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刘连兵的头像

刘连兵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08/28
分享

一路向北

(一)品味洛阳

因为个人兴趣爱好的原因,我对洛阳的白马寺并无太多地了解,脑海中关于白马寺的诸多模糊印记,仅仅只是停留于读书阅读时的“短暂邂逅”。

今年因为嵩山少林寺的主持更迭,据说是白马寺的方丈被佛教主管主门调去少林寺当了寺院的主持。他到嵩山少林寺上任后的第一次“施政”,便是“砍掉了”游客的入园门票、撤销了诸多面向游客的收费项目,让“佛门回归佛门”的本质;并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减少了嵩山少林寺许多的商业气息,并试图恢复佛门的清静、恢复佛门弟子内心的那一份“宁静”。他“主持过”的白马寺,一时间,竟然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致。

今年的年休假假期前夕,当我正在思考出游方案、策划旅游路线的时候,我的同事在我的办公室与我闲聊时,无意中“泄露”了他的出行计划,并展示了他拟订的出游方案;他自驾游方案中的第一站,便是河南洛阳的白马寺。这与我近期“突然冒出的想法”也是不谋而合!我们俩便一拍即合,立即商议了一套“共享一车、费用均担”去见识一下白马寺的出游办法,河南洛阳的白马寺,自然而然的成为了我们一行人自驾游的首个目的地。

2025年8月9日的早晨5时,按我们事先的商定,我的同事在上门接了另外的一家两口子之后,驾驶着他的七座别克商务车来到了我的住宅附近接我上车,一起在澧县东站附近的一个早餐店用过早点之后,便径直上了二广高速向北疾驰、开始了我们此行“一路向北”的行程。

因为当日的路程将近650公里,我的同事驾驶着汽车一路飞奔、车窗外的树木也是一路“向后飞速地倒去”;途经的高速路上,也是一会儿艳阳高照、一会儿又阴云密布,一会儿凉风习习、一会儿大雨磅礴;在经历了几场“不期而遇”的大雨之后,我们终是基本按原先预定的时间,来到了河南洛阳白马寺景区游客接待中心前的停车场附近。

可能是洛阳白马寺实在是名声远扬、亦可能是“与我有相同想法”的人太多的原因吧,当时白马寺的游客是在太多,车流与人流的的确确超出了我们的想象!我们的汽车在游客接待中心前的通道上一路走走停停,也应该是恰巧赶上了景区前道路的维修改造,汽车历经近半个小时的“挪腾”,寻了景区警务室前的一点点空地,我们一行终是下了车、踏踏实实地站立在了豫北大地上。

因为没有导游,初入眼帘的白马寺大门,除了几乎是所有寺庙“与生俱来”的庄严、肃穆、神圣感之外,现场并没有给我太多的新奇感。红墙子瓦的寺门矗立于绿树掩映之外,寺门前视野开阔、寺庙前平地一片,古色古香的寺门和一些颇具年代感的建筑映入游人的眼底,如果不是黑底白字的横匾标注于寺院的大门之上,单单从寺门的外表上看,很难让人“品味出”她的与众不同之处。游客接待中心广场内,寺门右边并不高大的“售票处”,在少了诸多商业气息的广场内很是“显眼”。

除了商业气息的不浓,白马寺给我的另一个“惊奇”是,与我所见过的其他寺庙选址截然不同,白马寺所处的位置既不被群山所环绕,也没有“居高临下”的险峻;寺庙的四周,不是居民处所,就是集镇的商业区域,平原上几条乡省县道道或省道国道在这里交汇,把白马寺牢牢“镶嵌”于豫北大地的交通道路网格之中。

这座历史上几经战乱的毁损、又几经修葺的洛阳白马寺,据说是中国的第一古刹,也是中国第一座官方修建的寺庙,她始建于东汉永平十年,也就是公元67年,距今已有1900多年的历史。寺庙的名称来源于运送佛教经书的马匹,因其为白色,白马寺因此而得名。

据传,洛阳是中国佛教文化传播的“处女地”。佛教文化在东方大国的传播首选地在洛阳,是因为当年的洛阳是东汉政权的首都,是当年神秘东方大国的政治和经济中心,更是文化的传播中枢,佛教文化在当年的中国中原腹地的落地生根,不仅有利于这种文化在东方大国的传播,还可以辐射周边的国家。

佛教强调人们的内心修养和精神寄托,对于那个时代的社会来说,佛教提供了一种寻求心灵慰藉和解脱的方式。特别是在社会动荡的时期,人们渴望寻找一种安抚内心的宗教信仰,佛教的到来正好满足了这一需求。

当年的东汉政权在历经一场皇权的大动荡之后,皇权阶层也急需一种精神层面的东西,来“慰藉”人们的心灵,以起到稳定皇权的目的。社会上广泛流传的“皇帝一梦”是佛教传入中国的“导火索”,究其更深层次的原因,恐怕也应该算作是当年巩固皇权的一种手段和策略。佛教传入中国与当年的社会需求紧密相关,如此看来,佛教在当年的洛阳“落户”和“官办”,白马寺的落成与佛教迅速的传播,也就不足为奇了,皇权更迭之后,白马寺几次遭“新皇权势力”的人为损毁,似乎也许是在情理之中的事件。

白马寺座北朝南,远远望去,院内绿树掩映,几处殿堂好像也是由低到高、以正门为中轴依次排列,似乎也是显示了地势的逐步增高。进院游览之后,我由起初的哑然失笑到陡生敬意,开始惊叹于古人的建筑智慧与高超的建筑艺术。白马寺后面几座大殿的夯土基层逐步增厚而又不失美感,营造了整个寺院鳞次栉比的视觉效果。

作为佛教文化在中国传播的发源地,洛阳白马寺已不单单只是一座简单“烧香供佛”的佛教寺庙,后来,她逐步融合了佛教文化的多元素。洛阳的白马寺,已经演变成为了一个国际文化交流的中心;在寺庙的西侧,相继建立的印度佛殿苑、泰国佛殿苑和缅甸佛塔苑,便是中印中泰和中缅人民世代友好和文化交流的见证与象征。

到洛阳市区下榻之后,我们长时间乘车与游览白马寺的倦意也是消失殆尽,并明显感受到了来自于这个城市的一份凉意。这份清凉,来自于洛阳的温带季风气候,好像也来自于洛阳市亚朵酒店工作人员服务工作的无微不至。从老家的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跨越到洛阳的温带季风气候,从“火炉”寻找夏日的一抹“凉爽”,也是我们一行几人利用假期的短暂时间一路向北的目的之一。

洛阳是十三朝古都,华夏文明最早期朝代的古代都城,纷纷“落户于”洛阳,建都时间累计超过1500年,是中国建都最早、历时最长、朝代最多的城市。走在洛阳,一不小心,极有可能会踢到夏代的瓦、踩到汉代的砖。这样的说法,表面上看很诙谐,确是不争的实事!从另一个方面,折射着洛阳古城有着深厚的华夏文明底蕴。

在洛阳老面馆餐厅吃过晚餐之后,一些身着汉报的俊男靓女吸住了我们的眼球,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我们循着“汉服”的汇集,来到了洛阳的应天门。

眼前的应天门富丽堂皇,是一处由门楼、朵楼、阙楼及其相互之间的廊庑连为一体的"门"字形巨大建筑群。隋唐洛阳城是隋唐两代的东都,始建于隋炀帝大业元年(公元605年),重建于唐高宗显庆元年;应天门为宫城的正南门,唐宋年间相继沿用,是当时朝廷举行重大国事庆典与外交活动的重要场所。

华灯初上,应天门前的护城河波光粼粼,城楼上的彩灯照耀;城楼下、城楼上、门洞里、广场中,游人川流不息;偌大的空间内,霓虹灯闪烁、轻音乐流淌,一众汉服在城门下、在护城河边轻歌曼舞;仿佛置身于隋唐盛世,使人产生了“时空穿越”的错觉。

(二)拥抱山西

在奔驰的车内打了一个盹,车窗外已经不再熟悉的味道,中纬度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的特征,已经在高速道路的两旁显露无遗,黄土高原的地形地貌也是拂面而来,海拔逐步攀升的细微异样感觉,也是悄悄地袭扰着我的耳膜。车窗外不时闪过的黄土岗,头顶着一抹青黛如刀劈般千仞耸立,从未亲眼目睹的同伴,也是纷纷拿出手机一顿狂拍,想要留住这一段一生不可多得的邂逅。

汽车驶离高速、穿过平遥县的街道不过十多分钟的时间,平遥古城便到了。久负盛名的平遥古城,在中国旅游的黄金时段,和其它大多数旅游景区一样,街道此刻也是游客穿梭车水马龙,几个偌大的停车场亦是车位难求!

我们的汽车在平遥县城区的街道上,随着满道的车流慢行、调头、转弯了几个来回,期间也遇到过不少“热情的本地人”主动招手引导我们的车辆,想要我们“跟随他们的指引”泊车;见多识广同事司机,只“认准”“黄马甲、交通警察和悬挂胸牌”的引车员,硬是不惜在车流里拐上几个来回,终于瞅准了机会挤进了停车场。身处陌生的环境,平常司空见惯的“黄马甲、胸牌和警察制服”等标识,此时刻此刻,也是给予了我们一行十足的安全感。

眼前的这座古城,据说是中国境内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座古代县城,除了电线电缆、柏油路面和现代的标识标牌外,一切都显得那么陈旧、充满了年代的沧桑感,静静流淌的护城河和古色古香的城墙,把平遥古城与平遥县城区隔为两个风格迥异的世界;城墙以内街道、铺面、市楼保留明清形制,城墙以外称新城。

据说,平遥古城自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重建以后,基本保持了原有格局。平遥城内的重点民居,建筑布局严谨,轴线明确,左右对称、主次分明、轮廓起伏,外观封闭,大院深深。精巧的木雕、砖雕和石雕配以浓重乡土气息的剪纸窗花、惟妙惟肖,栩栩如生,集中体现了公元14至19世纪前后汉民族的历史文化特色,是迄今汉民族地区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居民群落。

古城店铺林立、人流穿梭,除了被栅栏隔离的行人区域外,交错的巷道内不时有观光车驶过,店铺的叫买声音、车辆急驶过的招呼声音混杂,古城内无处不在的充盈着商业圈的人间烟火气息。

或许是见了过太多的古建筑群,亦或是我们行程的原因,我们一行除了入园门票之外,古城几处需要再次购票游览的景点,我们都是用手机拍照替自己留下几张照片,选择了“蜻蜓点水”式的游玩方式,徒步了几个古巷子之后,我们便驾车重上高速、直奔祁县乔家大院而去。

在入园乔家大院的行程中,或许是远离了城镇的缘故、亦或是为了游客的便捷区域规划太过完美的原因,双向六车道的道路交通状况,我们一行很是容易的把车开进了景区的停车场地,尽管停车场停放了不少的车辆,但我们入园时候的车位还是稍显“富余”。

下车之后,尽管有阳光直射,但已没有了我们老家的那一份灼痛感,移步到树阴之下,丝丝的凉意还是阵阵的袭来,身体的倦意瞬间被舒适的气温所冲淡。车位边几棵苍劲的枣树挂满青枣,垂涎欲滴让人忍俊不住,不知不觉的有了伸手采摘的意图,但骨子里的那一份休养,只是让我们领略了一回黄土大地上枣树的风姿绰约。

步入景区前的商业街,一股酸醋味儿拂面而来,大多数商铺里陈列了山西陈醋;店内大缸小缸正面的“醋”字标识很是醒目,精包装简包装的陈醋置满了店铺的货架,琳琅满目让人驻足。据说,山西是老陈醋的主要产地,人们只要一说起山西,就一定会联想到陈醋,有时候甚至忽视山西的其他产品,把陈醋陈列到著名的乔家大院并打造陈醋一条街,也应该是相益得彰。

乔家大院内还是相当的宁静,除了偶尔的导游讲解的声音,偌大的空间内,只剩下脚步声和人们发自内心的细微惊叹声。

因影视作品《乔家大院》而火遍全网的这处城堡式古建筑群,据传,这处古建筑始建于1756年,起初的时候应该是一处私人住宅,现存建筑面积4175平方米,由六座大院、313间房屋组成,属于遗产型旅游资源;这处建筑逞“双喜”字布局,融合北方民居与西洋建筑元素,现存清代商业文物上万件。

进园之后,我不仅被建筑群内精湛的“木雕、砖雕、石雕、彩绘和牌匾”所震撼,更被这所大院主人的经商谋略所折服。俗语说,个人的功成就就不算成功,家族的兴旺才是荣耀。乔家大院的乔氏兄弟们齐心协力、分工协作才成就了乔家大院的辉煌。

乔家家族兴旺,家业发达,他们的家风传承是“以善德兴家邦、用诚信聚家财”。乔致庸遵从祖训,严定家规“六不准”:不准纳妾;不准赌博;不准嫖娼;不准吸毒;不准虐仆;不准酗酒。乔家有家规约束、家训教化,形成优良家风,影响深远。富丽精美的乔家大院是乔家留下的物质遗产,而乔家严格的家规家训、智的商规商道和垂范的家风商德,是乔家为世人留下的精神财富。

经历在太原的繁花酒店的一夜休整,小汽车载着我们一行逐渐驶离了晋中盆地,一头“扎进了”恒山的山脉群峰之中;车窗外,群山起伏、沟壑纵横,两侧峰峦叠蟑,怪石凌空险恶。经过窗外山体上落叶阔叶林和针阔混交的交替变换,蜿蜒的公路随着山势也“悄悄”陡峭起来,温带大陆性气候“蓝天白云、云层轮廓清晰”的独特景象,在公路的“尽头”尽显。

峡谷中的雁门关风景区,因平坦的地方实在不多,当时已经规划的停车场内,车辆已然“爆棚”,当我们缓慢驶近的时候,我们的车辆被景区管理人员引导到了不远处的一处停车场,这处应该是临时开辟的停车场内,泥沙地面被车辆的轮胎反复碾压,微风拂过便会扬起了一阵阵的尘土,飘洒到人们的脸上,刹那间让人产生严重的不适感和极度不舒服的体验感。

下车然后徒步下坡、排队购票、坐摆渡车入园,关前场坪内“一字排开”的众多雕塑栩栩如生,杨家将领们在马背上张弓搭箭迎敌的塑相,如一副穿越时空的生动画卷,杨家将在此地抵御外敌的场景,让人肃然起敬,短暂的“不悦情绪”倾刻间也是一扫而光。

据网络上说,雁门关与宁武关、偏头关为内长城之“外三关”,这里山崖陡峭,关墙雉谍密集,烽猴遥相呼应。隋扬帝杨广曾经率兵在此与突厥作战;唐将薛仁贵曾经在此追赶突厥兵马捷报频传;北宋杨业也曾几出雁门大破辽兵,使其闻风丧胆,博得“杨无敌”称号。

不知道古代的英雄们,是用何种精神支撑和体魄在关隘如履平地开关迎敌的,沿路向上攀爬不到半小时,我们已是气喘吁吁、寸步难移。关隘上沿途“保护长城”的广播温馨提示,把我的思绪引到了八达岭上的古长城,个人感觉这次的攀爬,一点也不比那次的攀爬轻松,但对先辈们抵御外敌的艰辛体验,确是又一次的渐浓。

(三)打卡内蒙

尽管山西的地形地貌奇特,旅游资源多姿多彩,但因为出游路线的提前规划,我们只能选择暂时告别山西继续向北。北出恒山,穿越六郎山隧道,由寒武纪奥陶系石灰岩形成的地质断层山自然景观,在车窗外也是“呼啸”而过。来不及欣赏,我们已然是驱车在了蒙古大草原上,想要去追逐“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那一份惬意。

因为是第一次进蒙古广袤的大地,对她的地形地貌并无实质的了解,车窗外一路“闪过的”自然和人文景观,除了偶尔闪现的风力发电巨塔、耸立的黄土断层和成片的农作物外,期盼中的大草原并没有“如期”出现。于车内仔细辨认过车窗外的农作物之后,我们惊讶的发现,窗外白季节,好像是返回到了我们所熟悉的春季。

土默川平原上的农作物,玉米、小麦、马铃薯、向日葵和南方的一些春季才有的蔬菜长势正旺,在我们老家一带、这个季节已经收割归仓的玉米,竟然还在我们的车窗外生机盎然,时空扰乱季节的情形,我们也是第一次有了亲身的感受和体验。

不知是我们的小车司机驾驶技术太过娴熟、亦或是道路交通状况太好的原因,或者二者兼备的因素,沿途的风景还在让我们意犹未尽的时候,我们的汽车,已经来到了呼和浩特市区的悦朋宾馆酒店楼下;“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豪迈,此刻也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我在呼和浩特市区打的去夜游塞上老街景点的行程中,不知何时一只昆虫悄悄爬上了我的后脊背,昆虫的细小足肢在移动过程中“撩拨了”我的末端感知神经,麻酥酥的让人很是难受;因为之前有“在皮肤上拍打隐翅虫”的惨痛教训,我只好扭动脖子和上半个身躯以驱赶,未曾料想扭动的方向不对,那只令人讨厌虫子滑落到了我的前胸,无奈之下,我只能“顾上上斯文”、掀开肚皮的衣服用手去驱赶,弄得我尴尬不已。

这件事情发生的时候,我还以为是出租车司机的问题,作为大城市的“形象代表”,如此不注意汽车内的卫生保洁,实在是“有辱斯文”和有损大城市的形象。稍后,在超市和宾馆玻璃大门的网沙门帘前,夜色中发现了大量“集聚”的虫子,才发现了其中的端倪。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的气候变化,也是让我猝不及防,蒙古高原大陆性气候特征,夏季昼夜温差较大,夜间温度较低,湿度较高,这样的环境条件适合昆虫活动;尤其是在夏季,夜间温度相对凉爽,昆虫活跃;呼和浩特市众多的榆树,又为昆虫活跃提供了良好的处所;导致夜间的呼和浩特市街道上昆虫活动频繁。

呼和浩特市区的夜游,最开心的莫过于在市区一家特具蒙古风情餐厅的晚餐。这家餐厅的名称叫什么我已经忘记了,蒙古族的取名是由蒙古语音译过来的,不大符合汉族人的习惯,于我们而言,那是特别不好记忆,就如我在一间商铺与店主沟通、询问女店主名字的时候,她微笑着回应了我一句:我的名字特别长,你们汉族人恐怕记不住,你就叫我格日勒吧,这只是我名字的很少一部分,也可以理解为是我的姓氏。然后,她也很是勉强地说出了她的全名,一长串的发音,听得我也是一头雾水。

当我们按住宿宾馆老板的指引来到餐厅门前的时候,就餐的人员已经在餐厅门口排起了长队,等候了近半个小时,我们被服务员引到了楼上的一个蒙古包厢,包厢也取了一个颇具蒙古特色的名字,我也没有记住,只记住了楼上偌大的空间,被隔离成为了许多颇具民族风情的包厢、并在每个包厢的门头前标注了名字,这些名字,可惜我一个也没有记住,只留下了“满脑子的异域风情”!

第二天乌兰察布的行程,确是让我们真真切切地品味了不一样的异域风情。

汽车行驶在乌兰察布丘陵上,驶过几处丘陵台地,来自草原的风“裹着”汽车,视野的开阔和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的凉爽,让我们瞬间神清气爽,不虚此行的惬意开始慢慢从内心爬升并“完全主导了”我们的情绪。

阴山山脉的大草原一望无际,随处可见的风力发电塔架,布满了辉腾锡勒大草原的丘岗和丘台,塔杆高耸直指苍穹,巨形的叶片“迎合着草原上的季风”,有一搭没一搭地旋转着、收集着来自大自然的能量;贴近风力塔架用心倾听,低沉的轰鸣让人震撼,惊叹于大自然的馈赠。

横穿公路的风,让我们衣衫飘飘、失了人体站姿的原本形态。远处眺望,雨后的天空很干净,一些草原的洼地积了水,如草原的明亮眼睛、星星点点地镶嵌于草地上,让整个辉腾锡勒大草原“灵动”起来。

迎着草原的季风,我们的小汽车拐进阴山脚下的一处不知名的平原,玉米、莜麦、白菜、豌豆等农作物长势正旺,绿油油一片布满了高原草甸,四通八达的公路网,将五彩的田园划成一块块网格;网格内成片的向日葵含苞待放、随风摇曳,惊艳了整个世界。虽不见“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动态画面,但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的心旷神怡,还是让我们流连忘返。

我们驱车于察哈尔右翼后旗的入口处,购票排队进入了乌兰哈达火山地质公园,可能是公园内公路太窄的原因,也可能是当日游客太多、车流量太大的缘故,我们沿着公园内唯一的一条公路,一路走走停停,耗费了近二个小时的时间,才勉勉强强“挤进了”六号火山口的停车场。

乌兰哈达火山地质公园,据说距今一万年的火山口,如一座座巨大的土堆,被公园内一条蜿蜒的公路“串联”了起来,静静地“卧于”蓝天白云之下、公路的两侧,岩浆喷发过后的火山岩石,散落于火山口的四周、公路的两侧;或大或小“被高温炙烤溶解过的”岩石,表面如蜂窩状满是“千疮百孔”洒落于地表,或黢黑或焦黄,形态各异地“迎候着”过往游客地审视,触目惊心地“展示着”整个乌兰哈达火山地质公园的那份苍凉和这片土地曾经的悲壮。

(四)再探山西

于乌兰察布艺龙瑞云酒店驱车再次拐上二广高速后,不到两个小时的时间,我们便到了山西大同云冈石窟的一处应该是临时增加的停车场内。

从一侧的小门步行进行景区,景区停车场内的“壮观景象”也是让我们惊叹,七八个偌大的停车场内,密密麻麻地“趴着”数不清的小汽车,过道内人潮攒动如蚂蚁般向景区的入口处涌去。

山西武州(周)山南麓、武州川北岸的云冈石窟景区,阳光照射下也是人潮如流,每一处可供游客游览的石窟入口前,都排起了长长的游客队伍;大陆性半干旱季风气候特点和一千一百多米的海拔高度,使人在阳光的直射下会有微微地灼痛感觉,但无论怎样在阳光下“裸露”,人体的皮肤上也不会汗液地渗出。

依稀记得,中学课本上曾说过,北魏年间开始开凿的云冈石窟,东西长约一公里左右,背靠武州山崖壁一字排开,是石窟艺术"中国化"的开始。云冈中期石窟出现的中国宫殿建筑式样雕刻,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出的中国式佛像龛,在后世的石窟寺建造中得到广泛应用。云冈晚期石窟的窟室布局和装饰,更加突出地展现了浓郁的中国式建筑、装饰风格,反映出佛教艺术"中国化"的不断深入。

真想不到,书本上的石窟艺术瑰宝,现在已经是如此的“沧桑”,应该是千百年的地壳运动地侵蚀和大自然地洗礼,原先应该是栩栩如生的石雕艺术,有很大一部分也只是保留了基本的轮廊。与地面垂直、刀削斧劈般的涯面上,“挂满了”石雕和大大小小的石窟,山顶上薄薄的黄土层上,竟也有几处黄土断层头顶着一抹青黛耸立,让人不得不惊叹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更让人叹为观止古人建筑艺术,莫过于“挂在”恒山断壁上的悬空寺。从山脚下远远望去,恒山的岩层几平成垂直状向上隆起,悬空寺如几片紫红色的不规则树叶贴在悬崖绝壁之上,走近崖壁抬头向上望去,几间硕大的建筑物悬挂于隆起的峭壁上,建筑物凸出峭壁的部分,由几根长长的柱子支撑,柱子紧贴着峭壁,延伸至峭壁下方外凸的石块上。

据说,整个寺庙的承载量在寺庙底部的木条上,那些深深嵌入岩石的横梁承载了整个建筑物的重量,横梁嵌入岩石的那一端,利用了现代“膨胀螺丝”的原理,木条嵌入越深、受力面越大,且一旦嵌入便无法拔出!古代人的智慧,也由此可见一斑。

传说,佛教也应该包含了后面传入的道教等教派,初入中国的时候,是一项士大夫阶层的“修身养性”的活动,中国的寺庙与道观,基本都是建立于山顶或山水秀丽的峡谷或悬崖峭礕之处,可能也彰显了“高高在上、俯看众生相”的寓意。

如同我们次日入景区游览的五台山景区一样,也基本“印证了”我的猜测。

在古代,寺庙不仅是人们祈求神灵庇佑的地方,也是僧侣们修行悟道的地方。五台山山顶的环境清幽,远离尘嚣,基本是“隐于尘世之外”,是僧侣们修行悟道的绝佳场所;在这里,景色优美,空气清新,环境自然,有助于僧客们修身养性,更好地领悟佛法;崇山峻岭之中的五台山寺庙群,也增加了某种不可言表的神秘感,从而让人产生敬畏之情,从而于内心更加信服佛教和佛法。

决定到五台山去,我纯粹是为了游览、见视一下祖国的大好河山;为了能够进入五台山景区,我们在游完乔家大院的当天晚上就网上预约了景区的门票,在预订了门票之后的几天,我们又按景区管理的要求,开始在景区平台上预约车辆的入园许可证,在景区网络平台上连续“抢了”几天,也做好了“在景区入园处换乘园区公交车”的最坏打算;但皇天不负有心人,终于在我们驱车去五台山景区的路途中,才“抢到了”汽车的入园许可资格。

从悬空寺景区出了来之后,我们临时修改了一下拟订的出游方案,决定绕过大同市区直奔大同市下辖的应县,去“夜观”应县木塔景点。也就是这一临时的路线改变,却让我们扎扎实实地享受了应县人民的热情。

车到应县城区的时候已近傍晚,网上预约宾馆的电话一接通,应县美栖酒店的服务便超出了我的想象!酒店派出专门的工作人员出店指挥我们的车辆停靠,也安排有专门的工作人员代替我们搬运行李。

进入酒店前台,服务的热情更加浓厚,茶水、冰激凌、时令瓜果,进店的旅客可以随便享用。取了房卡之后,根本不用担心行李,自然会有工作人员替你搬到房间。见前台的大厅内码放着成堆的西瓜,我也是随口问了一句:离店的时候可以带几个走吗?未曾料到,竟然得到“完全可以,只要您想带”的回复,“宾至如归”的字面解释为:宾客就如同回家了一样,其行为释义也应该就是如此。

我们还是有点暗自庆幸,尤其是驱车到五台山景区南门入口处,看见一辆辆小汽车被引向了入口处的停车场,而我们车辆被电子设备感应、车牌号显示于入口处的电子显示屏上,景区入园的电子控制栏杆缓缓抬起放我们进园之后,我们的车内还响起了一阵欢呼声。

我们入住的酒店在五台山景区内的一个自然村庄,这里靠近五台山核心景点,我们去的时候,这个村庄正在进行道路升级改造,整个区域尘地飞扬一片狼藉,入住游客的初始体验感,确是值得商榷;可能是五台山的名气是在太大的原因,这个600多人百多间房屋的村庄,当天的确是游人如织。村道的所有空隙、甚至是路边的林地里都塞满了游客的小汽车,这一区域所有的餐馆和酒店,都是人满为患。我与我的同事晚餐之后曾绕村一周,发现该村当天的游客接待量应该是达到了这个村接待能力的极限,粗略地估算了一下,这个村当天晚上应该有近二千人游客地入住。

五台山景区很大,由太行山北部的五个山岗组成;景区面积也很大,据说有几百平方公里,如果没有车辆的辅助,拖着行李办理入住和游览景区的景点,耗时耗力不说,一定会非常狼狈。五台山景区的“功能”也很齐全,在这里,不同“功能”的寺庙遍布于这里的群山。在这里,可以乞福学业,也可以乞福姻缘,还可以乞福财富,更可以乞福官运!这里一应俱全,几乎所有人们的欲望,都可以在不同的佛殿内得到“乞福”。

五台山的佛殿很“贴心”,佛殿大门前的商店内,不仅售“香火”,也售“乞福用的”鲜果蓝;佛殿前的“功德箱”,不仅有投送钱币的口子,箱身前也有微信收款码,乞福的游客,不仅可以付现金,还可以手机扫码支付!

五台山是佛教体系的融合地,在这里,不仅有青教佛殿,也有黄教佛殿,青教与黄教佛殿在这里犬牙交错。在这里“一切都可以随佛缘”。

(五)回访河南

次日早晨,我们从五台山景区出来之后上了沧榆高速,然后,转天黎高速几乎“贴着”太行山脉一路南下直奔河南林州的红旗渠。

在我们汽车车窗外“飞驰”的太行山山脉,山峰林立,沟壑纵横;时而陡峭时而舒缓,时而“山岛竦峙”时而峰乳耸立。她北起北京市西山、南至河南济源王屋山的太行山脉,呈东北至西南走向,绵绵500公里纵跨北京、河北、山西、河南四省,是中国东部地形由第二阶梯和第三阶梯的重要地理分界线。

巍峨挺拔的太行山脉,一时间,也是勾起了我太多的记忆。战国时间的中华典故故事“愚公移山”,只是我记忆闸门“被打开”的一小部分,东汉时期开始的五台山佛教胜地,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共产党太行山革命根据地,新中国初期的农业学大寨和红旗渠引水工程,都好像与眼前的大美太行山联系在了一起。

红旗渠引水工程处于太行山脉的南麓,位于位于河南省林州市,林州处于河南、山西、河北三省交界处。景区的入口的下边,便是河北邯郸的跃峰渠水利灌溉工程经念碑,河北邯郸的跃峰渠水利工程,与河南林州市的红旗渠相得益彰,共同承载着这一带丘陵山区的农业灌溉任务。

红旗渠全长据说蜿蜒1500公里,这项几乎是“逆天改命”的水利灌溉工程,1960年在当年的林县县委书记杨贵亲自率领下,汇集了当年林县几乎所有能够出动的近七万青壮年劳动力,克服了一切困难险阻,历时近十年才完工的浩大工程。

红旗渠在太行山的悬崖峭壁上盘山开凿,从山西省平顺县的浊漳河引漳河水入林县,沿漳河南岸绕悬崖,越峡谷,逢山开洞,遇河架桥,开凿了长达70公里的总干渠;整个工程劈开山头1250座,凿通隧洞211个,架设渡槽152条,挖砌土石1640万立方米,用工4000多万个,形成了引、蓄、提相结合的水利网。

游客“汇集”红旗渠景区的原因,除了欣赏太行山的自然景观之外,更多的应该与一部影视剧《红旗渠》得到热播一样,是人们对“一种精神”的敬仰!

太行山的美,不仅仅是她的地势险峻,也不仅仅是她的风景如画,更多的应该是发生这处巍巍群山之中的一些事情,扎根和曾经生活在大别山怀抱的人们,坚定自已的信念,与天斗、与地斗从而获得“某种新生”,向世人传递了一种永不服输,积极向上的拼搏精神。

太行山的神话故事“愚公移山”,是人们向往美好生活的一种良好愿望。太行山抗日根据地,诠释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人民,不屈不挠反抗外敌侵略的决心。大寨精神,描绘的是勤劳的中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生活蓝图!而凿穿了太行山麓的红旗渠,和同样在太行山凿开了悬崖峭壁的河南及山西的七处挂壁公路,彰显的则是中国人民不怕累敢吃苦、永不言弃的精神风貌。

此次出游我们游览的最后一个自然景观,是神龙湾挂壁公路的观景台,观景台位于一个应该是某条省道的公路一侧。可能是我们行期间较早的原因吧,当我们把车停靠于与观景台“隔崖想望”的公路边上时,停放的车辆尚不多,公路边只有稀稀拉拉的几辆小汽车停放。

观景台正面的一小块场地,此刻已经是商贩涌动,各类小吃和各种小型饰物及纪念品,被附近的居民摆到了三轮车、小电驴车或可以敞开的箱式货车上“挤满”了公路的一侧,路边搭建的临时商店也有,但并不多,商店内也挂满了各类小商品。路边应该是临时形成的小商品市场,此刻,正在以饱满的热情恭候着游客地到来。

早晨从林州城区的柏曼酒店出发后,绕行了一段乡村公路之后,于太行山深处,我们“扎扎实实”地领略了一回太行山挂壁公路的惊悚。

我们的汽车随着蜿蜒曲折的傍山公路爬升,道路的坡度是越来越来陡峭,汽车爬升的速度也明显慢了起来。随着公路海拔的逐步攀升,窗外的视野也慢慢由“一览众山小”变得云雾缭绕起来。汽车内随意欢呼雀跃的氛围,也开始慢慢凝重,前排抓拍景色的同伴,也不由自主地握紧了手机,生怕一不留神把手机跌落万丈深渊;我明显感觉到了“身体的后仰”,双手紧紧地抓住座椅扶手,生怕自己“一个不经意间的举动”,惊扰了正“奋力”攀爬的小汽车。

穿过几个道路的一侧“开了窗口”的隧道之后,外面的云雾渐渐淡了些,手机导航也是恢复到了“正常工作模式”;道路逐渐变得平缓起来,山那边的“断壁千仞岗”一处接着一处,如树木般耸立于太行山腹地,山岗的地形地貌以最初始、最狰狞的原始姿态,在我们的眼前徐徐展开。

汽车又绕过了一个山嘴之后,公路一侧的视野开阔了许多、天空也是碧蓝碧蓝,一排好像从天际往“天坑”逐步倾斜的窗口,整整齐齐地“挂于”对面的绝壁之上,就如同一个巨大的口琴斜斜地镶嵌于石壁之中。

靠近悬崖极目远眺,天坑村尽收眼底,一条细长的公路串联了散落于谷底的农舍,绿油油一片农作物布满了谷底的平地和相对平缓的丘岗,整个天坑村盈满了人间烟火气,一条斜挂于悬崖绝壁之上的挂壁公路,把整个天坑村与外面的世界串联。

不知是什么时候开始,观光的小汽车慢慢挤满了连接观景平台的那条公路,整个山坳里人声鼎沸、即刻变得异常的拥堵起来。

尽管眼前人与自然的壮丽画卷尚还美不胜收,我们也是不敢恋战,到了应该说“再见”的时候,我们硬是在车流里“挤”出一点点缝隙拐上省道,恋恋不舍地与太行山作别,直奔郑州、踏上了归家的路程。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