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徐荣斌的头像

徐荣斌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10/12
分享

永远难忘的周明老师

惊闻周明老师仙逝,思念难忍,情真意切,就请刊发此文,以悼念周老师,以报教诲之恩。

2025年9月16日,初秋的雨丝带着刺骨的凉,淅淅沥沥敲打着窗棂——就是这个让文学界揪心、让我五脏俱焚的日子,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资深编辑周明老师,永远离开了我们,享年92岁。噩耗从北京传来时,我正翻着案头那本留有老师亲笔题词的《圣贤二曲》,指尖触到墨迹的温度,眼泪却瞬间砸在纸页上。文学界很快被哀伤笼罩,朋友圈里满是文人读者的缅怀文字,我握着笔,颤抖着写下这首悼诗,字句未落,双目早已模糊,泪水顺着脸颊滚落,滴在稿纸上晕开墨痕:

沉痛悼念周明老师 

惊闻秋雨传噩耗,

神州大地陨文豪。

暖心话语情意浓,

鼓励后昆续文韬。

《圣贤二曲》序添彩,

握手题词衷心告。

当年教诲声犹在,

终生难忘音容貌。

忆昔先生立文道,

笔墨耕耘品自高。

每对后学倾肺腑,

常将真意付诗稿。

谈经论道启蒙昧,

授业解惑破昏晓。

今朝风范成追忆,

唯有哀思寄云宵。

曾见案前灯影摇,

又闻堂上讲声绕。

一字一句皆心血,

一言一行显情操。

如今书卷余墨香,

不见先生再挥毫。

此生长念师恩重,

泪洒西风恨难消。

文脉悠悠需续绍,

先生遗志不敢抛。

愿以寸心承雅韵,

再凭拙笔继风骚。

遥寄哀思向天际,

惟愿先生魂安好。

一曲长歌悼贤达,

此情耿耿永不凋。

诗写完,我伏在桌案上良久,泪水浸湿了稿纸的边角。恍惚间,好像又看到老师坐在山水宾馆的沙发上,温和地笑着跟我聊李二曲的模样——那是2019年的秋天,老师从山东开完会回周至,下榻在县城的山水宾馆。我得知消息后,揣着《圣贤二曲》的书稿,天不亮就往宾馆赶,心里既期待又紧张,毕竟他是文坛泰斗,而我只是个普通的文学爱好者。赶到时才发现,已有七八位乡邻和文友等在门外,有的想请老师题字,有的想跟他讨论文学,我悄悄站在队尾,暗忖“今天怕是见不上了”。

没成想,老师的秘书出来问了句“谁是徐荣斌,为《圣贤二曲》来的?”我赶紧应声,秘书笑着说“周老师让您先进去”。推开门的那一刻,我手脚都有些发僵,可老师立刻从沙发上站起来,伸手拍了拍我的肩膀,声音温和得像邻家长辈:“来啦?坐,咱聊聊二曲先生。”他没有半分名人的架子,泡了杯热茶递到我手里,就着书稿聊了起来——从李二曲“安贫乐道却心怀天下”的风骨,到关学“经世致用、廉洁为民”的内核,再到我书稿里人物塑造的细节,他说得细致又恳切。聊到兴起时,他拿起笔,在书稿扉页上一笔一划题写书名“圣贤二曲”,又写下那段让我记了一辈子的评语:“一部弘扬关学精神的圣贤传记,抒发民族豪情的爱国颂歌,讴歌铁骨正气的悲壮画卷,诠释廉洁为民的历史小说。”写完,他抬头看着我:“好好写,咱周至的文化瑰宝,得有人传下去。”那半个小时的谈话,像一束光,照亮了我往后的文学路。

后来我才知道,周明老师本就是陕西周至人,1934年出生,1955年从兰州大学中文系毕业后,把一辈子都交给了文学。他在《人民文学》当常务副主编时,发掘了多少青年作家;在中国现代文学馆当副馆长时,为保护文学史料跑了多少路;牵头创立“冰心散文奖”“徐迟报告文学奖”,为文学门类的发展搭了多少桥——2017年他获“中国报告文学事业终身贡献奖”时,有人说“这是给文学界‘伯乐’的勋章”,可他只是笑着说“我不过是为文学多做了点实事”。他就像一盏灯,不仅自己在文学路上发光,还照亮了无数后辈的路。

老师走后,陕西作协主席贾平凹的悼念文里写:“陕西作家,包括我自己,差不多都受过他的指导。我们去北京,必去看他,他是我们的依靠。”这话我太懂了——去年我去北京开会,特意去拜访老师,他当时身体已不太好,却还拉着我问《圣贤二曲》的后续,叮嘱我“别丢了关学的魂”。江苏省报告文学学会办的缅怀沙龙上,周桐淦说他“像一团火,走到哪照亮哪”,张嵩山说“没有他推荐,我进不了作协”,赵翼如说“他陪我去见袁鹰先生,比亲人还热心”——这些故事,哪一个不是老师“护着文学、扶着后辈”的证明?

我又想起当年跟老师讨论文稿的场景,那时我总觉得人物不够鲜活,急得睡不着。老师知道后,特意给我寄了本标注得密密麻麻的《红楼梦》,扉页上写着“人物要靠细节立住——看黛玉葬花的动作,听宝玉说‘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就知人心”。后来我照着他的话改稿,果然顺畅了许多。如今再翻开那本《红楼梦》,老师的批注还清晰可见,可再也没人能像他那样,耐心跟我聊“人物的心事”了。

诗稿晾在桌上,泪水早已干了,可心里的痛却越来越沉。我望着窗外的雨,陷入深思:老师一辈子为文学奔走,为后辈铺路,他走了,可他留下的精神不能走。我手里的笔,不仅要写《圣贤二曲》,还要把他教我的“文学要接地气、要传精神”记一辈子,把他没走完的“文学传承路”接着走下去。

如今,老师已经离去,但他为文学事业留下的足迹,对后辈的关怀,还有山水宾馆里那温和的笑容、耐心的话语,都深深印在我心里。我知道,他的精神会像一座灯塔,继续照亮无数文学爱好者的路;而我也会带着他的鼓励,在文学路上继续前行,不辜负他的期望。周明老师,永远是我心中难忘的恩师。

周明老师,您放心,您点亮的灯,我们会接着举下去;您守护的文学,我们会接着传下去。您永远是我心中最难忘的恩师,永远是文学界不灭的光。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