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名其妙,冥冥之中,对南京城格外亲切,也格外的关注。我也百思不得其解,为何中国这么多著名城市,我独爱这座城。是这座城与我们的母亲河长江一脉相承,是因为我的家乡就是她上游的一个小沙洲;是因为这座城有古老的六朝古都头衔;是因为这座城有被屠杀的三十万冤魂让我同仇敌忾;是因为秦淮河的桨声让我记住了她的美;是因为南京的大学让我记住了她的文化底蕴;是因为……
与南京城缘分其实很简单,在我童年时,就听我们江中村跑船的师傅说:“呀!呀!下江南京城真是大得不得了,繁华得不得了。”在我幼小的心灵之中对南京城开始有了无尽的想象与向往。再一个是我们江中村总有江苏来逃荒讨饭的人,他们说话与我们安徽桐城枞阳话极为相似,反正我认为相似(这要语言学家才能确定),语言上的相近增加了亲切感。慢慢到了读小学时,渐渐知道了一些历史,对日本侵略者痛恨至极,尤其是对三十万死于日本侵略者枪下的无辜生命耿耿于怀。再后来,上了初中一年级之后,慢慢有了自己的理想,在课文中读到了国学大师朱自清的《秦淮河的浆声》,对南京的美又多了一份怀念,多了一份牵挂,于是小小理想在心中发芽,好好读书,争取考到南京大学中文系去。
我的理想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有一定基础支持。初一时《彭泽文艺》到县一中要征稿,我的两篇应征作文全部被选中。一篇《爱》,一篇《雪》,被放在县政府“龙城文艺”橱窗之中展览数月。我那时每天放学后都会跑到橱窗前逗留片刻,如果看到有人站在自己作文前驻足,我就脸涨得通红,好像自己做错了什么似的;有时看到有人则立刻走开。看到橱窗前没人时则将自己的两篇文章从头至尾仔细看一遍,不漏一个标点符号,好像这文章不是自己写的一样。那种满足和快乐是不能用一根冰棍去形容的。
记得那年我读五年级,小升初时考得不是很好,没有被芙蓉镇中学录取。我此时有了厌学情绪,只对语文、历史感兴趣,对数学,英语、地理、政治都不感兴趣。父母看出了一些苗头,又不好说些什么。那年我十二岁,是少年叛逆期。父母亲最后商量出一个办法,让我们江中村德高望重,在村里人当中行政级别最高,一直在客运轮船上当船长的夏家大舅公教育下我。
说起这个大舅公可是彭泽县名人,县委书记、县长都认识他。我也叫他大公公。因为父母是近亲结婚,我外婆是我父亲的姑姑,而我爷爷则是父亲的爸爸。那个年代因为穷,根本不懂科学,而是认为亲上加亲更加亲。我父亲与母亲是表兄妹,还好我们姊妹中没出现呆傻,残疾现象,这也是一种幸运。当时,大舅公就是“江芜130”轮船上的船长,级别相当于县长。那时他的客轮主要跑武汉至南京这条航线。那时交通很不发达,主要依靠水路运输,因此那时船票很紧俏。他这“江芜130”是中型轮船,大的码头停的时间长一些(像南京,芜湖,九江,武汉,铜陵,马鞍山)。彭泽是个县级码头,当时那轮船在彭泽码头只停靠十分钟。那些年如果想出远门,轮船上的卧铺票很难买,有些彭泽人想出门上芜湖、南京,就找关系托人找大舅公夏船长开后门。那时芜湖,南京,上海对我来说就是个梦。如果不是求学,做生意,县长开会,没有人会出远门;或是不幸得了大病的人,不得不到大城市医院治疗,迫不得已才会乘船去南京、上海。
那年我放暑假,父母与大舅公联系好,让我乘大舅公的轮船去玩几天,父母也是想让我看看外面世界,长长见识;同时也想让大舅公教育、教育我。初见大舅公,感觉他人和蔼可亲。他人很胖,一条皮带都勒不住他那圆圆的大肚子似的,他个子很高,光头,眉毛很浓,说起话来不紧不慢。说完一句话,总是征求你意见似的问:“顺庆,你说格是滴?”大舅公常年在外,要用普通话与人交流,加上他桐城话的口音重,因此有了这夹生“普桐话”。他每次问我,我都会默默点头回答:“是滴!”因为我在来船上之前母亲就交代过我:“在船上要听大舅公的话,要注意安全,不要调皮,不要和大舅公顶嘴。”为了去大城市南京去玩,我什么都答应了母亲,我哪敢有说不是地的道理。
大舅公是船长,他是船上的主心骨,有好多事要做,他委托广播站的小姐姐负责我吃喝,另外叫一个胖水手叔叔负责我的安全。我是白天在船上玩,晚上就睡觉,大舅公也曾将我带到他的客轮驾驶舱中让我感受了一把船长的滋味。船长有望远镜,而且还有个助手大副,他们戴着白色的海员帽,很是威武。大舅公在驾驶舱时一脸严肃,不怒显威,他一手拿着望远镜看着前方水面,一边指挥轮船航行,碰到对面有船靠近则用喇叭警示,有时他命令大副:“左舵五,右舵八。”专业名词,我听不懂,但我很好奇,想用大舅公望远镜瞧瞧,而他则不肯同意:“这东西贵着呢,国家进口的,小孩子不能玩,摔坏了赔不起的,你说是啵?”我只好作罢。中途有标准普通话的小姐姐陪我,我还是挺开心的,她穿着工作服,负责“江芜130轮船”上的广播工作,船到码头报地名,然后报下一站停靠的码头名,中间播一些乘船提示,然后再插播一些流行歌曲。她总是准点带我去食堂吃饭,她自己则拿个搪瓷缸盛饭带到船上广播室去吃。有时那个胖水手叔叔也带我到船上录像厅去看香港武打片,那时《射雕英雄传》、《上海滩》等都非常受观众欢迎。
对我来说,这是一趟豪华之旅,而且不用旅费,全程由大舅公包干。从彭泽经过两天两夜就到了南京,我记得船是上午到的,轮船要在南京做保养、补给,然后晚上十九点再从南京往长江上游武汉去。
由于有一个下午的时间,大舅公特别交代那个胖水手叔叔带我去南京城逛逛。当时轮船停靠的码头离南京长江大桥也就三里地,大桥隐隐可见。这座桥是中国人自力更生建设的第一座长江大桥,因此大桥很具时代特色。大桥的两边桥头堡雕刻有三面红旗,在红旗前面是工农兵的雕塑,而大桥的桥墩的左右两侧用红字写有毛主席题词:“全世界人民大团结万岁!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万岁!”桥头两个雕塑。左边寓意:枪杆子里出政权,听党的话,跟党走,全国都学习毛选,右边寓意:军、工、农、学、商全国大团结。桥头堡上的三面红旗雕塑,象征着50年代的人民公社、大跃进和总路线三面旗帜。南京长江大桥,承载了一代人的特殊情感和印记,有人说,不到南京长江大桥等于没到过南京。长江大桥是南京的标志性建筑、江苏省的文化符号、中国的辉煌,著名的景点。1960年以“世界最长的公铁两用桥”被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2016年入选首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胖水手叔叔将我带到大桥上,来到一个照相馆前,让摄影师给我拍了张纪念照。可以说这是一张我最得意的照片,照片中我穿着蓝褂子,里面是军用棉袄,那时没有摆POS,比手势之涚,我一脸严肃与大桥进行合影,大桥在我身后绕了一个弯,全景尽收照片之中,我那时还是个小小少年,意气风发的少年。随后“胖水手”叔叔又带我去了南京最繁华的市中心新街口,那里有当时中国最高的楼,三十七层的“金陵饭店”。听人说,金陵饭店的三十七层是个旋转餐厅,一个小时可以旋转一圈,在上面看南京城的景色尽收眼底……那时我可没上三十七楼的资本,当时坐电梯上去要收五十元人民币门票(相当于现在2500元)。我也只能站在熙熙攘攘人群中抬头看了看这灯火辉煌的金陵饭店了。
在新街口转一圈,已经是傍晚时分。我在一个卖玩具的店中看到了一款电影《沙鸥》中出现的玩具,一个憨态可掬的小熊。小熊手中端着相机,装上电池,这小熊就会原地转动,抬起相机做拍照状,然后伴着照相机的咔嚓声、闪光灯就会闪一下……我马上就被吸引住,一问店家价钱,我马上犯难了。我临行前,母亲给了我两张大团结,以备我不时之需。我是真想买,可又舍不得这钱,这可是一张大团结——这玩具十元一个。这十块钱可以当我家三个弟妹一个学期的学费了。我将玩具抱在怀中,让店主装上电池测试,果然小熊拿起了相机,咔嚓一声,一道光闪过。我最终还是没有花这十元钱。返回船上我就开始后悔,想再去那个小巷找那个玩具店将小熊带回家,但开船时间已经不允许我们再下船去找,我带着遗憾离开了一九八二年的南京城。在船上我还是缠着大舅公让他下一趟回南京时,再给我将玩具小熊买回来,并且留下了十元钱。
我回到家中对小熊念念不忘,但终究没能等来大舅公给我带回那只小熊照相玩具。一个月后,大舅公托人带回我在南京长江大桥照的那张相片,并且也带回了十元钱。大舅公带话说:“叫人去新街口去找那小店了,没有找到。”我当时心中多么后悔,后悔当时没有果断下决心将照相小熊带回家,我一直对这个玩具牵挂依旧,耿耿于怀。多年后,才听母亲讲,你让大舅公帮带十元钱玩具,你认为他会买吗?大舅公知道我们家当时经济困难。此时,我才知我当年是那么不懂事。十元钱当时又是多大的一笔“巨款”,我很惭愧,但我对南京城仍怀有深深遗憾!?从此在我这个小小少年心中开始埋下一颗种子——争取好好读书,考到南京大学去。
在小学历史课本中,我知道了1937年12月13日的南京大屠杀,小日本丧心病狂,共屠杀我们南京民众三十多万人。那是一个怎样暗无天日的三天,长江水都被鲜血染成了红色,南京城成了人间地狱,对小日本的恨从此在内心深埋,成了中国人心中隐隐地痛。后来在初中课文中又读到了《秦淮河的浆声》,那又是一个怎样的红粉金陵,那是一个怎样的人间烟火,又是怎样一个美好新世界?以后又读到四大名著《红楼梦》,知道了曹雪芹当年就生活在南京城,他父亲曹寅当时就是主管江南盐运和丝绸织造,因此红楼梦中好多人物,风景原型都来自曹雪芹当年生活于南京城的印迹。
与南京城的再一次交集是在一个银行持枪抢劫案中。我们江中村的对面隔江相望的是芙蓉太字村,而就在1985年太字村出了两个抢劫犯李文艺和吴棉银。听说李文艺他是在部队刚退伍的,从部队偷了一把折叠式冲锋枪,他与吴棉银合谋抢了南京中央门中国农业银行的一家服务所现金6万元(相当于现在100万元)。他们抢到钱之后就准备在南京下关码头坐当晚江芜130的轮船逃离南京。想乘轮船没赶上,他俩将2万元丢在居民区中,两人则打的士准备逃出南京城,但在公安的盘查中将其抓获。这两人罪大恶极,在南京被公开审判后执行枪决。当时听到这故事如同传奇,不敢相信。没想到罪犯就在我身边,而且抢劫还发生在我心心念念的南京城。这个银行持枪抢劫案当时轰动全国。听说后来只要彭泽人到南京,在南京城内住旅馆,只要店家看到彭泽人身份证,都不让住宿。彭泽人制造了一个惊天大案,芙蓉太子村人给彭泽县家乡人带来了极大负面影响。而我那时候还小,只加深了对南京的印象,而没有记住这个惊天惨案。
后来在影视作品《南京!南京!》;纪录片《南京大屠杀》;《金陵十二钗》;《二十八年》《拉贝日记》;《举记手来》;《1937•南京真相》;《屠城血证》;《南京·被割裂的记忆》;《黄石的孩子》;《张纯如—南京大屠杀》;《南京》。最近正在各大院线放映的《南京照像馆》,又让我们再次对南京的苦难有了深刻记忆。我知道南京是座苦难之城。南京城是国民党在抗战期间不抵抗,撤退时又不进行有序安排,蒋介石只顾身家性命,草草抵抗,形成溃败。关键时刻丢下南京城所有老百姓,丢了民心,老蒋自己则带着军政要员直接西逃到重庆,让南京城成了日本人的屠戮场。一场暗无天日的大屠杀,三天三夜的烧杀抢掠,致国民政府的首都,一座繁华大都市成了一座鬼城,一片废墟,一个人间地狱。影视作品用生动,惨不忍睹地记录,让我辈不要忘了历史,不要忘了日本对我们的侵略,血债应该用血来偿还。翻开南京城的历史,十朝都会是南京的雅称。南京是十个朝代的古都(东吴、东晋、刘宋、南齐、南梁、南陈、南吴、南唐、明、太平天国)。南京,古称建业、建康、金陵、江宁等。历史上也曾经是南宋的首都,在南宋时也是受尽外族羞辱与侵略,看过《满江红》和熟悉这首词的人都知道,南宋以南京为首都是多么窝囊地存在。说到大屠杀,我们就无法绕过南京,因为那里充斥着国人对日本侵略者的憎恨,三十多万手无寸铁的同胞被屠戮,这份仇恨比天要高,没人能替那些遇难的同胞选择原谅。整整四十多天,南京城遭遇了极为黑暗的时刻,日军在此地的暴行令人发指,大量无辜的平民和战俘被日军残忍杀害,无数家庭支离破碎。
南京,在历史上南京的痛苦可远远不止这一次,此地曾遭到过三次大屠杀,死亡人数都超十万,只是另外两次却鲜为人知。侯景屠城,太平天国运动中的屠城,八年之后,曾国藩率领湘军攻克了南京,而他再次下达了屠城的指令,根据曾国藩自己的记载,湘军“三日搜杀十余万人,秦淮河畔尸横如麻”。历史有时似乎惊人相似,为什么南京城饱经沧桑,历经苦难,为什么总是南京城受到一次次屠戮。南京是座苦难之城,南京又是个博爱之城,如果南京人不够博爱,那南京城就不复存在了。经过千年沉淀,南京依旧是座伟大的城市,他不屈不挠,顽强生长,每次都能浴火重生,焕发新的生机。
南京城还有个特点,那就是到处是梧桐树。南京的梧桐树不论是站在大街上,还是藏在深深陋巷中,她的身影总是那么高大,但同时她又是那么纠结。
南京这座城中你看得最多的树就是法国梧桐,这些梧桐奇形怪状,有的如蟠龙虬枝,有的如同经受太多苦难,有些经过战火洗礼……这些梧桐年岁都很大了,有些树龄已接近百年。南京城多法国梧桐,与“蒋总统”的栽培不无关系,因为蒋夫人宋美龄特别喜欢法国梧桐树。梧桐树要说美,我也不敢苟同,因为梧桐树是成不了材的,而且梧桐上还会结一些球状果实,秋天从树上掉落,踩碎后,满地飞絮。如果说梧桐的美,则是在秋冬之际了,树上的黄叶随风飘落,铺在地上甚是好看,而梧桐叶则大如手掌,拿在手中慢慢欣赏,你会感到冰雪将至。而掉落叶子的树杈更显书法之妙,那树干,敦实矮短,上面长出五、六根枝干,那树枝弯弯曲曲,如同书法家的狂草;而梧桐树冬日的枝干则有点像白桦树了,树干上青白相间,如同生了牛皮癣一般,我感觉它们像那被遗忘在荒郊野外,经过风吹日晒地白骨。南京大街两边全是高大梧桐树,给街道搭起一道天然凉棚,夏天枝叶茂密,路上不见阳光,冬天黄叶铺街,如同在田野中与大自然亲近,根本感觉不到你置身于闹市之中。看到南京城的梧桐树如此多姿多彩,给这座博爱之城平添不少意趣,因此我也写了一首诗《南京过往》:南京这座城,满眼皆梧桐。风吹黄叶舞,白骨警征程。
小时候到南京时我仅有十二岁,再次来到南京城时,我已经是五十有三,时光是个打印机,打出来的照片是一个小小少年变成了一个秃顶糟老头。改变的是我这个人,而不变的是南京这座城。
到南京之前,我是先到苏州参加“苏州环太湖半程1号马拉松”比赛,然后我乘高铁返回。听说镇江也是个古老城市,历史上曾经是江苏省的省会,因此决定到镇江走走看看。
镇江是南京的后花园,离南京城就八十公里距离。镇江是一座千年古城,从古到今,延津渡口,金山古寺,还有声名远播的镇江陈醋。镇江名字通俗易懂,等长江再流下去就归大海,因此在镇江下游便是上海。当年解放战争,“百万雄师”过大江时,镇江就是一个主战场。镇江有名的小吃是“锅盖面”。其实面还是那面,无非是煮面时加了个锅盖在大锅里。这里还有个传说。传说则与乾隆皇帝有关。乾隆下江南时,来到镇江的一家面馆。店主因忙于招待客人,误将汤罐上的小锅盖当成了大锅盖放入锅中,煮出的面条非常可口,乾隆对此赞不绝口。从此,锅盖面的声名大振。在镇江我没有作太多停留,到镇江博物馆周边转了一圈就又乘高铁赶往南京。
这次再来南京的目的很简单,想再次上南京长江大桥,在原来小时候照相的位置再拍一张照片,以示对比。但这个愿望实现起来也颇为艰难。我到南京时在网上预约了一个小旅馆,没想到误打误撞,住宿地离南京大学鼓楼校区大门就有三百米距离。到南京大学打卡的时机可不能错过,我特意步行至南京大学校门口,南京大学大门上有毛主席题词四个字:左边严肃活泼;右边是团结紧张。我请南京大学学生帮我拍照留念。
第二天,我起床很早,连早餐也没吃,便打车往南京长江大桥赶。我上了网约车就问师傅:“南京长江大桥还能上去吗?”他说:“上不去了,全是车!”经过二十多分钟行驶后,师傅将我放在大桥下的“南京大桥管理局”门口。这单位又不能随便进去,沿单位一圈铁栅栏,我隐约可以看到大桥那两个俱有时代特色的桥头堡及桥上雕塑,此时正好有火车通过,于是将手机伸进栅栏内拍了段视频,正好将这列火车穿过大桥场景拍到,但我还是心有不甘。此时下起了小雨,冬天的雨还是挺冷的,可我还是准备在桥边走走,与大桥多亲近一会。正往前走,迎面走来一位推自行车的大爷,我马上走上前去问:“老先生,这大桥上不去吗?”他见我背个包,知道我是专程来看大桥的,他淡淡地对我说:“跟我走!”我心想,这大爷倒爽快,刚跟着他自行车走出去三十来步,他便指着一处小路说:“从这里走过,拐过弯到了引桥,再看到交警,再向右转,可上桥。”我连声感谢,如果这次没上桥,那将非常遗憾。
网约师傅的话不假,桥上已没有行人,全是车。桥面上的车川流不息,桥上人行道上也都是电动摩托车,我上桥这边是往江北的电动车,而马路对面人行道则是江北往江南的电动车,一辆接一辆,如同游龙。我每次拍照片,都是躲在大桥灯柱后面,往北的车流在我身旁呼啸而过。我想再到当年照相馆师傅给我拍照的地方,已经不可能了,随着交通的发展,照相馆也不复存在。我感觉整个桥上也就我一个行人,我走到桥头堡近百米处,用双屏华为手机展开拍大桥全景和桥头堡,时而有高大双层公交驶过,镜头全被遮拦。拍好照便开始逆行返回,不是我想逆行,而是我根本到不了马路对面。我刚返回百米,正好碰上三个也是来南京长江大桥上打卡的人,他们请我为他三人拍照,我欣然同意。帮他们拍好照片,他们看后十分满意,然后其中一位提出帮我拍几张留念。这个帮我拍照的人也是个完美主义者。他让我站好,他在电动车的车流中选角度,而我此时已经十分激动,一切努力在此刻实现,我高举双手做拥抱大桥状,他打出0K手势,并且说完美,连拍几张。我看了后也十分满意,因为我正站在桥头堡中间,大桥全景就在身后。完美,的确完美,真是在对的时间遇到了对的人。
寻访南京长江大桥后,已经是九点半,为了多玩几个地方,我在高德地图上叫了辆网约车,车子五分钟内就赶到了,载上我就往我去的下一个旅游景点“总统府”飞奔。大约经过半小时就到了“总统府”。我以为我来得挺早,没想到好多游客比我更早,我拍了个视频调侃道:“解放军将老蒋赶出总统府,而如今这里已经被人民占领。”整个不到一个足球大的前院,全部是全国各地来的游客,女儿已在网上帮我做好了预约。玩到现在我还没吃早餐,于是开始寻找小吃店,但景区吃的、玩的都很贵。一碗普通馄饨十五元钱一碗,顾不了许多,填饱肚子再说。
其实“总统府”内也没什么好逛的,一个旧政府的三层办公小楼,也没啥特别,如今两边走廊上都布置了展览,解放军解放南京时间,解放军于什么时间打到了蒋的“总统府”,又如何扯下国民党党旗,挂上五星红旗,那个蒋总统的“总统府”门楼还在,但上面飘着的是五星红旗。在“总统府”周边感受最多的也是梧桐树太多,门口一条街全是,而院内都是高大梧桐树,由于蒋夫人宋美龄对梧桐的情有独钟,梧桐也成了南京这座城市的象征。
逛完“总统府”,也快十二点了,我想再看看南京其他景点,于是到“总统府”对面的江苏省美术馆。我本意是想去南京博物馆,掏出身份证误打误撞也就进了美术展馆。江苏省美术馆正在一楼举行中央美术学院国庆书画展;二楼是西藏唐卡专题展;三楼是江苏省政协书画展。最让我流连的是中央美术学院书画展,让我接受了一次艺术洗礼,我虽不懂画画,但站在一幅好的作品面前,我身上有几个细胞在跃动,我估计就是那几个很少的艺术细胞。唐卡是种千年艺术,我更不懂,但我被这唐卡的佛光和宗教氛围给震慑,感觉到了此地不能大声喧哗,不然就是对佛国的大不敬。政协的书画和摄影展示了我们党的伟大和我们中国人民的创造力,让我感受到我们正一步步迈向美好明天!
南京城我想去的地方真的太多,太多。我刚开始出门时还做了旅行攻略,上了回家火车拿出来一看,好家伙!攻略上标注南京城必去的有玄武湖,中华门,雨花台,中山陵,紫金山天文台,泰淮河,夫子庙,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南京博物院等等。我都未曾到过。
只好带着遗憾暂时离开这座饱经沧桑的南京城,只有等以后有时间再来慢慢体会、欣赏这座伟大城市。就在我离开时,我突然悟道了我与南京这座城的缘分。想起了宋代李之仪的《卜算子.君住长江头》: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江水。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我相信这座城会越来越好,我也相信豁达,博爱的南京人会将南京这座城建设得越来越好!越来越南京!南京安好!再见,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