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鲁小平的头像

鲁小平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散文
202509/06
分享

姑苏纪行

苏州今年入梅比往年提早了好些天。

当是时,G老师、W君和我先后抵苏。天气时而放晴,阳光便格外纯净,让投在地上树影呈现出异常清晰的轮廓,仿佛像素骤然被成倍放大;时而又飘起雨丝,或密或疏,或急或缓。空气湿漉漉的,随手一握,似乎能挤出水分。整座城市宛若一匹浸水漂洗的锦缎,温润如玉。

四人如约相聚于这座湿意氤氲的江南古城。并非刻意选在梅雨季,亦无“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的愁绪。一个姑苏城与四个文人的故事,便是其中的意境。

Y君一再坚持亲自接站。他就是这样的人,并非客套,纯然的地主之谊、兄弟之情。公交地铁再便捷,然恭敬不如从命,再推辞便生分了。无需攻略,又早已将一切安排得妥帖周到。从“吴中第一镇”“秀绝冠江南”的木渎,到与姑苏同龄的甪直,那是梦里水乡,人间天堂;从平江路到戴望舒的雨巷,打卡如陈年宣纸,晕开岁月的墨迹;夜访园林,拙政问雅,移步换景,真正“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苏州的园林,是时空折叠的艺术。假山曲折,叠出峰峦起伏的幻境;池水幽静,盛着一汪被揉碎的青天。亭台廊榭,疏落有致地缀在其中,犹如天工在人间悄然布下的闲棋。

白日的喧嚣如潮水退去,拙政园才真正显露它的清魂。园门在身后轻轻合上,市声顿时隔绝,只剩下深潭般的寂静。白日被阳光冲淡的轮廓、被游人踏碎的意境,此刻被光影一寸寸勾勒,被蛙鸣一层层聚拢。

盘桓良久,步出园门,再回望那扇陷于幽暗中的门,方才的雾霭波光、虫声灯影,竟恍如一梦……

而苏州的水乡小镇,则是静静地泊在江南掌纹里的关于水的传奇。河道在石砌的堤岸间缓缓流淌,并不清澈河水,倒映着两岸粉墙黛瓦,被来往的橹摇碎又聚拢,倒影便活了。水声低语,轻拍驳岸旧石,如母亲抚拍襁褓。

生活在水乡的日子,是水波在青石上的写意,是橹声在晨雾中的留白,以水之柔,在光阴里刻下年轮……

至于苏州的街巷,是尤其令人心心念念的牵挂。那条寂寥的“雨巷”,曾在年少的心头反复揉搓;梦中总撑着油纸伞,盼望遇见一个丁香般结着愁怨的姑娘。

穿行于苏州街巷,仿佛步入时间的褶皱。青石板路早已磨去了棱角,光滑如油浸古玉。路面起伏延伸,低洼处积着前夜的雨水,映出一线天光。粉墙已非新白,雨水与时光调出烟灰苔痕,染成深浅不一的暖灰色调……

天或晴或雨,我们或坐或行。随如织的游人,无需也别求僻径。一景一物皆收眼底,所见所闻大抵相仿。每到新鲜处,便互相留影。Y君扛专业相机,架专业姿势,快门发出专业的咔嚓声。他是摄影家协会资深会员,摄影是他的擅长。而我们,只是照相。

烟雨姑苏,以其独有的氛围,悄然浸润来者的感官与思绪。我们徜徉其中,随心,随情,随性。是有多久不曾如此从容自在,卸下面具,忘怀宠辱,敞开心胸了呢?

评弹声悠悠传来,吴侬软语含水带韵,字句模糊之间,只留下缠绵的音律。而亭台楼阁、小桥流水、粉墙黛瓦、青石巷路,如同心仪女人之桃腮杏脸、明眸皓齿,或亭亭玉立、婀娜多姿的身形,模糊了我的双眼,虚幻在脑海最深处。

苏州,你是我心中永远倾慕的女神。是的,女神!如同一首流动而典雅的诗,恰似一位含蓄又婉约的江南女性,情意绵绵,柔情似水。我的目光一时被无形之力牵引,内心波澜层层掀起又荡开。置身于女神的怀抱,仿佛整个世界都消融在她的美之中,眼前的美景在我脑中突然变得抽象起来。

此时此地,即便如我这般凡夫俗子,内心犹如湛蓝的湖水,静谧而深邃,纯净而高尚。此情此景,容不得半点世俗之只言片语,唯恐亵渎了这圣洁的灵魂。此君子之为。

这绝不仅仅是关于一个姑苏城与四个文人的故事。

不知当年唐祝文徐“江南四大才子”相聚是何光景。彼四人才华横溢,同栖姑苏,共操吴语,大抵骨子里流淌着江南特有的精致细腻,外柔内刚,温婉之下藏着坚韧。风流倜傥,玉树临风,不亦君子乎。

眼下此四人虽不敢相提并论,却也不疾不徐,从容淡定,不失为君子之行;其言也雅,其行也端,尽显儒雅之风范。

Y君自京赴苏任职时便邀重聚,算来已近三年。近三年来,W君与我先后离京,各奔东西,G老师亦是聚少离多,彼此多数时候只能在微信小群相聚。家常里短,互相问安;或分享段子奇事,相识者中谁又“进去了”,彼此警示;更多的是上传各自新作,求众人点评。

在京时,四人每聚,我脑中总闪过一个词:“四君子汤”。那只是一闪念间,时至今日,细想竟很有些贴切。我不谙中医,偶在书中见得此名。查后略知“君臣佐使”之意:一者大补元气,二者健脾燥湿,三者利水泻热,四者和中益土。

《国语·周语》云:“其德足以昭其馨香。”G老师是大家,德高望重,于我等三人亦师亦友。他获中国金融文联首届“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称号,是2014年的事。他加入中国作协,比我们三人均早了二十多年。W君乃燕赵之人,武侠小说作家,一曲《落叶满长安》名满江湖。慷慨重义,谦谦君子。Y君从文较晚,然厚积薄发,一发难收,令人惊叹。此君承继了山东人性情,仁厚忠诚孝义。至于我,勉强凑数而已。

文学似有无形之手,将我们四人聚拢。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因文学而结缘,却不止于文学。君子之交,贵在心灵契合,不拘小节,重在大义。

此处,天生为君子相聚之所。

因其女神一般的存在,一如高贵的圣殿,令小人自惭形秽,必谨言慎行,不敢放任。尤其以厚重的文化底蕴,养育了世世代代刚柔相济的苏州人。印象中,苏州男子温和儒雅,背琴捧书,迎风而立,如诗如画。苏州女子则于细雨巷中婀娜而行,留下动人背影。苏州人知书达理、温文尔雅,看似柔软如水,骨子里却藏吴王夫差剑的锋芒。

江苏经济发达,是财富之地;号称“散装”,“十三太保”富甲一方。江苏眼下有八九千户家资过亿,更不乏千万、百万的“隐形富豪”。这片土地上的财富,如水下冰山,仅露一角。Y君说,他们单位的保洁阿姨,上班开的是卡宴。熙攘人流中,你能辨出谁是亿万富翁?自是不能!但他们有其共同的特点:低调,勤劳,务实,不一而足。

Y君邀来苏州密友红霞、大千等,自是把酒临风,开怀畅饮。新朋旧友,同席推杯换盏,不亦快哉。

大千是八零后,温文尔雅。其憨厚低调的模样,叫人难以相信他是个富一代。

红霞虽非男儿,却堪称Y君的哥们。她是苏大声乐教授,女高音歌唱家。风韵犹存,举止优雅,既洋溢着高贵气质,又流淌着文艺青年的风尚。浸淫文艺圈的人,多半性情相投,一见如故,无需过多铺垫。

觥筹交错间,她带众人击节而歌,顿生盎然意趣,欢声笑语,高潮迭起。兴之所至,红霞将席间人分三组,敲击餐具,同一节拍下,一组一下,二组两下,三组四下。分敲时,声响简单清脆。随后,红霞如指挥家挥动双手,众人随其节奏同击,竟发出悦耳和声。这与其说是一场游戏,不如说是一节生动的音乐课。

我本半个乐盲,却似顿悟音乐奥妙。恍然明了“交响乐”之意,便是“一起响”;既各自独立,又相互交织,是“和音”与“和谐”的总称。在这个世界里,每个音符都有自己的生命和意义,它们或高或低,或快或慢,相互辉映,营造出一幅幅令人心驰神往的美妙画卷。

原来音乐如此复杂,又这般简单。诸如拉德斯基交响曲、蓝色多瑙河、斯卡布罗集市,以及梁祝、二泉映月等等,这些让我如痴如醉的天籁之音,居然可拆为音符、节拍、旋律……

我霎时如醍醐灌顶。

万物何尝不是如此?譬如二进制,譬如细胞分裂,譬如星汉灿烂,造就了浩瀚之宇宙;又如我们所见所闻之风物,一草一木,一砖一瓦,一吟一唱,一颦一笑,和谐精美地组成了女神姑苏。

年月日,时分秒;吃喝拉撒,喜怒哀乐——人生是时间的消费者,是诸般体验的叠加。而无数微善举累积,构成我们所崇尚、孜孜以求的君子之风。

      2025.06.26初稿

      2025.08.31修改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