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须明苑看春风,一路山花不负侬
日日锦江呈锦样,清溪倒照映山红。”
杜鹃花又名映山红,泛指各种红色的杜鹃花,想起唐朝诗人白乐天的诗,曾有“杜鹃花落杜鹃啼”之句。勾起我无限的遐想,迷惑于杜鹃与杜鹃花关联之处。
童年时村子不像现在有这么多新房子,我家的后门对面几步之遥就是小山坡上,生长着一丛丛杜鹃花,这面坡就成了我和伙伴们玩耍的乐园。
每当春天像美丽可爱的小姑娘,她拉着花蝴蝶的手,迈着轻盈的步子,捎来了春天的气息,悄悄地来到人间,给我家乡的山坡上洒遍了红彤彤的杜鹃花(有名映山红)。杜鹃花在春姑娘的甘露滋润下,在众目睽睽之下舒展着身姿。层层嫩绿的叶子中间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卷儿的,艳红五片花瓣向外卷着,喇叭似的,中间有许多嫩黄的花蕊围着一条粗一些、长一些的花蕊。花蕊顶上都有芝麻还要小黑点,那条粗一些长一些的花蕊,俨然像一位端庄典雅的皇后,如众星捧月般使唤着她们的丫鬟们,杜鹃花底下则有七片左右的碧绿叶子通过墨绿的茎小心翼翼地捧着杜鹃花。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幽幽的很淡很淡…..杜鹃花装饰着的春天是多么使人神往啊!
欲穷极目眯了眼,必学烈火照人间。
满山鲜艳,像彩霞绕林、被人们誉为“花中西施”的杜鹃花吸引着孩子们。每天放学后,我和学兄学妹们都要上村后山坡采杜鹃花,但临走时妈妈总是谆谆嘱咐一番:“杜鹃花红的可以吃,但不能吃得太多,因为杜鹃花的生性很热的,如果吃多了身子热了就会流鼻血;其中还夹杂着与杜鹃花一模一样少数黄色的,人们叫它黄牯牛花有毒不能吃。人吃了会呕吐,呼吸困难、四肢麻木甚至死亡。牛吃了肚子也会鼓胀而死掉,您看爸爸每天从山上回来,采一把黄牯牛花丢在厕所里,厕所里的臭虫不就死光了吗?您从小就得要甄别鲜花与毒草啊!…...”
我牢记妈妈的话和学兄们来到村后的山坡上。啊!满山遍野花花碌碌,五颜六色的春天美极了,我兴致勃勃的采了几支红杜鹃花,杜鹃花鲜红好看,真想一摘来就塞进嘴里,但不敢吃,先当做好玩;后来看到学兄、学姐们不断往嘴里送,才知道真的可以当零食。于是我仗着胆也塞进嘴里,红瓣儿在嘴里一会儿酸一会儿甜,“感情还挺甜!”我还学着学兄们的样,折了一根细长的杜鹃花杆,折了一大把带枝条的杜鹃花,坐在平坦的石头上,一朵朵整理好,去掉嫩黄的花蕊,一朵朵倒串在细杆上。不一会一大串就穿起来了。远远看去好似一根鲜红的大蜡烛;我又用草芯串成一个红项链,挂在脖子上,成了条大红的项链。当我脖子上挂着,手里拎着好几串杜鹃花,嘴里吃着来到母亲跟前。母亲笑呵呵的说:“吃了杜鹃花,可要对母亲有孝心啊!这杜鹃花鲜红的颜色可是母亲的鲜血染红的啊!”我边吃边说::“妈!我哪点对您不孝啊!我可全听您护着您的呀!您为什么这样说啊?”边说边跑到母亲跟前,塞给母亲嘴里几朵杜鹃花,母亲边咀嚼边说起了乡间的传说:
传说很久以前,有个寡妇和儿子相依为命。寡妇把心血全都洒在孩子身上,希望孩子将来有出息。谁知这孩子由于母亲过分受宠爱,则反唇而相稽。在家不是吵闹赖皮,就是调皮捣蛋;跑到外面不是打人闯祸就是毁坏庄稼闹事。而且随着年岁的增长越闹越凶,放浪形骸,母亲的话成了耳边风。母亲见了摇头叹气的说:“孩子,您辜负了娘的希望了……”
可这孩子从不当回事。左邻右居见了他都害怕的说:西虹来了……(本地的俚语:天上现西虹,庄稼遭天灾,这年定歉收)人们躲的躲,避的避,在山村里造成极坏影响,人们都怪孩子的母亲没有好好教养。可寡妇暗暗流泪、怪自己力不从心,束手无策。寡妇终于积忧成疾,患上了重病,整天咳嗽不止,时间久了竟咳出了血。口干眼燥的寡妇想喝点水。等儿子回家时,母亲就对儿子说:“儿子啊,妈实在口渴了,你就去河里挑担水吧?”
儿子说:“你也真是的,外面的孩子正等着我去做游戏呢!没工夫挑水,您要喝水您就自己去挑吧。”
寡妇说:“孩子!妈实在口渴了,没有力气下床去挑水,您舀一碗水也行,让娘解解渴吧?不然娘要燥死了!”
儿子暴跳如雷,大声的说:“你真烦,小河就在门前不远,您要喝水就自己去取!”说完就跑出家门玩去了。
寡妇的心崩溃了,她又气又恼,心想:这没出息的孩子怕是白疼他了。急着急着挣扎着想坐起来,可是怎么也坐不起来,他用尽平生力气一挣扎,突然呼的一声,身上猛的绽出一对翅膀,一试飞起来了,她慢慢的飞上空中……
此时在明堂上做游戏的儿子看见了,立即跑过来了。谁料寡妇已叫着:“迟了!迟了……”地高飞了。
寡妇在空中飞着、叫着,掠过黄河,飞往山坡。她还一直吐着血,本来一片黄色有毒的黄牯牛花,在寡妇的鲜血感染下,成了一片鲜红的杜鹃花。只剩下寥寥无几鲜血没有吐喷过的还是黄黄的花。
寡妇的命苦感动了上帝。玉帝为了同情这位苦命的寡妇,特命百花仙子下凡施法——以表寡妇对孩子的良苦用心。
百花仙子来到山坡上用仙水一洒,将杜鹃开的花化作既可解渴,又可充饥的杜鹃花。寡妇也成了在山坡鸣叫——告诫子孙要忠孝杜鹃鸟……
此后“黄色的黄牯牛花变成了红花杜鹃花,人变成了鸟,……都会变。”她嘴里不停的嘟嚷着。
搴帏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
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
清.黄景仁
此时宠坏的儿子与千千万万惯坏的孩子一样,从血泪的现实中开始觉醒,泪流满面的忏悔,不忘老母的教诲,艰苦发奋的努力,洗心革面重做新人……
在物质主义泛滥的时代,对于它——不再只是一丛杜鹃花,早已超越物态升华为一种精神。百善孝为先,孝悌修身本。慈爱也好,严厉也好,都是深情,让母子之间以深情为纽带,融合家庭、凝聚社会、塑造人与人之间的文明和谐关系……
社会大发展,百花齐开放。
家庭也一样,子孝父心宽。
转眼间我已经从一个爱吃、玩杜鹃花的孩子成了耄耋老人了。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眼看着杜鹃花年年生、年年开,开了半个多世纪了,給我留下什么痕迹呢?倒是杜鹃花一片靓丽的红,特别旺盛,也就成为自强不息的生命之花;让年轻人都喜欢它的赶花期。可是要接纳这样的花期是需要勇气的,不是人人都能经受得住狂风暴雨的摧折,无所顾忌的姿意赌气般的绽放;“美好的心能生万物。”人人都有花期,有了赤子之心,花期就会蓬蓬勃勃地开起来,才不会辜负春光与生命的重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