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旺哥的头像

旺哥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10/18
分享

白鹭秋影

宣恩的秋,是从白鹭翅尖上滑落的第一滴清露开始的。

当贡水河面上浮起薄纱似的晨岚,远山尚在淡青的睡梦里,那洁白的身影便如约而至。起初是三两粒,点染于烟波浩渺处,宛如宣纸洇开的墨痕;不多时,竟连缀成片,仿佛有谁向这澄澈的天光水色间,抖开了一匹流动的素练。它们不喧哗,亦不沉寂,只在清冽的空气里悠游地翔着,翅尖偶尔划过水面,漾开细碎银纹,是秋日贡水最轻盈的眉批。

贡水清浅处,是白鹭天然的画场。水流至此,被河床的卵石温柔挽留,舒展成半透明的碧玉。白鹭便爱在此停驻。它们细长的腿杆没入清流,静立如雕琢的玉簪,与水中倒影合成一个完美的“人”字,自有一种遗世独立的清寂。忽然,那凝然不动的颈项倏地绷紧,如一道蓄满力量的银弓,闪电般刺入水中,旋即扬起,长喙已衔住一尾银鳞闪烁的刁子鱼。水珠自喙尖滚落,在朝阳下溅起碎金,而白鹭已恢复那不动声色的从容,仿佛刚才雷霆万钧的一击,不过是水影中一段无关紧要的涟漪。岸边的钓叟早已熟视无睹,只把眼角的皱纹向远处山峦一荡,那神态,像是阅尽了千古的渔樵问答,对此等生灵的灵慧与自在,唯余一分了然于心的默契。

若说贡水边的白鹭是清雅的词客,那么秋收田野间的白鹭,便是躬耕的隐者了。秋阳熔金,遍野稻浪翻滚,农人挥镰的弧光在谷穗间明灭。白鹭们便三三两两,散落于收割后的空旷田畴,在尚留稻茬的泥水里,专注地踱步、寻觅。它们洁白的羽衣与金黄的土地形成一种奇妙的和谐,宛如飘落在大地诗笺上的素净花瓣。有时,一只鹭会凝然伫立于田埂高处,长颈微曲,头颅高昂,望向远方的层林尽染。那姿态,像一位阅尽沧桑的哲人,对着这秋色斑斓的画卷,陷入无言的沉思。农人的吆喝声、打谷机的轰鸣,仿佛皆被它周身的沉静过滤,成为模糊的背景音。夕阳西下,炊烟袅袅升起,白鹭们次第展开翅膀,如朵朵白云,无声地掠过收割后的大地,飞向村落边缘那片高大的枫杨林。那里,便是它们夜栖的故园。

宣恩人对白鹭的亲近,早已沉淀为一种无言的默契,一种流淌在血脉里的温情。枫杨林深处,虬枝盘曲,绿叶在秋风中染上酡红与金黄。白鹭归巢,景象蔚为壮观。归来的鹭影如片片素雪,纷纷扬扬投入浓密的树冠。林间顿时喧腾起来,却又并非聒噪——那是羽翼摩擦的簌簌声,是幼雏求食的嘤嘤细语,是喙甲轻叩硬枝的笃笃声,共同织就一片温暖的生命交响。

树下,护林的老田头衔着烟斗,眯眼望着树梢。他幼时便知这林子是鹭鸟的“仙居”,祖辈相传,不得侵扰。他曾见过暴雨夜有幼鹭跌落泥泞,便小心翼翼捧回,待羽翼渐丰,再目送那洁白身影重归林梢。“这些长脚仙,是咱宣恩的灵气哩。”他吐出一口烟圈,话语轻得像怕惊扰了树上的邻居。这朴素的信仰,在宣恩的土地上代代相传,融入土家族敬天惜物的古训,化为一道无形的屏障,护佑着这片鸟的天堂。

白鹭之姿,亦是宣恩风骨的无言写照。 它们不择水泽清浊,能安于贡水之畔,亦能栖身寻常野塘;它们姿态超逸却并非不食人间烟火,水草丰美处固能怡然自得,秋收后的田野里亦能从容觅食,自适其性。这种“和光同尘”的生存智慧,与宣恩这方水土的禀赋何其相似!

山城虽小,却能在仙山贡水的滋养下,在传统与现代的碰撞间,找到一份独有的恬淡与丰盈。古人咏鹭,杜甫笔下是“一行白鹭上青天”的明快清远,张志和眼中是“西塞山前白鹭飞”的隐逸超然。

而在宣恩的秋光里,白鹭更多了几分烟火气里的从容,山野间的坚韧。它们洁白的羽翼掠过澄澈的贡水,倒映着两岸拔节的楼宇;它们优雅的身影伫立在金黄的稻田,如同古老农耕文明在时代浪潮中沉静而有力的注脚。这抹白,是宣恩山水画卷中最灵动的一笔,是连接古老诗意与现代生机的自然精灵。

白鹭亦如宣恩历史天空里未曾飘散的魂魄。有一首名为《八百里清江》的诗歌,诗中有对“白鹭”的描述:“八百里清江,昼夜不停的流淌。白鹭低飞笑谈,鱼儿漫步嬉水。”那白鹭低飞的画面,仿佛是宣恩历史长河中灵动的音符,在岁月的琴弦上跳跃。它们穿梭于时光的缝隙,见证着这片土地的兴衰变迁。每一回振翅,都似在诉说着往昔的故事;每一次低吟,都像是在与古老的岁月对话。在这片充满故事的土地上,白鹭以它们独有的姿态,成为了宣恩历史与文化的鲜活象征,它们的存在让宣恩的历史天空更加深邃而富有韵味。

土家族古老的歌谣与传说中,鸟是沟通天地的使者,是祖灵目光的化身。白鹭那遗世独立、高洁不染的身影,或许也曾寄托着先民对纯净与自由的永恒向往。如今,土司的鼓角争鸣早已沉入历史长河,狮子关的栈道亦归于沉寂,唯有这白鹭,如同时间河流中不曾沉没的洁白信笺,携带着古老山林的气息,年复一年,飞越宣恩的春秋。

如今,在贡水河畔精心营造的湿地公园里,观鹭台临水而筑。每逢晴好秋日,总有三五游人,或架起长焦镜头屏息捕捉那振翅的瞬间,或带稚子轻声指点。孩子们清澈的眼眸里,映着鹭鸟翩跹的雪影,如同播下一颗颗关于美与和谐的种子。这景象,与枫杨林中老田头的守望,与田野间农人劳作时偶一抬头的会心,共同构成宣恩秋日最温暖的和弦。这和谐并非刻意营造,而是源于一份根植于水土、传承于血脉的,对自然生灵本能的敬惜与护佑。

暮色四合,双龙湖的浩渺烟波上,最后一群白鹭正掠过如镜的水面归巢。它们的身影融入逐渐深浓的靛蓝天幕,如同消散在苍穹的星屑。城中灯火次第亮起,温暖的人间烟火气升腾弥漫。然而我知道,明日清晨,当第一缕天光刺破云层,那圣洁的羽翼必将如约重现于贡水之上,盘旋于秋田之间。它们如同宣恩大地生生不息的呼吸,是这方水土魂魄中最轻盈也最坚韧的底色。

霜风渐紧,秋意愈深。大地在丰饶之后走向沉静的内敛,山林披上斑斓而后归于素简的等待。白鹭,这宣恩秋日里永恒的信使,它们的存在本身,便是对这片土地最深的隐喻,在变迁的时代浪潮中守护一份纯净的初心,在喧腾的烟火人间葆有一片诗意的栖居。它们洁白的翅膀所划过的轨迹,是天地间最朴素也最深刻的诗行,无声地诉说着关于生命、关于家园、关于生生不息的自然之道。

诚如那首诗所言:“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在宣恩的贡水河畔,因为有了这些翩跹的白鹭,这个秋天,确实胜过了春朝。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