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邢云的头像

邢云

网站用户

诗歌
202510/02
分享

探访,明长城遗址赤木口(散文诗)


【题记】

    时空流转、四季更迭,千万座峰峦,承载着一段厚重的历史,横亘两个世纪,从洪武十四年到万历四十八年,历经239年,人工墙体达6000余公里,从鸭绿江畔辽宁虎山,到北京居庸关和甘肃嘉峪关。


1.

    以清平乐的名义,放飞悠远心绪。

    回收一段不能忘却的历史,抚慰一寸残骸断墙,一座古代最强防御工事,把千年智慧尘封在高山之巅,垒成千古之谜。


2.

    残砖,断石,败垣。

    诗人们用流动的诗章,修补着,修补着一段坍塌的记忆。

    用思绪,用沉默沿着长城起伏的弧线触摸历史的沧桑与温度,细心地捕捉着每一个悠久的主题。


3.

    古老而沧桑的伟大建筑,带着时间的余温,焕发着民族智慧的结晶,浑然成龙的躯体,无时无刻不在震撼着诗人的心灵。


4.

    站在长城顶上远眺,金戈铁马、烽烟滚尘已是久远的过去,脚下的大漠与贺兰山峻岭深深地勾起人们怀古叹今的情愫。


5.

    大漠长城,苍凉雄浑视野,一株芨芨草于不期然间点燃诗情,总让季候风濡染刚烈性格,奏鸣羌笛的铿锵灵魂。


6.

     无数的白云正在空中奔涌,古老的图腾,似一带弯曲的阴影,象一条蛇蜓蛰伏的巨龙,在大漠这片古老的大地上,栉风沐雨,饱经沧桑,巍峨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7.

    纵观时间轴线的逐年变迁,每一掩古老的墙体上,书写着千秋风华,每一层斑驳的肌理中,承载着无限荣光。


8.

    无声饮泣的诗人踏着旧世界的皇冠,象一只灵鹫正在向苍穹巡视。

    黄土夯筑了城墙,风沙侵蚀了岁月,明长城穿过时间长河,从激荡的历史洪流中沉淀下来,


   9.

    如今,诗人攀援而寻,只见岁月剥蚀的残砖,把一枕黄梁吹散,绿草茵茵,把巍峨贺兰 点染。

    烽火台乱草丛生,就连时间,也长满青苔。跨出荒山秃岭,让大漠走向未来!


10.

    有人曰,你是一条缀带,闪耀着中华的光彩。我却说,你是一道关隘,让历史在这里徘徊。


 11.

    穿越时空的隧道,我寻觅古老的传说,站在这条巨龙的脊背上,抚慰每一寸残骸断墙。


12.

    千年的云烟,隔着风的思绪,赤木口在云雾里缓缓地蠕动。

    封建王朝的遗骸,已经枯竭、僵冻!


13.

     烽火台,把一个王朝的遗像插在山顶。

    一脉残垣,是一副风剥雨蚀的历史尸骨。燃一场思想把火星鼓舞成狼烟,幻化成冰凉的烽火,屹立在巍巍贺兰山和茫茫大漠戈壁上。


  14.

    明时风穿透我的腹背,在狼藉的刀丛里旋起旋落,空气里咸腥的沙粒在弥散,冷却的山峦高举着古长城,慢慢,慢慢,退到了一个民族安宁的呼吸边缘。

 

  15.

    历史的真相早已莫衷一是、不复当初,只有这座规模宏大的历史文化遗产,绵延千里依旧隐藏着当年的风云故事,凝练着时间的记忆,沉淀着旷古的智慧。


16

    晷刻渐移、流光沄沄,岁月将赤木口百年风云变幻浓缩在厚实的黄土层中,起伏在逶迤的山岭上,精神掩藏在城墙的残壁中,静待世人用心去领悟、去触摸。



刊发于2020年5月份《阿拉善日报》居延海副刊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