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许照煦的头像

许照煦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04/12
分享

唐婉与祝英台

唐琬的知名度绝对没有祝英台高。“梁山伯与祝英台,前世姻缘配拢来”的美言绝句、古今中外、男女老孺、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曾轰动过多少人为《梁、祝》爱情故事抽噎落泪。特别是最后天打雷劈的结局,使人遗憾无穷。唐琬的处世哲学与祝英台可有不同,她把封建的三从四德抛向九霄云外,。她把真情深深地埋藏在心中,时时以道德为基础,处处以文明为准则。为女性开辟了典型的人生轨迹。为此我与有关文友特地考察了唐琬的爱情故事陈列馆——沈园。

沈园位于绍兴市区的延安路与鲁迅路的交叉口。当我和文友们,随着成群结队的游人迈进沈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陆游题在墙上的千古绝唱《钗头凤》:

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东风恶,欢情薄,一杯愁绪,几年离索。

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悒鲛绡透。

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莫!莫!莫!

我边欣赏陆游的手迹边寻找沈园浸润着唐琬与陆游凄美绝伦的爱情故事:陆游与唐琬是表兄妹,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少年时依媒妁之言完婚。由于唐琬天资聪颖、熟读诗书、才德俱兼、婚后琴瑟相和、夫唱妻随,这少年夫妻甜如蜜的幸福之情令人赞叹……

谁知物极必反,可在陆母眼里女子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唐琬和陆游整天在闺房里饮酒作诗、不求仕途、就是不误正业。所以作为媳妇的唐琬一直没有得到婆婆的欢心,婆婆执意要棒打鸳鸯。虽经多次抗争,在封建社会里母命难违,唐琬与陆游只得忍泪吞声,依依惜别、各自娶嫁。此时唐琬和陆游没有山盟海誓、呼天号地,更没有惊天动地的表白,只是把真情深深的埋在心坎里。

十几年以后,陆游为官春游沈园时竟然与唐琬不期而遇,此时此刻两人百感交集、情愫复发。唐琬没有約时私会,而是在征得改嫁的丈夫赵士程的赞许下,命家人置果馔,黄藤酒邀饮。此时两人皆潸然泪下,迟疑间,陆游仰头喝下了唐琬送来的这杯情深哀切的酒,几近疯狂、遂忘情的在粉墙上题上了《钗头凤》。

我一直想把祝英台与唐琬这对绍兴地界的才女倒一倒,提高一下唐琬的知名度,改变一下人们对唐琬执著爱情的口碑。

唐琬第一好是“逆反”。汉代的天下是对女子讲贞节,即嫁鸡随鸡、嫁狗随狗,死了丈夫的只有贞节才是正道,许多年轻有为的女子以一生的年华换取了一块贞节碑坊。其实没有一个女人愿意这样,但是也没有几个女人敢违抗,唐琬敢!

唐琬的第二好是“再婚”。她的再婚之举被旧社会的礼教视为“叛逆”被道德视为“败坏”,被王法视为“淫妇”。而唐琬则认为女人没有丈夫再婚天经地义,一夫一妻谁也无权干涉。她认定后义无反顾地走自己光明正道的路。

唐琬第三好是“光明磊落、文明待人”,唐琬遇到陆游以后不忘旧情,情意绵绵、千言万语涌上心头。为了敍情思旧、归罪何人,她先征得改嫁后的丈夫赵士程的许可。她没有奴颜婢膝、低三下四的在男人面前苦苦哀求,也绝非旧情复发、忘乎所以。而是像亲朋好友、平心静气的说明。这对男人来说也是人之常情。当陆游题诗以后悲情地望了唐琬一眼,便仓皇而去。唐琬孤身一人伫立粉壁前面细观《钗头凤》数遍,失声痛哭。唐琬愁怨难解,遂和《钗头凤》一首:

世情薄,人情恶,雨后黄昏花易落。

晓风乾,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阑。

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

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

瞒!瞒!瞒!

此后不久唐琬便郁郁而殁。唐琬不愧是个“情圣,她的作为为陆游诗的创作积累了大量素材。此后陆游凡是进城必登寺眺望或诗词寄情,表示对唐琬的思念。真是生时心向着,死后魂萦绕。

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大家的思想觉悟都不同程度地有些提高,同时也知道唐婉与祝英台的共同点都是反对封建婚姻所带来的结果。但她俩反对的手段就截然不同了;祝英台是以死抗婚,死后成蝶,自由自在地飞旋在蓝天白云间;唐婉的人生观就绝人不痛了,在封建思想的逼迫下婚姻是被拆散了,但她想到的不是我的一生就这样完了,而是想到要弄个明白自己正确的人生观为什么会遭到如此的下场,寻找机会与对方沟通说个明白,即使散了也心知肚明……

中国的文化,无论书籍、戏曲、电视、美术……。人们更应该明确歌颂什么?贬褒什么?特别对唐琬文明对待婚恋的作为多一些传播;对于祝英台追求的爱情情愫也可以“继承”,但爱情是一种精神产物,总不能叫哪些少年、少女为了爱情坚贞不渝、天打雷劈、自杀身亡,充当爱情的牺牲品。如果像唐琬那样情窦面前能三思、感情冲动能抑制的文明待情,特别是为后人留首诗词以作教训……

这样中国人祈求和谐社会就能更嘉稳固些,社会的安定性就会更高些,中国人的幸福指数才能升上去……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