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李志钿的头像

李志钿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10/10
分享

客韵悠悠 ——游福建丁屋岭

当我们到达丁屋岭时,凉爽的秋风、翠绿的树木、斑驳的日影顿时使我们变得愉悦起来,旅途的疲倦一下子荡然无存。在这秋高气爽的季节里,游走于神奇的千年无蚊的客家古寨,是一种美妙的享受。

把汽车停在宽阔的停车场,我们下车时,大家都贪婪地呼吸着清新的空气,笑曰“洗肺”。带着憧憬,我们走过一条幽深的水泥路,就看到了山寨的大门。乌黑的石头砌成的寨门显得雄伟壮观,尽显特色。层层叠叠的石头一块块堆砌起来,没有水泥的粘贴,也依然固若金汤。

站在高处,整个山寨映入眼帘。这是一个最原始的依山而建的客家山寨。这里环涂皆山,山上多种翠竹,竹林茂盛而秀气,在微风中飒飒作响,欢迎远方的来客。

黄泥墙、黑灰瓦、木屋子、石台阶是山寨的主旋律,给人一种古朴、厚实的感觉。依山而建的木楼高低起伏,错落有致,显得特别漂亮。

山脚下,一座写着“山寨人家”的木屋特别耀眼。推开木制的大门,只见里面干净整洁,几棵枫树开始泛出红光,几个瓜果整齐排放在木板上,发出淡淡的香味。屋后,是成片的竹林。好一座富有韵味的“山寨人家”!

走过牛市街,就进入了寨子的中心地带。青山绿水,古道炊烟,鸡叫鸟啼,好一派原始村落的美丽的风光!

仿佛穿越时空似的,我们在时光的濡染与浸泡中慢慢行走。 这里曲径通幽,风景如画。 一座座木房子沿路而立,裸露的黄泥墙、大小不一的石头、黑灰的瓦片诉说着岁月的沧桑。

走在山寨石路上,脚踩着古老的大石板,手抚摸着粗糙石头堆砌的围墙,眼睛里看到红红的灯笼在屋檐下轻轻飘荡,闻到浓浓的乡土气息,变得神情恍惚了。

在这里,真的看不到一只蚊子。丁屋岭千年无蚊,至今还是一个谜。有个传说是这样的:相传,丁屋岭一年四季无蚊皆因村外路旁有一只石蟾蜍蜷伏于地,嘴巴朝向丁屋岭。丁屋岭得到蟾蜍的庇佑,村口世代祭祀蟾蜍石。只可惜我们忘记拍摄那只神奇的石蟾蜍。但我认为,丁屋岭千年无蚊,应该是山寨里樟树的功劳吧。

一位老婆婆,悠然自得地坐在房里,惬意地看着门口来来往往的人群。我们走进屋里,跟老婆婆聊天,得知她已经九十三岁了,能拿扫把扫地,能听见我们的话语——虽然很多话她并不能听懂。我有点羡慕老婆婆,在山清水秀的小山寨颐养天年,最难得的是那么大的年纪,生活还能够自理,还能感受日月星辰、花开云舒的美好。老婆婆热情地请我们喝水,从她的神态与动作,不会听客家话的我们也能清楚地知道老婆婆所要表达的意思。岁月静好,老人无恙!

山寨中随处可见买卖东西的乡民,有卖生姜的,那姜在阳光下闪着嫩红的光;有卖一种菌类的,那红菇呈粉红色,散发出淡淡的色彩;有卖煎饼的,那金黄的饼散发出诱人的香味…… 这里民风纯朴,他们并没有因为是旅游景点而抬高物价。在这里,一斤烤好的板栗只卖15元,一个煮熟的大玉米棒是3块钱。同行的朋友被一家小吃店的清蒸家鸡吸引住,那鸡泛发出黄色的油油的色彩,让人垂涎三尺。朋友想买下来,但被告知已经被客人预定了,她不甘心地说一半也行。“没有了。”“那一腿有吗?”“也没有。”在我们的大笑声中,朋友只好依依不舍地离开那散发香味的家鸡。

我们看到了山寨的祠堂,也是木制的,宽阔整洁,有点肃穆的样子。我们还看到乾隆时代的那个古井,还汩汩地涌着清澈的泉水,山寨的人用来洗菜、饮用。我们还看到以前的“苏维埃政府”办公室,现在已经改为村委会……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守望相助。这样的生活是平淡的,也是幸福的。

丁屋岭,名副其实的世外桃源!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