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薛学军的头像

薛学军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09/25
分享

一碗面的经济学与一首诗的光阴

一首诗的生命,从笔尖分娩到纸上的那一刻才真正开始。它不再属于书桌前的方寸之地,而是像一枚蒲公英的种子,独自漂泊,经历风雨晴空,去见该见的世面,叩响能叩动的心门。因而,当我的小诗《十块钱的月光》被系统告知“未达到网站发表要求”退回时,片刻寂静后,心中升起的竟是奇异的平静,甚至带一丝理解式的释然。

我猜想,屏幕那端的编辑老师,或许身处彻夜不眠的都市。那里的脉搏由地铁与霓虹灯标定,一杯咖啡值数十元,十余元一碗的精致面食不过是日常。诗中因“十块钱”“顿了顿”的瞬间,其承载的情感重量与生活艰辛,是否像被高速气流掠过,未能被真切感知?这绝非过错,只是不同物价体系标注的生活经验之间,一道安静深邃的自然鸿沟。我们都被各自的生活包裹,如鱼在各自水域中感知不同的水温和压强。

这参差,本就是最真实的人间图谱。在我生活的山西小村,时光流速似乎舒缓,生活计价带着朴素实在感:路边饭馆肉炒面八元,油光管饱;蛋炒面七元,金黄喷香;五元素汤面,汤清暖胃,诚意满满。因而那个秋日傍晚面摊前的“10”字,于我是需凝神的门槛。握着手机的手“顿了顿”,指尖悬在凉凉的屏幕上。这便是写作最藏不住的难处:你视作重千斤的瞬间,在他人生活里或许只是轻描淡写的一笔。 心里飞快演算生活方程式:一头是孙女的生日画册、老伴的护膝、体检单上需关注的箭头;另一头,才是自己碗中短暂的温热与满足。

这小小的“十块钱”,像把精准的钥匙,打开了两个平行世界的生活抽屉。我无意争辩优劣,每种生活都有丰盈与亏空。只是蓦然惊觉:写作的艰难与魅力正在于此。它要求你捧出生命经验里最私密的“盐”,却要盼着未到过你这片海域的人,懂这份咸涩里的生命滋味。这是近乎奢望的沟通,也是写作者永恒的诱惑与使命。

那天傍晚,我没推开“十块钱”的玻璃门,转身走向比较熟悉的摊点:一块五的小茴香烧饼,三块钱的嫩滑豆腐汤。四块五毛钱,胃里同样熨帖温暖。省下的五块五毛钱,后来化作孙女见新画册时眼里的星光,化作老伴降温清晨戴护膝后轻松的喟叹。这笔账算得清数字,算不清的是生活藏在里头的诗意。生计里的“计较”,从来都是为了爱里的“不计较”。

这次退稿不是冷水,反倒像清亮月光,穿透迷思照见写作与生活的本质。它让我明白,诗歌不是个人日记的誊抄,“我的真相”若想抵达他人,必须先经生活与艺术的双重过滤。 十块钱前顿住的指尖、没吃上的面、老伴的喟叹,这些细碎片段不能只停留在“我”的经历里,得沉下去熬出共通滋味——是人人懂的取舍,是烟火里的深情。这转化需笔力更需心性磨砺,是我日日不敢懈怠的修行。

我会怀着敬畏与耐心修改这首诗,不为换取殿堂入场券,只为对得起冬日傍晚烟火里真实站立思索的瞬间,对得起这琐碎艰辛却坚实的日子。那碗没吃到的面,清汤里两片寂寞的青菜,比珍馐更真切地映照过我的生活。而小诗的跌宕旅程,无论最终栖息于笔记本还是飞向广阔天空,其间的自省、感悟与坚持,本身已是一笔丰厚获得。

我愈发坚信:一个诚实的写作者,根必须扎在自己的土地里,扎进八元炒面、五元汤面,扎进五块五毛钱的犹豫里;枝叶得往上长,触碰所有人都能望见的星空——那里有共通的爱、取舍与坚韧。 这碗清汤映出的明月,这页纸流淌的光阴,其间蕴含的对他人的理解、对生活的善意、对艺术的谦卑、对美好的坚持,本身就是最好的诗。它以无声的力量,引领心灵永远向上、向善。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