箕山背位于浦江盆地南山脚东许村东面的一个小山坡,地势平稳、地域辽阔,进道路四通八达,退背后千亩山林、山上古木葱茏,是个潜龙伏虎,历代战争的兵家必争之地。特别目睹我地下党领导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都把此地作为革命根据地的瞭望台 ……
站在箕山背上,仰望相隔一山的义乌的鲤鱼山村。革命前辈季鸿业就在上世纪初出生于此村。季鸿业好学上进,刻苦求学,一九三五年毕业于上海持志大学法律系,受陈独秀进步思想的影响,不仅接受了革命思想还积极投身于反帝爱国学生运动,怀有救国救民的宏伟志向的季鸿业结识了《共产党宣言》的翻译者陈望道。
“八一三”事变后回到义乌,不久就与陈望道的女儿陈次莲结为终身伴侣。在陈望道进步思想开导下,季鸿业结识了中共党员杨文青、马丁等革命同志,与社会知名人士吴山明关系甚密。积极投身于浦义两县工农革命运动,他利用潘宅外婆家潘承起的大家族的亲戚关系,与东许村许维俊大成中学的同学关系,亲戚拉亲戚,同学拉同学裙带关系在南山一带站住了脚,他以东许村为据点,在箕山背上的苦槠树下召开闭密会议,动员骨干积极开展革命活动。1938年冬,许国狗,许尔德、许维潘,许光锡先后参加共产党,1939年9月中共石鼓支部成立了,在支部书记张可孝的组织下,许国狗等党员参加石鼓党支部组织活动,多次在箕山背集合,开展活动,所以南山脚一带布满了革命的星星之火,抗日烽火风起云涌。
1944年秋,浦东办事处成立以后,主任王一汶利用季鸿业在南山脚打下的群众基础,带民运队到东许村指导工作,首先在东许村许维潘家建立了情报联络站,郭村郭道芝、大坞口陈真金任联络员。同时,办事处民运队也很快帮助群众成立了农民协会,会长许有吐、村长郭樟田,并组织了民兵分队和儿童团。许尔德、许光锡分别任正、副队长。民兵骨干有:许维潘、许鱼庆、许国宝、许灶狗、许国师、许光山、许有吐……配合八大队在南山脚一带开展武装斗争,并建立以东许为核心的革命根据地……
一九四五年国共合作期间,八大队驻扎在东许村时,大队部就设在现今的鸿材故居。季鸿业看中了离鸿材故居不到十多米的箕山背这个制高点,上有上千年的两株苦槠树作掩护,其间以箕山背上的大石塔为瞭望台,下可望浦江小盆地风吹草动。每天清晨、傍晚都站在箕山背的大石塔上,瞭望浦江小盆地的一举一动。并早已看中了眼鼻子下的桐青殿重要作用,更看重了银和尚的进步表现。季鸿业利用下东陈陈明阳的亲戚关系,拉近了与银和尚的距离,双方一接触,银和尚一触即发,很快的成为我党的同盟军,这对我党在浦江开展革命活动方便多了……
桐青殿离东许村不过里把路,下了箕山背就有一条高出地面两米多高的人造柳溪塍。溪塍上荆棘丛生,杂草遍布,正好穿过桐青殿后山背的松树林中,只要站在箕山背看好浦江盆地的动静后,利用柳溪塍地形地物的天然通道,南山一带与桐青殿的联系就方便多了。八大队利用这条天然通道不分昼夜的活动于桐青殿,在银和尚的大力支持下,在桐青殿召开各种会议,选出与日伪政府对着干的红色保长郭道庆等人,并利用这些红色保长渗透全县开展减租减息,抗丁抗税……一系列革命活动风起云涌,南山一带的革命活动一时名扬浙中……
此时八大队的政法官季鸿业就坐镇鸿材故居,他将这座房子的中间设为审判室。当时抓到了汉奸、特务押到后,就把鸿材故居的两头台门一关,季鸿业就在里面就开始审讯……
汉奸在他的审讯后,哭哭啼啼的由两个士兵押送到东山岗脚执行死刑,在当时八大队在以东许村为据点的当地抗日民兵的配合下,南山脚一带抗日烽火四起,抓汉奸,捉特务风起云涌,使日寇心惊胆寒龟缩在据点里。为了扩大影响,迷惑敌人,八大队经常开展夜行军,他们从东许村箕山背出发,沿南山脚往西走,每个士兵之间拉开丈把距离,一直走到兰溪墩头才宿营,一路上犬吠不止、人心惶惶……第二天经过的村庄的民众就传开了:说昨夜八大队的大部队经过我们村庄,我从门缝往外瞧了好长时间,只见长长的队伍,走了好几个钟头呢!不怕,咱们的大部队就在咱们的身边……群众的相互传播,大长了革命群众的志气,使日伪军逢风丧胆,一时威震浙中……
解放战争时期,路北县工委书记李铁峰、季鸿业及黄祖明等领导同志 带领浦北武工队以东许村为据点,在箕山背上设岗放哨,在南山一带开展革命活动。他们积极动员青年参加革命队伍。当时参加革命队伍的有东许村许子祥,陈台的陈德刚、郭村郭道芝……许子祥并于1945年4月参加浙东游击纵队金萧支队,1945年9月奉命随部队北撤。1946年10月,在马家楼战争中英雄牺牲,时为山东野战军一纵队三旅八团八连副连长……
我村的民兵还配合浦北武工队与当时的反动政府进行斗争,一九四五年四月中旬,天仙塘窜入我根据地搞摩擦的顽忠义救国军三纵一团八连一部。17日晚,雷电加交、大雨滂沱,八大特中和三中由戚村桥、来到潘宅杨里,然后经廿亩山直扑天仙塘。同时布置浦东区队和炉烽乡民兵自卫中队到潘宅、黄都一线严密警戒县城黄宅日伪军。我村的抗日民兵在箕山背集合,由许光锡带队奉命协同防守和做好后勤的接应工作。五月廿六我村抗日民兵小分队在队长许光锡的带领下,攻打了黄宅大祠堂的伪保安二中队郑国光(绰号猪头熊)据点。9月11日痛国民党的国民兵团中校副团长毙洪邦基战斗……紧接着在地下党的领导下进行了抗丁、抗粮、抗税运动,有力地保护着群众利益,粉碎了敌人抓丁、派粮的种种计划……
上了年纪的人不会忘记,在那战争年代,东许村一到天黑就关好门窗,一听到狗叫立即吹熄灯火,做好应酬工作,静观室外动静;特别参加革命组织的那些同志,立即头戴笠帽,身披蓑衣、手捏麦叉,悄悄的溜出后门,站在箕山背瞭望,一有风吹草动,立即钻进来龙山的深山老林中去……
土地改革时期,县武装大队进驻东许村,大队部就设在“鸿材故居”,黎明,号兵就站在箕山背的大石塔上,吹起了嘹亮的号角,鼓舞了革命群众的斗志;吹响了蒋家王朝的丧钟。县大队一边帮助当地政府分田、分地、分家具、耕牛;一边与当地民兵一起剿匪除霸,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
如今的箕山背,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已建成了休闲、观光的文化公园。这里不仅树木葱茏、空气清新,花香四溢;而且鸟集鳞萃,野生动物众多。每当清晨傍晚,人们扶老携幼,成群结队的来到箕山背上锻炼身体,休闲观光,更有的三五成群地坐在石凳上,亭台里,听候老人讲述发生在这里的革命战争的故事……