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李志钿的头像

李志钿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10/17
分享

秋荷脉韵

荷,一直是我的挚爱。无论是那初露尖尖角、稚嫩可人的小荷,还是无穷碧、圆润如盖的荷叶;无论是如利箭般挺立、蓄势待发的花骨朵,还是那傲然绽放、清雅脱俗的荷花;甚至留来听雨的残荷,每一个时间段的荷,都有其独特的韵味,总是令我着迷。

秋风渐紧,荷塘愈发显得萧瑟。碧绿的荷叶逐渐枯萎,荷花蜕变为莲蓬。失去了绿叶遮挡的荷塘,清凌凌的池水开始酝酿它的故事:白云投入它的怀抱,赤褐色的叶柄在水中轻轻摇曳,淘气的蜻蜓依旧做着戏水的游戏,机灵的鱼儿在水幕上自由地描画着。此刻的荷塘,别有一番韵味。

一枝挺拔的荷吸引了我的目光,我迅速走到它面前,细细端详着——叶柄依旧高擎,顶端圆圆的荷叶已然腐败,失去了原有的光泽。令人惊奇的是,这片叶子仅剩下灰赫色的叶脉,丝丝缕缕清晰可见,仿佛有人用刷子将绿叶剔除,只留下脉络。好奇特的叶!

我不禁回想起学生时代制作的叶脉书签。那时,我总喜欢挑选一些肥厚的树叶,记得最常用的是玉兰叶子。将叶子浸泡在水中,使其叶片逐渐腐烂,大约一周后取出,用牙刷小心翼翼地刷去残留的叶肉,漂亮的叶脉便显露出来。待叶脉晾干后,在顶端系上一根漂亮的红绳,便成了一张叶脉书签。有时,我还会在叶脉上画上简单的图案,就成了属于自己的纯手工制作的精美叶脉书签。那时,几乎每个女生都对叶脉书签情有独钟,总是孜孜不倦地制作着,把它们夹在课本或者课外书里面,觉得赏心悦目。遗憾的是,随着商家推出各式各样的精美书签,越来越少的人愿意亲手制作叶脉书签,从而失去了拥有专属书签的乐趣。

微风拂过,叶柄摇曳,把我的思绪拉回来。我再次将目光紧紧锁住眼前的这片叶脉,那曾经圆润饱满、撑起一方清凉的荷叶轮廓还依稀可辨,可叶肉已然消逝了。没了叶肉的衬托,荷叶呈现出一种神秘而冷峻的银灰色,仿佛是被岁月精心雕琢过的银器,散发出一种历经沧桑后的独特韵味。这片失去叶肉的荷叶叶脉,又好似一幅从高空航拍的田间画卷。那些纵横交错的脉络,恰似田间蜿蜒的小路和灌溉的水渠,勾勒出一片充满生机与希望的田野景象。凑近细看,主脉粗壮挺拔,宛如大地的脊梁,稳固地支撑起整个叶片的架构;侧脉则似蜿蜒的溪流,从主脉两侧缓缓流淌,细密有致地交织成网。它们相互缠绕、彼此呼应,每一根细丝都紧密相扣,仿佛在诉说着一段关于生命的故事。

这荷叶叶脉,简直是大自然赐予我们的一份奇特而珍贵的礼物!

目光轻移,发现池中这样的叶脉比比皆是,有的被叶柄高高举起,有的平卧在清澈的水面上,有的则穿插在枯萎的荷叶之间……它们为荷塘增添了一抹别样的风情。

这些叶脉是谁的杰作呢?为什么荷叶不是枯萎而是以这种更有趣的方式存在呢?是虫子吃掉叶肉,还是风雨的洗刷?带着这个问题,我问了豆包,它给出了很具体的原因,概括起来就是这样:荷叶仅剩叶脉,这是因为植物为应对低温和光照减少等环境变化,主动回收养分,导致叶肉细胞凋亡,最终仅保留坚韧的叶脉纤维结构。叶肉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富含大量叶绿素和营养。秋末环境不再适宜生长,荷叶便分解叶肉中的蛋白质、糖分等养分,将其运回藕根储存,以备来年萌发。随着养分的流失,叶肉细胞逐渐枯萎脱落,而结构坚韧、不易分解的叶脉则得以保留。

多么聪慧的植物!它们懂得舍弃与成全之道,以此确保生命的延续。

再望向眼前这片略显萧瑟的荷塘,我深知,泥土之下,藕茎正肥硕壮实,而莲蓬中的莲子亦饱满丰盈,悄然孕育着新生的希望。谁言秋荷无光彩,它们展现出了另一种无尽的生命力,需要您用心去品味……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