糊。然而心尖上,那一簇灼灼燃烧的鲜红,却再难熄灭。它不仅占据了宣恩的秋日,更以一种近乎狂野的力量,深深镌刻进每一个凝视过它的心灵深处。
这霸道的红,又岂止是树木的颜色?它是七姊妹山硬朗风骨的化身,是贡水河千年滋养下滚烫血脉的喷涌。纵使秋气渐深、万物终将沉寂,生命亦当这般奋不顾身地燃烧,在每一个萧瑟的时节,绽放出最炽热的色彩。
原来,宣恩秋日最深沉的眷恋、最浓烈的滋味,皆藏于这栾树霸道而温暖的怀抱之中。年复一年,它只在秋风中燃着火焰,结着硕果。以一身极致赤诚的红,霸占整个视野,它霸得如此理直气壮,如此酣畅淋漓,令人眼眶发热、心头暖意丛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